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层言论     
《领导决策信息》2012,(36):2-M0001
衡量安居工程进展好坏、水平高低,不能只看开工数,也不能只看竣工数,而要看是否及时投入市场,解决群众的迫切需求,质量和服务群众是否满意。  相似文献   

2.
2005年我国国际贸易额已达1.4万亿美元,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巨额贸易顺差,其金额高达1019亿美元.巨大的贸易顺差会使贸易摩擦面加大、摩擦力度加重,我国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将变得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3.
中国企业打入国际市场主要五大障碍为: 一、规模经济障碍:我国企业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规模比较小,很多不能实现规模经济,影响成本竞争。二、产品差异障碍:已经在国际市场立足的外国企业可能已拥有响亮的产品品牌或顾客偏好,而我们在进入市场的早期需要努力克服这种顾客偏好,这很困难。  相似文献   

4.
面对复杂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我国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模型,本文提出以中国经济对本国最终需求依存度和对国外最终需求依存度衡量中国参与国内循环、国际循环的相对程度;并从整体、分最终需求、分部门等角度定量分析了我国参与国内国际循环程度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参与国际循环的程度明显提升,2006年达到峰值,2007年后,我国经济国际循环参与程度开始下降。分不同最终需求看,我国经济在国际循环中的需求结构保持稳定,对国内投资的依存度持续上升,对国内消费的依存度先下降后缓慢上升。分部门看,不同产业参与国内循环、国际循环的程度及变化趋势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品在世界市场及国内市场上都面临着激烈竞争。随着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越来越多的外国产品涌入中国市场,中国市场将成国国际市场的主战场,外国产品在中国市场占有的份额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制定中国名牌发展战略必须考虑这一实际背景,必须深入研究中国名牌的现状,选准起飞的基点。  相似文献   

6.
潘锋 《科学咨询》2003,(11):16-17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非典对中国经济影响"课题组日前通过对比分析一些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的观点,研究了SARS对外国企业来华直接投资的影响.报告指出:SARS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是短期和有限的,中国经济增长将会继续强劲,中国仍然是外商投资的热土.  相似文献   

7.
省部声音     
正黄树贤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负责人追逃追赃工作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内容,是遏制腐败蔓延的重要一环。有关部门要加大交涉力度,不能让外国成为一些腐败分子的"避罪天堂",腐败分子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他们追回来绳之以法。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中国以其庞大的市场潜力,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国际投资热点。据统计,1993年中国新批准外商投资项目83,265个,协议外资金额1,108.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57.59亿美元,分别比1992年增长七成、九成和1.34倍。1994年,外国资金涌入中国的势头有增无减,而在这些纷至沓来的外国投资中,国际跨国公司以其金额之巨、速度之快和涉及面之广成为中国经济生活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现象。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一条广为关注的消息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国际比较项目的调查和测算结果推断,按购买力平价衡量的中国GDP水平,将在2014年超过美国,重回到全球第一的位置。尽管购买力平价换算办法并非尽善尽美,但在大体数量级的意义上看,是颇有参考价值的。由盛转衰再盛的中国经济已故的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年—2030年》的著作中这样描写中国的历史地位:"中国现在是,而且一直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政治实体。早在公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经济正在经历重大调整。虽然目前的经济结构存在缺陷,但是,中国有足够的实力来防止经济灾难的发生。中国经济面临着两个巨大挑战,两者有着共通的地方。其中,最基本的挑战在于经济的再度平衡,这是一个长期问题。中国的发展过度依赖于大规模投资以及贸易顺差——尽管后者在早几年已有所调整。作为重要的经济成分之一,消费已被人们对投资与出口的过度关注而被严重挤压。巨大贸易顺差的持续也面临着实际的限制。如今世界各国都希望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增长模式转型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一、“低成本竞争”模式形成的背景和特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在人类发展史上也堪称奇迹。然而,说到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评价则大不相同。一种相当流行的说法是,中国已有的增长模式是低效率的,主要靠的是低价劳动力。这种说法不能说没有一定道理,但有很大片面性。倘若中国的增长模式果真如此,那就很难解释为什么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能够持续20多年,也无法解释为什么那么多外国企业要到中国来投资(其前提条件是中国的投资效率要高于境外),无法解释那么多的中国产品能够卖到世界各地,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出咄咄逼人的竞争力。正…  相似文献   

12.
《决策咨询通讯》2007,(1):87-87
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的最新资料表明,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对外贸易总额居世界的位次提升,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外汇储备和国际旅游收入进一步增加。这反映出中国经济总体实力和世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吹风     
谢旭人:中国经济短期内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国家经贸委副主任谢旭人指出,中国经济短期内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从国际看,目前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仍然缓慢,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从国内看,扩大和培育内需的任务十分繁重,产业  相似文献   

14.
以 33只封闭式基金为对象,对经典詹森指数绩效衡量方法在中国基金市场上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经典绩效衡量方法关于资产组合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的假设在中国基金市场上不能成立、在运用单因素詹森指数模型对基金绩效进行评价时用不同的市场组合作为基准组合会得到不同的β值、仅以单一基准组合对基金绩效加以衡量不够充分且其结果是不准确的.作为改进,提出了一种三因素詹森指数绩效衡量模型,并与单因素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结构调整问题。本文认为,"配第—克拉克定理"只是工业化中期之前的结构演进规律,不能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中后期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当一个国家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结构调整的通则应是"李嘉图定理"。本文指出,企业是参与国际分工的主体,由于企业的比较优势会不断变化,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并不会落入所谓的"比较优势陷阱"。在对结构演进规律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还对中国的结构调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运用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中按HS统计口径收集的1992-2017年的相关贸易数据,基于中国视角分析了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现状,并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和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竞争性,采用贸易结合度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的互补性。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对美国木质林产品的贸易顺差总体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国木质林产品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性在增强;且中国并非美国木质林产品的首要进口国。②美国木质林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减弱,处于竞争劣势状态;而中国木质林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增强,2005年起从竞争劣势状态扭转为竞争优势状态。③从贸易结合度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看,中美两国在木质林产品市场上联系较为紧密,具有一定程度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7.
蔡苹 《管理科学文摘》2009,(32):167-168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国际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下降。这场金融危机对物流业的影响正在进一步加深,其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就经营环境看,2009年有可能是中国物流业发展30年来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这种情形,物流企业如何正确认识严峻的经济形势,加大市场推广和客户服务的力度和深度,是物流企业必须正确认识的尚题。  相似文献   

18.
汇率在一国的对外经济交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基于分析汇率变动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本文综合分析了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中国外汇储备、贸易顺差等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出口总额负相关,而与进口总额、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中国外汇储备等呈正相关,最后,本文还从贸易顺差、扩大消费内需、国际巨额游资、人民币汇率改革方面探讨了对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入世,有利于我国更好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更充分地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竞争,但决不意味着否定我们的优良传统,丢掉我们的法宝,跟在洋人后面亦步亦趋。外国的历史和文化决定了他们的企业中可以不设党组织,但不能因此而怀疑我国企业党务工作存在的必要性。中国的传统与国情则决定了企业党务工作是我国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独特优势。中国入世后,企业党务工作不是削弱,不是取消,而是要大大加强。  相似文献   

20.
自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利用中国各种资源进行发展。外国企业主要以FDI的方式进入,促进了中国市场经济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外国企业的知识外溢和技术外溢,对中国企业产生了一定程度了影响。在此,本文从FDI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外国企业的知识外溢和技术外溢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三方面,对外企入华发展对中国企业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