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义 《学术研究》2012,(12):128-138
《史记》是一部影响中国历史进程和思想文化形态的大书,它在三个方面可以称为文化典范,一是中国正史的典范,二是中国文章的典范,三是中国人物行为的典范。作为第一部完整形态的中国通史,《史记》把民族记忆写进了历史,为中华民族植下了文化共同体的根脉,在历史的纵向演进中展示了横向融合,是中国多元一统历史观的伟大尝试。《史记》具有诸子著作写作情结和先秦诸子思想自由的遗风,司马迁不仅从民间实地获取材料,而且获得民间思想,改造了历史写作的形式,他的历史观也因此带有深刻的民间性和开放性。《史记》以人物为本位的史学体系,反应了人的意识觉醒的新主题。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或精神谱系形成的角度来看,《史记》所塑造的一系列有声有色的"中国故事",久远地作用于世道人心,应该把它放到模塑中国精神这一高度去认识。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他的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而且是历代纪传体史著的范例。它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史的重要资料。司马迁一生著述中虽然没有什么专门的政治论文留下来,但是,在他这部综合性的历史著作中,特别是在太史公(司马迁)的论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常将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并称为《史》《汉》,二书不仅齐名,而且有许多相同之处。它们都是具有开创性的史学名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两书的作者都有一定的家学渊源,司马谈、班彪在思想学术上都有相当的造诣,司马迁和班固是在父辈搜集、撰写的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从事史书写作的。他们的生平遭遇也有近似之处,他俩都经历过囹圄之苦,然后才得以完成自己的著作。从《史记》《汉书》的体裁来看,都是纪传体史书,《汉书》的前半部分(即汉高祖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基本上…  相似文献   

4.
《史记》是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 ,真实形象地展现了中华民族前三千年文明发展的历程 ;《史记》是一部宏伟的史诗 ,体现着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奋发向上的文化精神 ;《史记》是人类生命的载体 ,它使那些有生命价值的人物走向永恒。时隔两千余年 ,司马迁用毕生心血铸成的历史长城 ,依旧矗立在中华民族的心中 ,它所表现的文化精神依然闪耀着光辉。这里刊发的一组文章 ,由中国《史记》研究会的 5位专家撰写 ,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史记》的文化精神所在 ,希望引起学界对司马迁及《史记》的进一步关注 ,并以新的理论视角加以审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的《史记》是举世闻名的文化珍宝。它记载了自黄帝起至汉武帝时代的历史,内容宏富,气魄雄伟,所记历史事件和人物栩栩如生,语言峭拔隽永,不仅是杰出的史学名著,而且是杰出的文学名著,自成书以来垂两千年,一直拥有广大读者。由于古代语言与后代语言的巨大差异,加上书中有大量难懂的古代制度、典故、地名、人名等,所以历代学者一向重视为《史记》作注,以使人读懂。最著名的有南朝刘宋时裴骃撰《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撰《史记索引》和张守节撰《史记正义》,合称为“史记三家注”;近代则有日本学者泷川资言汇集“三家注”及宋代以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的《史记》记述了众多的人物,其中体现出的史学思想,充分强调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具体说来,司马迁史学思想中对人的认识表现在三个方面:历史是由各类人物所共同创造;人类具有永恒的精神价值;人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倾尽生命写就千古卓著《史记》,太史公秉笔直书的笔法、对历史人物饱满深厚的情感、“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以及“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的修史目的导致了《史记》戏剧般跌宕起伏的命运。司马迁以敏锐、独到的历史眼光洞察到汉初社会潜在的重重危机,痛斥汉代最高统治者们的荒淫残暴、统治集团内部勾心斗角、相互残害和上流社会道德沦丧,尖锐批判的矛头甚至直指“今上”汉武帝。一部《史记》,颠覆的是王道,古今史家敢于这般直斥当朝天子者,仅司马迁一人。  相似文献   

