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景区的旅游文化开发--以宜昌三峡车溪民俗旅游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峡文化是长江三峡地区重要的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车溪民俗风景区突出三峡民间农耕文化,实行旅游与文化一体化开发,不仅形成和保持了景区持续竞争力,而且还成为抢救和保护三峡民间文化的基地,实现景区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双赢”效益。以旅游与文化一体化原理为指导,归纳总结得出景区旅游文化开发理念及方法。  相似文献   

2.
徽州文化旅游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文化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大量有形文化遗存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高价值的旅游资源。徽州文化旅游的发展虽已取得成效,但依然存在问题与不足。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加强规划,择优开发,丰富旅游项目,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加强市场营销,强化品牌意识,改进景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协调好政府、企业、居民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三山五园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在保护其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发展旅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三山五园旅游开发缺乏系统整体性,基于相关理论从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视角进行文化保护与发展,尚缺乏深入的研究.基于历史风貌保护与优秀文化传承,三山五园要将历史文化资源有效保护、注重旅游者体验和活化遗产价值的理念贯穿到旅游发展之中.发展旅游应打造开放式的历史文化旅游景区,构建“一核三轴三区多片”的旅游主体功能格局.现阶段的发展重点是历史文化遗产旅游、深度文化休闲旅游和科教创新文化旅游.而旅游引领三山五园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措施,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多途径推进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着力打造特色主题旅游产品;加快旅游商品的研发和推广;以旅游环境优化促进历史风貌保护和以项目活动促进区域影响力提升.  相似文献   

