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知青作家的一次群体出场,寻根文学将他们的个人记忆放大成为集体的、时代的和民族的记忆的同时,也将自己推到了文坛前沿,成为一个站在传统与现代临界点上的思考着的群体。寻根文学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绝非偶然,它的初始动机可以概括为:在殖民、后殖民话语下,重新审视长久以来在西方话语霸权左右下被边缘化的事物,重新发现各民族文化的特有价值。在寻根文本中,我们既感受到一代知识分子“重铸传统”的强烈愿望,也看到了启蒙思想的批判精神与文化寻根的乌托邦想象之间的相互悖论。  相似文献   

2.
寻根文学的兴起与衰落是1980年代中国文坛的一个重要现象。综合来看,寻根文学的衰落原因有三:一、寻根作家对传统文化既赞美又批判的矛盾态度;二、寻根文学自身的理论局限;三、寻根文学的理论主张和文本创作的错位。在理论上看,寻根文学在传统与现代、愚昧与启蒙、守旧与创新等矛盾的价值判断中很难做出抉择,这些判断相互纠缠和转换,使得寻根文学最终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3.
作为80年代最重要的文学创作潮流,寻根文学引入了文化的概念,成功地将文学由政治反思转入文化反思,并在现代意识的观照下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让文化趣味成为文学的最重要品质,但对于根的理解的歧义也让寻根文学矛盾重重.  相似文献   

4.
"寻根文学"的精神谱系与现代视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忠 《河北学刊》2006,26(3):131-136
寻根文学之于新时期文学的意义是巨大而深远的,它既是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的自然延伸,也是文学现代性生成的阶段体现;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发现,也是启蒙话语的重新续接。虽然它的文化内涵和审关属性与其寻根宗旨存在偏离,但置于现代性视野中看,它是有着自身特殊的精神谱系和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80年代兴起的寻根文学热,是对世界性的回归原始思潮的呼应.与此同期或稍后,云南文坛也开始了自己的寻根文学创作,与全国或世界性寻根文学的普遍走势所不同的是,云南文学中的寻根主体大多为少数民族作家,他们所要寻找的是自己的民族文化之根,因而他们的寻根之旅是横跨在出行、回归模式上的,而且该模式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原始的乡村社会,一种与城市社会相对立的社区形态.云南文学文本中何以产生如此独特的寻根文学特征呢?我们将从少数民族作家的人生经历、文化观念等角度切入,对寻根文本叙述模式作一探讨,以揭示其与全国乃至世界性寻根文学文本的相通与殊异之处.  相似文献   

6.
启蒙角色再定位──重读“寻根文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启蒙角色再定位──重读“寻根文学”孟繁华新时期文学可以整体地看作是一个“启蒙的故事”。“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是政治启蒙;现代主义、人道主义思潮是“人”的启蒙;而1985年兴起的“寻根文学”则是一场文化启蒙。强烈的英雄的悲壮、忧患。使命心态贯穿80...  相似文献   

7.
张莉 《学术界》2003,(6):226-230
文学寻根与文化寻根本应是两种并行不悖的思潮 ,2 0世纪 80年代的“寻根文学”却将自己与文化紧紧缠绕交织 ,成为文化的传声筒 ,并在创作上表现出对传统性和现代性的难以驾驭 ,最终以不堪文化之重负的姿态颓然坍塌 ,窒息在文化的规约下。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文学”已匆匆走过将近30个年头,作为20世纪80年代重要的文学事件之一,“寻根文学”无疑是颇受关注与争议的。本文对“寻根文学”的关注主要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作为意识形态表征的“民族性”向“民间性”的转化,另一是不可逆趋的“现代化”大潮与“本土化”的对峙与互融,在这纵向“过渡”与横向的“移植”之间,“寻根文学”完成了“新时期”文化坐标的突围与重构,并以自己的创作实绩将“新时期文学”推向更为开阔的创作境界。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五年夏秋之际,中国文学界出现了一股“寻根”的热潮。在这场讨论中,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以及作为它的一种具体体现的各别的地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尊、崇,被赋予为中国文学提供扎根土壤的光荣职能。曾对传统文化进行过激烈批判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却被斥为“借助西方文化”,“从此切断民族文化传统”的“文化断裂带”。以彻底地反帝反封建赢得了自己独特的历史价值的五四运动,同显然具有封建特点的“文化大革命”等量齐观地被视为切断文化传统的两个文化断裂层。在这场讨论中,鲁迅也遭到一些人  相似文献   

10.
每个时代文学经典价值的发现与阐释,都要经过一个经典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学媒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传媒影响下,文学批评不仅指认经典,而且会改写经典的生成方式,推动文学作品放弃旧观念,走向文学经典的核心位置。《小鲍庄》发表后,传统文学批评把它纳入"反思文学"范畴,但在"寻根文学"兴起后,文学批评的重点转向小说的传统文化,将其纳入"寻根文学"批评领域,重塑了作家的认同。以媒介为中心,多种合力使作品在文学史中的位置发生了移动,从而居于"寻根文学"的中心。  相似文献   

