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克生 《求是学刊》2006,33(2):126-131
明代生祠主要为地方官员、抚按及平定地方动乱的军事将领而建,正德、嘉靖以后逐渐普遍化。加速生祠普遍化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各地的赋役改革、地方动乱、宦官专权等。明代生祠符合儒家祭祀礼仪,虽是地方的自为,仍然属于国家倡导的儒教信仰体系,具有“精英主义和无神论的特征”,能够在伦理的层面上影响人们。同时,生祠亦有其社会弊端,尤其是当生祠成为官员“德泽在民”的象征时,生祠也就可能成为官员邀誉于民的方式。在这种情势之下,生祠糜财累民,自然沦为一种古代的“腐败工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清人钱谦益对<徐霞客游记>"真"、"大"、"奇"的评价为线索,从抒发生命的真实感受、摹景写意的大气传神、叙述语言的新奇活泼三个维度切入,在与司马迁等古代文学巨擘的比较中,凸现<徐霞客游记>所独具的超越前人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徐霞客研究在我国有了很大发展。对于一位历史人物和一门学问,在不长的时期内,在国内甚至国外,吸引许多学者从事研究,一时间获得大量研究成果,超过以前几百年的研究,确实十分难得。我在这一时期的徐霞客纪念学术活动中,一开始就提出“徐学”这个名称,而且把它紧紧地与“郦学”联系起来。这并不仅仅因为我一辈子从事“郦学”研究,希望能有一门与“郦学”相呼应的学问。由于我看到,“郦学”与“徐学”除了它们  相似文献   

4.
徐霞客与王士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世纪中后期,中国的江苏和浙江,分别出现了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1587—1641年)和王士性(1546—1598年)。虽然他们都生活在明末的江南,王比徐还早出生四十年;他们的家庭也都是世代官宦、书香门第;而且,在今天看来,两人在地理学上的贡献不相上下,各有千秋。可是,两人的遭遇及社会对他们的评价却有很大的区别。综观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徐霞客研究会浙江省徐霞客研究会是研究徐霞客的社会团体。宗旨是研究和宣传我国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地质学家、探险旅行家、文学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历史文化名人徐霞客,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团结,增进国际文化、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我省科研、旅游...  相似文献   

6.
勘合制,作为明代一项重要制度,不仅在有明300年行而不衰,而且对后代也有着广泛的影响。本文拟对明代勘合制推行的时间、种类与用途、管理及其作用诸方面,作一粗浅的论略。一 关于明代勘合制推行的时间,除去《明史》含糊其辞未作明确交待外,其余诸史书均有明确而且一致的记载。《明史·食货志》云:“太祖籍天下户口,置户贴,户籍,具书名、岁、居地。籍上户部,帖给之民。有司岁计其登耗以闻。”《明史》这一记载没有明确的时间,只云是在太祖朱元璋时实行此制,而且从行文中找不出“勘合”的字样,其实户籍、户帖即是勘合。对这两点不清之处,明人…  相似文献   

7.
杭州明代民居初论高念华高念华,男,1946年生,杭州市文物考古所所长。(杭州310002)杭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唐末至北宋初,吴越国王钱氏割据十三州一军,以杭州为都城。钱氏将“保境安民”作为国策,少动干戈,因此经济比较繁荣,人口明显增多,民居建筑相...  相似文献   

8.
明代的论史风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廉敏 《学习与探索》2007,(2):214-218
史论是中国古代史学中的一种体裁。它由先前附缀于史书的论赞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史学门类,一直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而在明代,史论似乎突然间喷涌而出,成为学界公认的一个独特的史学现象。本文拟从"明代史论"的提出、明人对史论的态度以及后人对明代史论的评价三个角度,通过切实丰富的史料,来增进对明代史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随着明代"文武兼才"国家教育制度的推行及"偃武兴文"社会风气的兴起,明初武职的文化教育活动业已发展,至明中叶呈蓬勃之势。自勋贵到千百户的各级武臣及其子弟迅速摆脱短文少礼的尴尬处境,与此同时,具备高级文化素养的武官亦不断涌现,武职的"文教化"成为显著的社会现象。明中叶以降"以文统武"机制形成,进一步刺激武职文教进程,武臣们积极参与举荐、武举甚至科举,谋求家族的多元化发展,并努力渐染文雅,通过融入士大夫文化圈来维护自身社会地位。在这一过程中,明代武职世袭禁锢有所松动,而武官群体身份认同的矛盾与多元化倾向渐趋明显。  相似文献   

10.
徐霞客研究正深化广化,“徐学”建设将日趋成熟,这是去年岁末无锡徐霞客研究会首届学讨论会上传出的信息。从会议论文和近年来无锡徐学会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几个特点。首先,徐学研究领域扩大了。不仅是地理学、文学方面,讨论和研究还涉及到了社会政治思想、处世方式、家世、旅游学、饮食文化、生物学和人才学等许多领域,这是近几十年来的一个重大突破。其次,研究方法与手段也有所改进。一些学者运用比较方法代替以往的个案研究,如比较徐霞客与郦道元的贡献,比较徐霞客与郑和两大探险运动的异同,比较徐霞客与陶渊明的价值取向与处世方式等等,更为客观、辩证地评价了徐霞客其人其事。还有的会员将电脑引入了游记研究,引人注目。再次,研究层次增加了。对徐霞客精神与成就的普及宣传仍受重视,专题研究则  相似文献   

