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文化意象的有意误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将中国文化介绍给英语读者 ,必须探讨文化意象的中译英问题。文化意象从一个载体转到另一个载体 ,难点在于译者既要准确表达原文的词义 ,又要使读者了解中国文化背景和理解隐含之意。如何克服翻译中的各种障碍与困难 ,看待有意误译的代价与价值 ,是文化研究中 ,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误译看文化与翻译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误译现象体现了文化与翻译之间的互动关系。误译的产生是由于主体文化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和制约造成的 ,误译又有利于拓展客体文化和充实主体文化 ,对加强主体文化和客体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促进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传统译论标准下的文化误译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误译分为无意文化误译和有意文化误译。本文依据“译文功能论”,结合归化、不成功的异化、增添法及删除法等几种方法,分析证明了某些有意文化误译的合理性和带来的实际效果,从而对传统译论的忠实标准提出异议,为翻译评论者评价译作及译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韩国语惯用语文化内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语惯用语是韩民族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约定俗成的特殊语言,它反映了韩民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思想感情、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心理素质等传统的民族文化。文章分析研究了韩国语中不同类型的惯用语,阐述了韩国语惯用语中体现的韩民族的文化内涵,为韩国语教学和韩国语学习者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翻译是指在译语中用最贴近而又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在人类的文学翻译实践中,出现误译是在所难免的,总的来说,误译又可分为有意误译和无意误译两种,无意误译是由于译者的大意或能力有限造成的。而有意误译则是译者有意为之,本文将从操纵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其原因并从多方面探讨其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化误译是学生在翻译实践中经常出现的失误,它反映了学生处理文化信息能力的不足,同时也凸显了传统翻译教学忽视文化教学的弊端。因此,翻译教学中加强文化教学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误译因文化而发生,也必须用文化来解释分析。误译之根由在于文化意义之差异,从而导致两种语言符号在意义上无法对应,产生了语言符号的意义传递的偏差。对于误译类别进行文化解释的分析判断,有助于认识文化之于误译的影响。据以文化解释学的取向分析,说明文化解释对于克服误译之功效。  相似文献   

8.
"误译"现象自古有之,《红楼梦》的翻译也不例外。杨宪益、霍克思两个译本中的误译现象多种多样,其中误解原文是导致误译的主要因素,而译者的母语在翻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翻译工作者,我们对误译所导致的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不能无动于衷,只有精益求精,才能扭转目前大量误译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9.
语言的意义是翻译的核心。根据框架理论,语言符号的意义来自于框架。翻译的实质就是译者在目的语中采用恰当的语言符号激活与原语相同或相似的框架。框架分为语言框架和文化框架。框架及其元素存在语言文化的差异。因此翻译实践不仅涉及到不同的语言符号,而且还涉及到不同的文化。受原文框架的影响翻译实践中往往出现语义误译和文化误译两个方面。语义误译表现在词汇、单句、语篇三个方面。文化误译缘于文化框架缺省和文化框架冲突。框架理论对误译现象有强大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10.
翻译一是种特殊的双语转换活动,其中也牵涉到文化的因素,它既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也是一门深奥的艺术。鉴于翻译活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误译现象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是老翻译家也会有误译的情况。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原文的正确理解是进行准确翻译的必要条件。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译者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转换能力,即译入语的表达能力,才能将原文作者的意思准确地进行传达。  相似文献   

11.
把误译作为一个既成事实,作为一个文化研究对象来看,从中西文化差异入手,主要从四个方面阐释了常见的误译现象。  相似文献   

12.
国内传统的翻译批评标准,受到传统"忠实"翻译标准的影响,总是试图寻找一种唯一的,绝对权威的标准。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翻译界的"文化转向"对国内翻译批评标准影响极为深刻,翻译批评得以摆脱桎梏,成为多向度的动态系统。本文通过对有意误译这以现象形成原因的分析,得出翻译批评的宏观参数,揭示翻译批评标准的现代内涵。  相似文献   

13.
中华典籍英译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方式,而误译在典籍翻译中普遍存在。明确造成误译的原因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因其能够鲜明地反映出文化交流的阻滞点。本文试举若干例证,分别从语言、文化、译者及原文文本四个方面阐释分析造成误译的因素,并在对这些问題进行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误译的肇因     
本文用传统阐释学的方法探讨误译的肇因。指出应当首先通过局部去理解一部作品的整体,继而从作品的整体来检验局部的理解是否正确,如此循环往复,是正确领悟作品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防止误译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所提到的作品主旨和细节、作品人物性格基调和性格塑造的细部等关系,可作为翻译工作者理解较难作品时的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15.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是一种以意象为核心的文化语言理论。意象根植于文化,语言是意象的载体,因此,意象的解读与语言和文化有关。在意象英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解读,并尽可能地在译入语中寻找和原文对应或者相近的意象进行传达。文章以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为视角,从语言和文化两个维度对《红高粱家族》意象英译进行分析,探讨意象缺失与误译的原因,试图为汉语文学意象英译提供相应启示。  相似文献   

16.
含有人名的惯用语比较难译,原因是历史上发生过的许多事件或故事与他们有密切联系而常被人们所谈论,因而这些惯用语被赋予了特别的涵义。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文化观,以避免在翻译中出错。  相似文献   

17.
商务英语常见误译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鉴于译者知识面和专业性的局限,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误译。结合翻译实践,从原语理解和译语表达两个方面对大量实例进行分析,对引致误译的原因进行多方面诊断,并开出合理处方,以尽量避免翻译过程中的同类误译。  相似文献   

18.
从林纾的翻译看有意误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纾的翻译在我国乃至世界翻译史上都是一个特例,他不懂外语,但却凭他生动传神的翻译在当时取得巨大成功。他的译本一直倍受争议,许多评论家将他的误译归咎于口述者或林纾本人的粗心大意。本文却认为林译小说中的许多误译常常是林纾有意选择的结果,进而指出在某些情况下,有意误译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跨文化交流是全球化的必然趋势,跨文化交流的文学翻译研究主要是认清并逾越因差异而产生的交互文化理解与交流的鸿沟.从文化系统的五个层面审视了著名作家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英译本Turbulence的文化误译现象,认为语言文化、物质文化、心理文化、行为文化和典章制度文化都是产生误译的重要"滞阻点",在突显主体文化的前提下,对地域文化、方言土语、民风民俗等文化的缺省,可根据读者的接受心理作适当的归化转译,但涉及典章制度和影响主题思想的文化,则必须作异化处理.  相似文献   

20.
莫言的作品在海外的流行离不开葛浩文的英译。葛浩文是莫言小说唯一的英译者,他的译本提升了莫言在海外的文学声望和文学地位。然而笔者在仔细阅读葛浩文的译本之后,发现确有一些翻译不恰当之处。现以《生死疲劳》葛氏译本为例,分析葛浩文在英译莫言小说时所出现的误译现象,探究其误译根源,也为翻译界敲响警钟,进而探讨中国文化的译介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