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改革经济体制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体制转轨”与“增长转型”同步推进,相辅相成,这是党中央在全面分析我国经济现状和发展趋势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的历史时期所有经济工作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商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流通部门,也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个指导方针,积极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实行集约经营,努力提高企业素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经济改革的中心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此当中,证券市场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剖析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及证券市场的现状与问题入手,阐述了证券市场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的关系以及证券市场在实现“转变”中所起的作用与重要性,并对目前证券市场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连锁,咋为一种共享规模效益的商业组织形式,自一百多年前在美国兴起后,迅速扩展到西方各发达国家.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零售商业和饮食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在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有企业的组织形式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近两年,不少国有零售中小型企业在尝试“四开放”、“转、改、租”、“国有民  相似文献   

4.
发展循环经济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指出了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发展循环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审视了GDP对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缺失;强调了绿色GDP是真实的国民财富;提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思路;展示了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从现在到2010年,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同时也是经济发展水平较快上升的一个重要阶段。然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一系列现实问题,使我们必须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予以重视。 第一,高增长与严重的通货膨胀并存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率,但同时严重的通货膨胀也困扰着政府、经济学界和各阶层人们。中国的经济稳定问题与能否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密切相关。迄今为止,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增长率可以调整的空间已经很小。当经济增长低于7%时,会出现无法忍受的企业亏损及其债务增加;而如果经济增长率高于10%,又会引起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经济过热。所以对于通货膨胀的治理已经不能再主要依靠短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更为重要的是要寻求短期宏观调控政策与长期的改革发展战略间的有机协调。  相似文献   

6.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投资公司发展刘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转变经营管理方式。投资体制的深化改革,为地方政府政策性投资公司向政府控股公司转换创造了良好环境。目前,很多省市投资公司已经按照政府控股公司的模式运作。作为我市的唯一的政策性投资公司,将未来的发...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简称《建议》)中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8.
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杜贞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实现今后5年乃至15年奋斗目标的一个关键环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项复杂...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要求,也是一次重大的战略转移,一项十分艰巨的历史任务。目的是为了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素质,增强竞争能力,提高科技水平,使我国经济发展跟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立于不败之地。由于我国经济运行日益进入国际经济大循环格局,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商品的技术含量、质量和效益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如果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难以立足于国际市场。从必要性和可能性方面来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连锁企业普遍存在着“小、散、乱”的现象,一个城市拥有几十家连锁公司,各自为政,低水平竞争,已成为影响连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因此,发展连锁经营必须实施集团化、规模化战略,有重点的扶持、发展一批大型的连锁公司和连锁集团,是当前我国连锁经营走出困境的出路所在。1-我国连锁经营发展实施集团化、规模化战略。我国连锁经营发展实施集团化、规模化战略,不仅有必要,而且也是可行的。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经济持续发展的国家之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据联合国世界银行最新统计…  相似文献   

11.
论科技进步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变●王关义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证明,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推动一国经济高速运转的车轮,自从发达国家工业化以来,科技进步已成为各国经济竞争的主要手段。正是基于此种认识,中共中央关于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12.
政企分开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王庆功,杜传忠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转变...  相似文献   

13.
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胡星斗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三大涵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三大涵义,一是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二是从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三是以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1.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粗放型指主要依靠扩张生产要素,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它重在追求规模、...  相似文献   

14.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苏要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必须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本文较为详细的研究了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内涵;并在对江苏经济结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江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结构、技术、制度、资本、人力资源等方面提出了具有较强政策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王大用指出,政府提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工作主题,这是我国对持续了百多年的发展观的重大更新,是发展观的现代化。但戏剧性的是,恰在政府提出科学发展观之时,我国经济却在很快地向投资膨胀和产业结构高度重型化演变,由此引起的高消耗、低资源利用率以及环境污染的威胁,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形成强烈的反差。而产业结构过度重型化将会为我们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因为粗放增长对能源供应的压力最大,如果能源供应的增长因资源约束而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势必大幅滑落。这样低效率的增长显然是不能持续的!  相似文献   

16.
一所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实现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因此,有必要分析一下我国目前农业增长方式的现状和水平。一般而言,集约型增长方式是建立在集约化经营方式基础之上的。农业的集约经营是一种内含的扩大再生产,即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应用,改良品种,...  相似文献   

17.
在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如何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这是个亟待研究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图就货币政策对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运行现状以及货币政策的选择取向等问题作如下探讨。一货币政策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政策。它的主旨是通过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调节投资和消费,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平衡。货币政策的内容包括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列政策手段。现代经济实质上是一种货币经济或信用经济。货币信用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影响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强大动力。当前消费已成为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的突出问题。因此要讨论我国的经济增长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不能不研究我国的消费问题。本文试图从调整与完善消费政策的角度,探讨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19.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之一。文章首先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及其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然后设定了关于测度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指标体系 ,从经济运行过程和经济运行结果两方面五大类指标进行测度。文章的最后根据已确定的指标体系 ,对南京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情况及现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王卉 《天府新论》1997,(2):24-27
为了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关键是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前一个转变是基础,后一个转变为前一个转变创造条件和环境,二者是不能割裂开来的。本文仅就增长方式的转变,谈两个方面的认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客观依据1、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粗放型增长方式主要是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如资本和劳动力,从而使生产规模扩大,生产总量增加;集约型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