11.
论明代的文学流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明代的文学流派研究郭英德众所周知,文学社团的普及和文学流派的纷争,是明代文坛的一个突出现象。元明时期文人结社之风大盛,但是元代的月泉吟社、玉山雅集,明初的北郭十友、南园五子、闽中十子等,不过因地域的关系,文人相聚酬唱而得名。他们虽然相互间文学风格比...  相似文献   

12.
施瀚文  龚抗云 《探求》2004,(2):44-47
明代中后期,开放海外贸易论者肯定海外贸易对沿海地区财政和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提出了许多积极的海外贸易管理政策。本文通过分析明代中后期开放海外贸易思想的主要观点及其本质,揭示了明代中后期海外贸易思想的发展轨迹以及它对社会发展的历史导向。  相似文献   

13.
杨艳秋 《求是学刊》2005,32(1):114-120
明代前期 (洪武至正德时期 ) ,一系列大规模史学活动的背后 ,透视出了封建史学走向衰落的信息。统治者对史学功能的强制利用、文化专制与文化恐怖政策的实施、理学侵入史学、皇族政治纷争造成《实录》失实、史官制度不健全 ,无论是对官方史学还是私家史学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徐霞客研究会正式建立徐霞客(1587-164I)是250多年前我国杰出的地理学家、地质学家、探险旅行家、旅游文学家。他一生的行实无不闪烁着耿耿爱国情,拳拳赤子心。1985年,北京在筹备纪念他诞生400周年时,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了"热爱祖国。献身...  相似文献   

15.
徐霞客(1587—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省江阴人。是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探险家。毕生从事实地考察探险,著有《徐霞客游记》。1987年11月,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了由中国科协等主办的“纪念徐霞客诞辰400周年会  相似文献   

16.
按照经典作家的研究结论,资本主义之渗入农业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农业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比手工业领域要缓慢得多;二、资本主义诊人农业中的形式是极端多样化的。关于究竟缓慢到什么程度和以什么形式发生,经典作家也曾明确指出:“在各个不同的国家里,这个类型采取着各种不同的形式”。这就是说,在每一个国家和它的不同经济的发展中,有具体的历史环境、社会条件和经济状况,以及资本主义发生的不同形式。因此,探讨这种关系时,似不应该作一般的类比和拘泥格式.当然,农业资本主义形成过程之纯粹理论分析是必要的,但根据一…  相似文献   

17.
明代散见词话的文献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明代笔记中关于明代词人生平行状的记载,如明代重要词人马洪的生平资料,就主要见于徐伯龄《蟀精隽》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两部笔记。二是明代诗话、笔记中多载明代词人佚作。《全明词补编》尽力网罗,仍有遗漏,如《蟑精隽》所载刘泰《点绛唇》,《六砚斋笔记》所载张铁《念奴娇》均为佚词。三是从明代学术性笔记中采摭词史佚闻,亦可构成对词史或词学接受史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对于明清中国科学的发展,英国学者李约瑟提出过一个引人注目的“李约瑟难题”①。它把十四世纪以后中国科学的落伍视作一个令人困惑的谜。这个谜如雾一般笼罩着中国明清科技史研究,也包括近年来崛起的“徐学”研究。比如,徐霞客的方法论属于中世纪还是近代?其价值观对传统有无本质突破?其与资本主义萌芽又关系如何?从徐霞客身上能否找到解开“李约瑟难题”的突破口?本文愿意略作探讨,抛砖以引玉。徐霞客是我国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  相似文献   

19.
明代民歌的內容极其丰富,除了私情,还有展露忧国忧民和愤世嫉俗之心,并表现放荡自适的情致,揭露社会黑暗,讥讽世风衰败,感慨仕途坎坷以及描绘酒色遭逢的內容,而且以嘲谑的方式娓娓道出.这些內容对体制的批判力量,有着震撼人心的效果,应成为世人小心珍藏的一笔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0.
张德建 《求是学刊》2014,(3):137-147
对原初性、根本性、整体性的追求是古代学术思想的一个突出特征,而持续的分裂则不断消解着这种追求,明代学术亦如此。明初,理学思想影响下的明道论、功业论、教化论流行,永乐后建立了以政事为中心,道德、政事、文章一体的学术思想体系,实现了政治权力下的学术整体化。弘、正间,复古诸子打破台阁一统的局面,学术分裂为气节、文章,道德、政事不再是学术的中心。嘉靖时出现了对气节、文章的反思,王阳明则将道德、事功、文章、气节均统一于良知之下,既改变个体气质,又以积极入世的面目出现,从而获得了一统学术的号召力。但晚明士人的思想核心是解脱、自适,由此出发,他们对道德、政事、气节、文章一一加以解构,学术再次呈现为完全的分裂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