11.
刘忠 《殷都学刊》2006,(3):102-107
从文化史视野上来看,寻根文学是以“向后看”的方式一路前行的,它在走向传统、走向民间的同时,也陷入到西方话语与本土话语悖论之中。在寻根文学中,我们既能看到文化保守主义的影像,也能感受到作家回归大地、融入山野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2.
七十年代后期,由“伤痕文学”、“寻根文学”引发的文学热潮,曾经使中国文坛出现过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八十年代中期,从刚刚敞开的国门外,一下子涌进来了一大批陌生而又迷人的西方哲学、社会学、美学和文学艺术学思潮,却又迅速使人们陷入迷惘之中。一时之间,“什么是小说”?“什么是诗”?乃至什么是文学,什么是艺术,它是什么,它能作什么……这些似乎早  相似文献   

13.
阎继承 《理论界》2004,(4):154-155
文革结束后,当中国文化精英们在为因政治因素而被时代遗忘的民族精神、文学传统而苦苦寻根的时候,全球化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了。无孔不入的现代思想文化狂潮,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以及大众传媒手段的增强,涌入中国。人们一开始还不愿意承认这种被动冲击的必然来临,还以“引进”这一具有选择权利意味的字眼,来表明我们的文学对世界文化所做出的宽容的、主动的接纳。为此,中国文坛还引发了好一阵子的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较量,赞成者、反对者旗鼓相当地支撑着中国当代文学两极化的  相似文献   

14.
变异中的凸现典型──谈《女巫》的人物性格丘峰从80年代中期起,中国文坛风靡着“新写实小说”、“寻根文学”、“先锋派小说”等,使文坛充满具有活力的创新意识,但在这些新观念、新方法、新思维的风潮下,有些人在创作实践和文学理论上走入了误区:有的人认为文学只...  相似文献   

15.
建国后三十年 (主要是前十七年 )的中国文学的艺术发展史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实际就是中国现代作家用纯粹政治感性和主观战斗精神 ,去创造光荣与梦想的心灵发展史。新时期文学在现代人文意识重新复苏之后 ,便以深刻的理性思维与强烈的批判精神 ,全面解构了这三十年文学的政治理想主义。新时期作家不仅“反思”了“左”的政治为现代中国人心灵所造成的巨大“伤痕” ,同时还将这种“反思”引入到了文化“寻根”的思想高度 ,进而艺术地还原了历史的真实性。新时期文学正是以它莫大的叛逆勇气和悲剧意识 ,在“反省”与“解构”的艺术实践过程中 ,营造了中国现代文学新的历史辉煌  相似文献   

16.
寻根文学是80年代兴起的带有文化建设目的的一个文学派别,其作品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地域化倾向.其地域化特点表现在:歌颂传统文化,赋予自然山水以文化精神基质;反思现代文明;在对地域文化的发掘中刻画地域人物的精神特质.作品的地域化倾向在展现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时,也限制了对文化之根的追寻,从而促使寻根文学逐渐走向衰亡.  相似文献   

17.
李伟萍  朱丽 《兰州学刊》2006,(12):163-165
明治三十年代末,日本文坛掀起了以告白自己为主要特色的自然主义文学运动。在西方个人主义思潮的涤荡和日本传统文化的束缚下,日本自然主义以“自我”为核心提出了一系列创作主张。以法国自然主义文学为镜,可看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明显呈现出觉醒了的近代知识分子难以确立“自我”的“愚钝迷惑”的特质,但不可否认的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以“私小说”的独特文体对日本近代文坛的繁荣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从“伤痕文学”一直到“改革文学”的创作趋向都表现出一种在直观的现实把握当中,总是将创作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局限在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之中,缺少深邃的文化反省与批判精神而使创作趋向总是呈现单一局面的话,那么,开始从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来对现实历史进行文化反省与批判的创作趋向,并使之逐步形成多元局面的,恐怕要首推“寻根文学”(又称“民族文化派”文学)了。尽管人们对“寻根文学”的评价褒贬不一,然而  相似文献   

19.
穿越当代"经典"--文化寻根文学热点作品局限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文学穿越,它一方面穿越的是政治和文化,并通过政治和文化走向人类关怀,另一方面穿越的是既定的各种世界观,建立起作家自己的世界观。本文所做的,就是依据一个作家应该建立起的对世界的独到的哲学性理解,来看中国新时期文学“文化寻根文学”阶段几部轰动性作品所存在的思想性和文学性局限。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文艺”既是一个历史范畴,也是一个逻辑范畴。作为一个历史范围,它主要是指70年代末以来的文艺创作。在文学创作方面,包括“朦胧诗”、“第三代诗”、“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新写实文学”等等,还包括这一时期在美术、音乐、戏剧、电影领域里表现出的各种艺术现象。作为一个逻辑范畴,它主要扬弃或背离了建国后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形成的古典和谐的审美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