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以深刻分析和正确认识俄国的特殊国情为逻辑起点,对苏俄的经济建设问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关于苏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途径特殊性的思想。列宁的这一思想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列宁晚年对如何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实现社会主义进行了反复思索,并提出了独到的思路。面对内忧外患的国际国内形势,列宁及时提出实行新经济政策,用国家资本主义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奠定物质基础等等。列宁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当时经济社会条件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列宁的思想在今天看来仍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哲学笔记》看列宁的“辩证法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军 《理论界》2005,(6):67-68
列宁<哲学笔记>是关于辩证法构想的一个理论著作.本文的思路是以辩证法研究为主线,从辩证法史探讨辩证法的逻辑线索,并着重对辩证法纲要、体系进行了论述.文章最后阐述了"辩证法构想"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蕴含着深刻的道德目标诉求,从而也始终贯穿着对资本主义的道德批判,但由于其从根本上说是建基于现代资本主义取得的巨大物质与文化成就之上的,并且以唯物史观为观察问题的方法论基础,因而它并没有让道德诉求压倒生产力目标,而是始终将生产力目标作为评判一切重大历史与现实问题的基本出发点。然而在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过程中,生产力因素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弱化,道德性的与政治性的目标被提到了首位,最终导致了俄国现代化进程的曲折。  相似文献   

5.
列宁晚年高度关注和系统思考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问题,形成了依靠政党自我监督、人民权利制约和法律制度约束--"三位一体"的权力制约思想与实践.这一卓越的理论贡献和制度设计,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许蓉 《江汉论坛》2007,4(7):14-17
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他充分认识到加强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并且提出了如何搞好文化建设的重大举措.这些重要思想对于我国新时期的先进文化建设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列宁从推进俄国革命的角度出发,对伯恩施坦主义在俄国的"变种"进行了批判.在建党时期,列宁同经济派和孟什维克进行了斗争,使布尔什维克党从理论信仰到组织原则上都避免了伯恩施坦主义的影响.在俄国革命时期,列宁同取消派进行了斗争,保证了无产阶级政党对革命的领导权以及革命后走向社会主义的前途.与西欧社会民主党反伯恩施坦主义的失利相比,在组织上不断清党以及立足于俄国国情找到一条将党的革命纲领与党的日常工作联系起来的现实途径是列宁战胜伯恩施坦主义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齐泽克在批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霸权的过程中提出了“重复列宁”的斗争策略和行动主张,这是他在理论领域呈现“列宁转向”的显著标志。齐泽克“重复列宁”思想具有特殊的理论意蕴,正是列宁身份的特殊性、意志的坚定性及其对资本主义自由民主观的绝然批判性,使齐泽克认为“重复列宁”有助于丰富和强化他的行动理论,赋予行动理论以回溯性历史辩证法,并使之成为突破资本主义象征秩序的致胜法宝。齐泽克之所以提出并反复强调“重复列宁”,是为当代欧洲左翼谋求一股革命态度和理论勇气,使之能够突破和批判后政治时代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霸权,为构建“新无产阶级革命”提供崭新思路和实践策略。齐泽克提出的“重复列宁”思想,具有一定的思想冲击力,在西方思想界成功实现了博人眼球的目的,但是,在革命实践方面,却并未取得任何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9.
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列宁晚年思考的中心问题 ,利用资本主义文化遗产建设社会主义是其中的关键问题。列宁深入地论述了利用资本主义文化遗产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凯文·安德森是一位美国的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列宁、黑格尔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一种批判性研究》是其研究列宁哲学的代表作。该书着重发掘了列宁在1914—1915年的哲学转向,即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重新发现”,并考察了这种哲学转向对列宁后期著作以及对卢卡奇、阿尔都塞、杜娜叶夫斯卡娅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影响。列宁对黑格尔的重读的确构成了其思想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就此而言,安德森的研究颇有意义。但安德森夸大了列宁思想的转变以及黑格尔辩证法对列宁后期著作的影响。安德森继承和发展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中以黑格尔主义解读马克思—列宁哲学的理路,这对纠正机械决定论的马克思主义或许有一定意义,但如果想据此重新“发现”一个新的列宁,则显然是矫枉过正。从根本上说,这是由于安德森作为“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所固有的思维局限。  相似文献   

11.
在建党初期,列宁主张过“灌输论”.经过“灌输论”争论,特别是社会实践的发展,列宁的思想教育思想由“灌输论”转变为“说服论”,这一思想转变对于我们坚持群众观点,更加有效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均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工人阶级掌握了国家的政权之后,并没有象列宁所预想的那样建立起"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管理"的政治制度.相反,由于种种原因,苏维埃政权出现了权力日趋集中的倾向.列宁洞察了由此带来的种种弊端和潜在的危机,对此深感忧虑,希望能通过建立权力制约体系来根除政治体制的弊端.  相似文献   

13.
在领导俄国党和人民进行没有任何先例可循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列宁积累了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经验,即必须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基本方向,经济政策和经济策略思想必须由实践来检验、必须和实践相统一,必须坚持“两点论”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必须以大多数人的意志为依归制定各项政策,必须尊重群众的创造力等.列宁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具有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意义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丁洁 《理论界》2010,(7):35-37
列宁与葛兰西都以领导权为理论基础,开创了俄国与意大利政治、思想文化的新局面。本文对列宁、葛兰西的领导权思想进行了对比性研究,全面地分析了不同历史条件下列宁、葛兰西领导权理论的本质特色。这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方法论和研究范式的转换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此种研究,需要从传统的理解模式变为在新的方法论视野下的研究。张一兵教授的《回到列宁》一书,以"思想构境论"为方法论支撑,通过对列宁思想发展的重构,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解读案例。今天我们只有破除传统理解模式的制约,才能真实地再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发生史。  相似文献   

16.
在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中,与卢卡奇和葛兰西等人不同的是,柯尔施论“列宁意识形态观”基本是批判和否定的。柯尔施认为,列宁从政治功用性的角度来考虑意识形态问题,而不关心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列宁的认识论消解了意识形态的革命性,割裂了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列宁意识形态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忽略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列宁的意识形态思想成为评估科学发现的最高权威,走向了某种意识形态专制主义。分析柯尔施对“列宁意识形态观”的误读,对于我们探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途径,坚持科学的“列宁意识形态观”,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如何使党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保持和增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战斗性,从而使党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课题。对此,列宁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提供了执政共产党建设的新鲜经验。这些探索是一笔丰厚的历史遗产,总结这份丰厚的历史遗产,对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5,(10):32-38
列宁提出的"一切都在于实践"的思想,是贯穿于其晚年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精髓和灵魂,是其带领俄国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事业的行动纲领。这一命题的本质内涵在于强调社会主义的道路不是现成的,只能在实践中去探索和创建具有俄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它给予我们的重大时代启迪就是,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处理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价值原则"与"科学原则"的关系,在二者之间保持一种合理的张力和适度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里系统地阐述了他的青年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建设共产主义是时代赋予广大青年的历史使命;鼓励青年批判地继承人类文化遗产;坚持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斗争性;将教育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列宁的青年教育思想对于教育我国当代青年努力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掌握社会急需的本领和技能、积极参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