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十五年中国修宪实录自1978年3月5日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新中国第三部宪法至1993年3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新中国第四部宪法(即!982年宪法)的修正案整整15年,大法五次修改,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轨迹.第一次,1979年7月...  相似文献   

2.
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的"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改为"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改动是我党对社会主义中国化问题认识深化在宪法中的准确表述,标志着一种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新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现行宪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大法李就小华人比共和国现行宪法,是指包括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四日、一九八八年四月十二日与一九九三年三月二十九日,第五届五次、第七届一次和第八届一次全门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分别通过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叫...  相似文献   

4.
翟明煜 《南都学坛》2022,42(1):70-75
中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确保中国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根本法制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为"八二宪法"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和法制基础,而"八二宪法"也是一部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好宪法,在宪法序言、总纲、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及国家机构等宪法规范中,都鲜明地表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质."八二宪法"历经五次修改,主要的目的就是将能够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成果写入宪法.在宪法的保障下,坚定"四个自信",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前提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新宪法全文为一百三十八条一万五千六百三十多字,比五四年宪法多三十二条六千零九十多字,比七五年宪法与七八年宪法条数与字数的总和还多四十八条三千五百五十多字.篇幅增大,内容丰富,是建国以来一部较为完备的宪法.与前三部宪法相比,克服了七五年宪法和七八年宪法的缺陷,恢复和发展了五四年宪法的优点,扩大了宪法规范的范围,在内容上有许多重要的发展变化. 序言 (一)总结了基本历史经验,肯定了四项基本原则为宪法的指导思想新宪法记载了二十世纪中国发生的伟大变革.一九——年推翻了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一九四九年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进一步提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相似文献   

6.
1954年宪法是一部不完全的社会主义宪法,但它确立的宪法政治架构与体制则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政治基本框架之基。五四宪法颁布后,其具体实施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政权的机构建制依据宪法建立起来;二是全国人大依据宪法积极行使其职权,发挥其职能;三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是依宪法进行的。一部宪法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其制定颁布,更重要的是在于实施。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只有切实实施宪法,才能把纸上的宪法变成现实的宪法,最终才能达致宪法政治。  相似文献   

7.
论五十年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历经了艰难曲折、风风雨雨。毛泽东在几十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卓有成效地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民主法制实践,亲自主持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即“五四宪法”;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深刻地总结了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精辟地阐述了民主法制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的重要地位;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使民主法制建设在当代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回顾50年的历程,坚持法制建设的五条基本经验,就能不断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1985年4月1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的决定,6月18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名单,7月1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起草工作。这一起草工作历时四年零八个月,1990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终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围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根据中国宪法制定的。中国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香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一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因此,从法律理论上研究中国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引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历来都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问题。本文旨在探讨自近代出现宪政运动和产生宪法以来,有关民族问题宪法规定的历史发展,由此来研究从清末以来各统治阶级对民族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的办法,研究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政策的发展情况。近代我国宪政运动自十九世纪末兴起,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我国第一部宪法产生于1908年,至今也已七十五年。这期间共产生三种不同的势力所要求的三种不同类型的宪法共二十部。第一种,是从清朝、北洋军阀一直到蒋介石国民党所制订的宪法。其中清朝二部;北洋军阀四部;蒋介石国民党四部;共十部。第二种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制订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一部。第三种,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属于社会主义社会类型的宪法,包括1949年9月制定的《共同纲领》在内,共五部。全国解放前革命根据地产生的四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也属此类。(应当说明,上述这些宪法有的正式公布了,有的没有公布;有的是正式文件,有的是草案;有的是宪法,有的是具有宪法效力的宪法性文件。)  相似文献   

10.
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颁布并实施的新宪法,是解放以来我国制定的四部宪法中最完整、最系统也是最切合我国社会实际的一部。它拨乱反正,在对原有宪法进行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增补了许多适应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现状的新规定。关于少数民族区域自治问题,就是其中重要条款之一。新宪法第四条第三款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并在第三章第六节中即《民族自治地方和自治机关》中作了十一  相似文献   

11.
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是建国以来一部最好的宪法。 新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它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新宪法的这条规定,坚持  相似文献   

12.
我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新宪法,是一部高举毛主席伟大旗帜的光辉文献,是我国在新时期治国的总章程,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斗纲领。为了认真学习这部新宪法,回顾一下我国宪法和宪政运动的一般历史概况,是有益的。我们中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在近代和现代历史上,也曾经开展过宪政运动,制定过许多宪法。宪政就是民主的政治。宪政运动,就是争取民主的政治斗争。关于宪法,伟大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宪法实施中的几个认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一手抓建设和改革,一手抓法制”的思想,指明了法制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的极端重要性,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的战略方针,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创造性发展。宪法作为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不仅是进行社会主义立法的依据和建设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础,而且是一切组织和公民所必须遵守的最高行为准则,因而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根本。我国现行宪法实施五年多来的伟大实践,充分表明它是一部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的好宪法,在国家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在实施这一宪法的过程中,也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认识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对于保证宪法的进一步贯彻实施,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谈一些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纪念现行宪法颁布十周年出发,指出它是一部体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宪法,并从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基本精神、主要特点论述了现行宪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5.
宪法与民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一般而言,民主是宪法的前提,宪法则是民主的制度保障。中国"八二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的、真正民主的宪法。历史表明,新时期我国在民主法治领域取得的一切成绩都离不开"八二宪法"的正确指引和保驾护航。在该宪法颁行30周年之际,分析与论述"八二宪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之间的紧密关系,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全国人民盼望已久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于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这部新宪法合乎中国的国情,具有中国的特色,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宪法理论的典范.它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宪法一词是从拉丁文“constitutio”翻译来的,有“规定”、“确认”、“组织”、“结构”等含义,最初应用于罗马帝国的立法中,所表示的是皇帝发布的“敕令”、“策令”、“诏书”等.在我国古代典籍中虽然也出现过“宪”的概念,如“天戒人臣,克有常宪”(《尚书》),“赏善罚奸,国之宪法”(《国语》),“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四书》),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致力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并注重将“中国式现代化”适时引入宪法文本,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明确其重要地位。宪法文本载明的宪法规范是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规范,既体现国家意志,又对其他法律起到示范作用。自1982年我国现行宪法制定以来,一共进行过五次修改,形成了五个宪法修正案,其中每个宪法修正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表述均有所调整,主要体现在内涵扩充、逻辑调整、语词增删、领域增加等方面,这种表述嬗变深刻体现了党的主张和国家意志的统一、直接表述修改和间接表述修改的统一、宪法规范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蕴含了社会主义宪法是充分反映人民意志的好宪法的理论逻辑、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同向同行的实践逻辑。在宪法修改过程中对宪法文本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表述进行调整,既有助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进行,也有助于保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由罗正德同志编著的《中国宪法学新论》(以下简称《新论》)是我国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了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先见诸于世的一本宪法学新作。 作者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现行宪法和宪法修正案为依据,对中国宪法进行了全面、系统地阐释。《新论》的面世,为各级各类干部特别是政法干部学习宪法知识和对我国公民进行普法教育提供了一本简明通俗、内容新颖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19.
五四宪法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在中国宪政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五四宪法的制定充分参考了苏联三六宪法,带有一定的苏联痕迹;同时,五四宪法也充分考虑了过渡时期的中国国情,极大反映了中国的革命与宪政经验,具有浓重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部大型的资料性与科学性并重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的工具书,全书共分九篇:一,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二,社会主义革命;三,社会主义建设;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五,80年代以后的苏联东欧;六,社会主义流派与思潮;七,社会主义主要会议;八,社会主义组织与重要人物;九,社会主义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