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004年-2006年沪深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Evicws5.0,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对高管层股权薪酬和持股比例影响高管层资本结构政策选择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制造业上市公司.高管层的股权薪酬和持股激励与资产负债率的关系显著为负,与代理理论相符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我国家族企业的融资特征以及融资面临的困难 ,揭示了造成家族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原因 ,并据此构建了我国家族企业融资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黄蕾 《兰州学刊》2011,(5):48-52
文章以我国沪、深股市发行的2006至2009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高管现金薪酬与公司绩效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揭示公司治理、公司业绩风险及企业性质三个方面对高管现金薪酬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公司高管人员的现金薪酬与企业业绩呈正相关关系;股票期权激励与高管人员的现金薪酬为正相关关系,股票期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交互项与高管现金薪酬呈负相关关系;高管现金薪酬与企业经营风险间存在显著关系,公司业绩与经营风险之间的交互作用与高管薪酬之间为负相关关系;股权性质为国有上市公司时,股权对公司高管现金薪酬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当股权为中央国有股权时,其对公司高管现金薪酬的影响比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与私营上市公司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6~2009年的数据来检验高管薪酬与企业外部长期投资选择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与企业外部投资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二者函数图像呈倒U型曲线,且公司投资与高管薪酬关系集中于曲线中心线右半边,即高管薪酬随着公司长期总投资的增加而减少。而外部市场对公司投资决策的消息并不作为重点加以关注;外部更注重影响高管薪酬的直接因素。此外还可以发现,董事会在考虑高管薪酬变动时,对管理者做出长期股权投资还是长期债权投资,即公司投资的性质十分关注,而对于决策做出后,债权投资、股权投资的数额变动关注不够。  相似文献   

5.
企业高管薪酬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高管薪酬对于激励和保留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企业高管薪酬水平关系到社会公平。对企业高管薪酬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根据高管薪酬的变动性,将高管薪酬结构形态划分为固定薪酬和浮动薪酬。分析了外部环境因素、组织层面因素和个体层面因素对企业高管固定薪酬和浮动薪酬的影响作用,研究了各因素对固定薪酬和浮动薪酬影响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以G省2010-2018年国有企业决算数据为样本,结合企业社会责任的不同刻画维度,将企业社会责任区分为补偿型和义务型两类,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检验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对国有企业不同类型的社会责任履行水平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内部薪酬差距与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之间存在反向相关关系,即整体上国有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加大将降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在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按照双重属性进行区分的情况下,较大的内部薪酬差距有利于激励企业管理者增加企业的补偿型社会责任支出,而义务型社会责任对于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敏感性不足;政策性负担是内部薪酬差距和社会责任履行的有效中介变量,较高的政策性负担会使得内部薪酬差距对补偿型社会责任支出的影响程度进一步增强,但会抑制内部薪酬差距对义务型社会责任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7.
信贷过程中存在着银行和客户经理之间的信息非均衡,在这一委托代理关系中,有可能会出现代理人的道德风险,这势必导致日后的信贷风险。据此银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客户经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显得非常重要。采取类似于保险公司养老保险制度的“延后制薪酬”以及“风险调整的资本回报”之绩效评估,作为对客户经理长期激励的有效手段,则不仅能减少风险而且能产生长期效益,避免“短视”现象。  相似文献   

8.
基于心理分析基础上的中小企业激励性薪酬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仕勇 《天府新论》2004,(Z2):98-100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人才匮乏和人力资源流失是企业面临的长期矛盾.薪酬是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探讨薪酬对于留住人才的激励作用,构建适合于中小企业自身的薪酬的机制,是不能漠然视之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人才匮乏和人力资源流失是企业面临的长期矛盾。薪酬是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探讨薪酬对于留住人才的激励作用 ,构建适合于中小企业自身的薪酬的机制 ,是不能漠然视之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求经理人能获得与其价值相符的价格即薪酬.股票期权制能把企业经营者的责任、风险与利益结合起来,确保企业长远利益的实现,提高企业经营者的合法收入.本文介绍了股票期权制在西方的实施情况,提出在我国实施股票薪酬制,以达到奖励企业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东岳论丛》2017,(5):140-146
外向型经济发展增加了我国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创新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决策团队作为上市战略的制定者和引导者,对企业的创新决策具有决定性影响。本文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连续4年形成的2800组数据对决策团队激励与创新行为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决策团队股权激励、薪酬激励和控制权激励对创新行为均有正向影响。同时对三种激励契约治理效应的差异化进行了分析,发现与股权激励和控制权激励相比,薪酬激励对创新行为的积极影响最强。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的社会变迁,人们对家族的认同已经越来越具有开放性和选择性,家族逐渐嬗变成具有相当伸缩性的、可以根据人们的即时需要而扩大或缩小的概念。本文对中国现代家族关系网络由内到外的三层结构及其对家族企业发展之正负双重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者投资机构的快速发展,私募股权投资者在改善企业高管激励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双重维度考察股权投资介入对企业高管激励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实证结果发现:国内股权投资机构普遍倾向于采用提高薪酬水平和拉大高管与普通员工之间薪酬差距的方式来实现激励目标,而对于高管股权激励方式则较少使用,并且这种趋势随着股权投资机构的持股比例上升而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从家族终极控制权、终极所有权和家族管理权三个维度对中国上市家族企业的治理机制进行衡量,探讨其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我国2009-2011年470家上市家族企业形成的1410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上市家族企业中的家族终极控制权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显著地负相关关系,家族所有权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家族管理权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杨伟国  吴邦正 《兰州学刊》2013,(2):109-116,59
薪酬委员会在决定高管薪酬水平、薪酬构成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探讨薪酬委员会对高管薪酬激励的影响也成为近年来公司治理研究的一个方向.文章利用2005-201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的企业面板数据,探讨了薪酬委员会对高管薪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薪酬委员会的设立降低了高管货币薪酬水平,在抑制高管薪酬膨胀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对高管持股以及薪酬敏感度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及发展独立董事专业市场是提升薪酬委员会效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中,对市场、人力资本价值等知识员工薪酬激励的基准变量比较重视,研究得也比较深入,而对于性别、年龄、学历等这些知识员工薪酬激励的调节变量的研究相对就比较少.通过对广东省(主要是广州市)部分高科技企业知识员工薪酬激励现状的实证分析,发现性别、年龄、学历、工龄、工作性质、企业类型等个性特征对知识员工的薪酬激励程度具有影响作用,且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关于家族企业用人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叶娜 《兰州学刊》2005,(2):121-122
(一) 在我国,家庭企业是民营企业的主要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转型期企业家薪酬制度的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家薪酬制度优劣的分析 ,提出了我国转型期的企业家薪酬制度设计方案 :企业家报酬 =基本薪金 +业绩薪金 +风险收入 +福利性报酬 +晋升、授于荣誉等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9.
儒家思想中蕴藏着丰富的管理思想,体现了儒家注重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现代企业将其精髓引入薪酬激励理论,以此设计出薪酬激励模式,对薪酬激励效能的最大化及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最优契约理论认为,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是缓解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制度安排,而激励理论和短视理论对于管理层薪酬制度的公司治理效果提出了两种竞争性的解释。利用2010—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管理层薪酬管理制度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效果。研究表明,企业基于绩效挂钩的薪酬激励机制能有效协同管理层与股东的利益,缓解公司的委托代理问题,显著减少企业违规行为,这一治理效果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然而,“不公平”的薪酬结构会降低企业内部团结合作的效率,导致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削弱公司治理。研究结论能为企业薪酬管理提供实证依据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