8.
"春秋笔法"是孔子修订《春秋》时所体现出的书写原则和思想法度,司马迁把它创造性地运用于《史记》的人物形象塑造,开创了"春秋笔法"的新境界。司马迁从"春秋笔法"的角度处理材料、描写人物、传达道义,不但使《史记》中的人物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同时更达到了艺术的真实性,是历史与艺术的高度统一。《史记》中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对后世史传文学和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历史人物内在精神生态的拷问与追寻,着力于自然人性的探求,是司马迁在《史记》文本建构过程中努力的方向和良愿所在。《史记》中登场的女性人物近四百个,构成了宏大历史场域中独特的女性形象景观。司马迁精心描述了和谐的精神生态和失衡的精神生态两个层面的女性人物,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精神生态的关切和忧思,对建构理想的精神生态范型的期盼。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以《史记》立名深受孔子思想的影响 ,同时是他所处的时代立名风盛所致。他在遭遇李陵之祸以后 ,仍然志在没世而传名 ,并注意历史人物的立名意识 ,时时表现在《史记》的纪传中。在这种情形之下 ,《史记》实录的史性特征伴随着司马迁”究天人之际”的理性思考、“通古今之变”的大历史观以及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变”的思想 ;其诗性特征主要是把历史文学化 ,渗透自我对人生的感愤情怀。二者的冲突存在于写作的原则上 ,却化解在人的故事中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的《史记》,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不朽的杰作,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司马迁以其伟大而崇高的人格、宽广而博大的胸襟、坚强而超人的毅力、卓越而天才的史识与文才,在两千多年前,就写出了一部具有百科全书性质和世界史性质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第一部传记文学作品,成为历代史学的楷模与文学的典范,对后世的史学、文学、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学科,皆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因此,自《史记》问世两千多年来,有不可胜计的中外学者阅读它、研究它,产生了数以万计的《史记》研究作品,从而使《史记》研究成为一门具…  相似文献   

12.
随着《史记》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史记》中所蕴含的司马迁的情感活动愈来愈关注了。但是迄今为止,还缺乏既具体扎实又具有一定概括力的研究。我以为,司马迁创作《史记》的过程自选择始,选择亦是《史记》抒情的第一步。一般说米,当艺术家寻找着形式、人物和事实时,就已经在表达着自己独特的情思了。在强烈激情的驱使下,司马迁通过努力寻找与自己情感相一致的东西,即最能表现自己独特感情的形式、人物和事实来建立传情达意的渠道,展示自己的心灵底蕴。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对司马迁在《史记》中的选择特性及其抒情功能作一勾勒。  相似文献   

13.
君子从孔子以后被逐渐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论述了五种可以列为君子的表现,体现出鲜明的君子观。《史记》中为历史人物作传时十分注重人物的道德品质,每传结尾都有赞语对传记中人物进行总评。太史公司马迁对《史记》中历史人物的选取以及史实故事的提取都深受其君子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史记》,是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的力作。它不仅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专著,而且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它开创了我国以人物为主体的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占全书五分之四以上篇幅的“本纪”、“世家”和“列传”部分,都主要是以人物为中心来记述历史事件反映当时社会面貌的。《史记》中列出姓名的历史人物有千余人之多,其中,除一部分无所作为的帝王和诸侯仅在世系赓续中录其姓名外,其余的三五百人,都有专传、合传或附传,记叙他们的事迹、作为、性格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至少有几十个人,成了流传千古几乎达到妇孺皆知的典型人物。如:秦始皇、赵高、刘邦、张良、韩信、萧何、苏秦、张仪、信陵君、蔺相如、扁鹊……。  相似文献   

15.
《史记》研究应走出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千多年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司马迁及其《史记》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硕果累累。尤其是建国后,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问题不断深入,成果可喜。但近年来在研究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误区,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不仅是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他虽然没有专门论述人才问题,但通过《史记》中各篇人物传记的取材(传主的选择)、历史人物的记叙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等,体现出了较为系统、全面的人才观和人才思想。  相似文献   

17.
陈虎 《晋阳学刊》2002,(3):76-78
《诗经》对司马迁撰述《史记》所产生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尤其是他在追述商周的历史时,大都是以《诗经》中的相关诗篇为基础,以其他的文献材料相补充,加以改编、综合、归纳而成。于是《诗经》中所表露出来的一些历史意识,对司马迁的《史记》就必然产生多方面的重要影响,《诗经》中的一些是非标准也就成了他理解和解释历史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杨丁友 《学术界》2008,(1):214-218
<史记>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而且也是我国古代史籍中第一部完整、全面地反映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的史书.司马迁在<史记>中,通过五体结构的设置、叙事时间的连续、社会历史生活内容的拓展和众多历史人物形象的刻写等途径和方法,构建了我国自黄帝起至汉武帝天汉年间止三千多年的完整历史,开创了史书多途径、多角度完整地反映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的先河,给我们的历史撰写工作提供了方法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史记》与司马迁之“愤”刘振东山东曲阜师大中文系“抒愤”是《史记》的写作目的之一《史记》是司马迁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创造出来的,《史记》的价值之所在,就是司马迁的生命价值之所在。对此他有清醒的自觉,从他所谓:“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都大邑,...  相似文献   

20.
史学名著《史记》的“互见法”是司马迁处理史料、表达史观、塑造人物的一个重要方法,它不仅显示了司马迁对客观史实的主观认识和倾向性,而且体现了《史记》整体性的严谨构思。注意到“互见法”在《史记》中的作用,我们对司马迁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