4.
旅游景区现行的产权委托代理结构以及由此产生的景区管理和运营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的要求,旅游业开发和经营过程中的资源闲置、浪费及低效率运转的现象普遍存在,有必要在旅游景区建立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其制衡关系和制度安排来实现对代理人的约束和激励,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所有者的利益。要认识到旅游是综合性的社会经济现象,我们必须以系统的观念来看待旅游景区保护和发展的问题,与旅游相关的部门,包括文化、城建、林业、宗教等部门,都必须目标一致,在保护好景区风景资源的前提下,走保护开发、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5.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视角,分析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重点论述二者如何借助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智力及科技因素达到和谐平衡,从而实现文化遗产价值并提升受众旅游体验。分析认为: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共生是实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策略完成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服务延伸,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最大程度的和谐,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夏王陵旅游区深度开发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夏王陵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作为历史古迹,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对西夏王陵景区的旅游资源及功能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提出从挖掘文化价值的角度入手,遵循旅游开发的个性化、美观性、文化性、综合性、市场性原则,针对游客的“访古”情结,对西夏王陵景区进行再开发的初步设想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景区与社区的矛盾日益凸显。景区旅游开发对社区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其中对社区的自然环境与文化保护、生活质量和环境、利益分配与知名度等方面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从消极影响角度,景区旅游开发与社区现实和潜在冲突包括社区与政府、社区与旅游企业、社区内部及社区间三种。根据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态度差异可分为支持者、中立者、憎恨者、矛盾憎恨者四类。为解决景区与社区的冲突,应有针对性地建立沟通机制、补偿机制、增权机制和公平利益分配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旅游景区经营权的转让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原因何在,该不该转让,如何转让,在转让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的。旅游景区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在保护景区所有者权益的前提下,国家以景区所有人的身分,充分挖掘政府、企业、旅游景区三者利益的共同点和平衡点,将经营权从中剥离出来,通过有偿的方式将经营权在一定年限内转让给社会受让企业进行有序开发和建设是国内旅游景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改革新路。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受让企业对景区的开发建设必须严格遵循一个中心(即保护旅游资源)两个基本点(即旅游资源特色和永续利用)进行规划和开发,转让经营权和保护景区资源双管齐下,确保开发建设的有序进行,形成"保护—利用—效益—再投入—再保护—再利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在历史文化街区开发旅游产品,不仅找到了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与保护的最佳契合点,而且能综合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湘潭城正街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保存完整,对其旅游产品的开发要以体现“文脉”、原真性及体验性为原则,实施景观整治、进行功能分区、突出商业文化气息、构建解说系统和社区居民参与的体验型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0.
立足南海西樵山景区的地域优势,主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突出旅游资源的野趣、古迹、宗教等地域特色,以充分发挥休闲度假旅游的整体功能;深入挖掘,充分表现和着重弘扬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是西樵山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和久远延续的灵魂所在;必须有一个专门的西樵山旅游文化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1.
西南地区是中国多民族聚居区,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对这一区域的旅游研究上,学者以往的研究目光主要停留在旅游开发比较成熟地区的民族文化保护问题。与之相反的是,对于旅游预开发地区的民族文化保护预警研究则掉以轻心或者关注不够,对民族旅游预开发地区实行文化保护预警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自然型景区同样具有文化属性。对其开发的途径包括文化元素的提炼、文化元素的整合和丰富、文化系统的整合和景区文化开发等环节。自然型景区文化的管理要满足充分实现旅游景区对旅游者文化传递的要求、实现自然资源旅游区内各个文化元素系统的整合、建立旅游景区形象系统,注重景区文化系统开发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于自然景区的文化系统的契入,应从规划时开始,并在运营过程中实现文化系统的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13.
在民族文化旅游迅猛发展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民族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之间如何有效的融合与链接,实现共荣互惠的双赢局面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文章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覆盖了保护、管理、利用、解说和价值转化等环节的五位一体开发路径,以期为广大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国家公园作为重要的自然文化遗产类旅游目的地,极具国民生态教育和旅游开发价值,但目前国内关于国家公园旅游吸引力的研究较为薄弱。文章站在游客感知视角。以汤旺河国家公园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解析国家公园旅游吸引力系统,研究发现:国家公园类景区吸引力系统呈现圈层结构,其中自然资源、特色文化资源和基础设施等公共资源是系统中的核心吸引因子,最受旅游者关注;借助旅游吸引力系统研究,可构建国家公园旅游吸引力评价模型,运用于定量分析与比较国家公园类景区吸引力。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如何以现有自然旅游资源为基础充分开发利用文化资源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主要针对河北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制约瓶颈,从深入挖掘景区文化资源,促进旅游景点的升级与整合;培养和引进人才,对旅游开发进行统一规划;使文物保护与开发并重;加强旅游服务及配套设施建设;以燕赵母体文化建设为核心,突出旅游特色;健全管理机构与管理体制等五大方面阐述了突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瓶颈的对策,旨在为促进河北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跨学科视角出发,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进行研究得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具有多元功能与价值的社会文化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余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文化、娱乐、健身、休闲等活动的需求也日趋迫切,因此在西北地区开发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产品,可以丰富景区的旅游活动内容,增强景区旅游活动的趣味性、参与性,形成民族体育和旅游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湖南文化旅游在景区开发、资源保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不俗的业绩,为今后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但湖南的文化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妨碍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实现湖南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认真实施特色优势战略、品牌战略、人才战略和集团化战略。  相似文献   

18.
寺庙旅游是生态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功能定位来看,寺庙应为传承和弘扬佛教文化的社团法人,是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然而近些年来,随着景区旅游业的冲击,寺庙的法律主体属性开始转型,逐渐向商业化经营过渡,寺庙旅游成为一个新兴产业。但景区开发模糊了寺庙与景区的管理权限,导致寺庙与景区之间的管理权限经常发生冲突,超越管理范围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景区旅游开发应该有边界,法律应在维护寺庙正常宗教活动自由权的同时,合理界定景区开发者与寺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的视角对东钱湖韩岭古村的开发问题展开探讨。韩岭古村在封建农商文化、家族宗法文化、历史名人与建筑遗存文化以及古村落格局文化方面具有鲜明的资源特色,也因此体现出在历史文献研究、现代人情感依托和旅游发展方面的独特开发价值。然而在现实发展中,韩岭同时面临着资源保护不到位和价值开发不到位的双重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从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两方面展开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20.
岳麓山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为典型的文化主导型旅游景区。其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古"、"全"、"特"的特征。文章提出了岳麓山文化旅游资源的直接开发、整合提升、历史复原三种开发模式,围绕岳麓山文化旅游内涵从内外两个方面设计了具有吸引力强、潜在价值巨大的旅游文化专线。这将丰富文化旅游开发理论和区域竞争理论的内容,对于提升岳麓山区域旅游形象、指导岳麓山"两型"旅游示范区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