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美利坚民族的形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颉普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2)
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发展过程,以及由经济利益所表现的北美与英国宗主国的矛盾及其斗争过程,是美利坚民族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也是美利坚民族形成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发展在十七世纪是缓慢的。从十八世纪开始,由于北美殖民地人民与英国宗主国的矛盾加深则迅速发展了。1776年7月4日,北美十三州发表的“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利坚民族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2.
王松龄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80,(3)
关于什么是民族,和民族形成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第一个作过专门论述的是斯大林同志。他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殖民地问题》一书中指出:“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以四个基本特征为基础而产生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这四个基本特征就是;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和表现在民族文化共同特点中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就是说,只有同时具备这四个必要的特征,才能成为一个民族。但是, 相似文献
3.
张斌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1-5
全球化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提出以来,人们对之的探讨与争论也极为广泛与深入,但由于全球化包含着极为丰富和复杂的经济关系,所以学术界从不同的方面或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文章分析了对全球化的内涵、表现、阶段和成因的争论,指出全球化之所以发展成为不可逆转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其原因恰恰在于全球化的非经济因素,即文化、思想和制度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粮食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1994年秋,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在其《谁来养活中国》一文中对中国未来的粮食形势作了灾难性的预测,断言“中国在2030年将出现2.6亿吨的粮食缺口,人均消费量从现在的300公斤升到400公斤,总消费量将达到6.41亿吨,进口赤字将达到3.78亿吨,届时将没有一个国家或国家联盟能够增加出口来解决中国未来粮食缺口,中国巨大的粮食赤字不仅会导致其经济奇迹的结束,而且会引起世界粮价的高涨,从而危及非洲和西、南亚等缺粮 相似文献
5.
关于国际大循环问题的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培新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2)
党的十三大结束后,赵紫阳同志乘时而发,视察了广东、福建、淅江、江苏等地,提出了运用国际大循环发展沿海地区的设想。这是一个闪光的思想,朗朗可见的现实,是击发这一灵感的燧石。近几年,珠江三角洲的顺德等地,先是搞“三来一补”,然后是搞自营出口的乡镇企业。他们的设备是进口的,资金是从海外借来的,原料有一部分是进口的,产品大 相似文献
6.
王国栋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1)
关于民族形成的时间问题,从一九五四年范文澜同志提出汉民族形成于秦汉之际以后,便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为了弄清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民族”一词的确切涵义,一九六二年初在北京召开了一次关于民族译名统一问题的讨论会。继而又在《人民日报》上先后发表了章鲁同志的《关于民族一词的使用和翻译情况》和《关于民族的起源和形成问题》两篇文章,明确提出了民族形成于古代的论点,从而使讨论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思想界关于人口问题的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新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2):179-182
近代以来我国人口增长迅速,民元以后人口问题更与经济、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机。面对这一情况,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纷纷从救亡图存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对人口问题的看法和意见,掀起了关于人口问题的讨论热潮。他们的讨论不仅加深了人们对我国人口状况的认识,同时为政府合理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培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3)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各国政府及有关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都十分重视对“二战史”的研究。大战结束不久,一部分档案材料和著作即开始问世;六十年代以来,大量档案材料陆续公布,各种回忆录,各方面的专著亦迭连出版。1967年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国际委员会》,有40多个国家参加。“二战史”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了。我国史学工作者也十分注意“二战史”的研究。早在五十年代前期,就曾开展过有关二次大战问题的讨论。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国史学工作者以新的战斗姿态投入了“二战 相似文献
9.
陈曼蓉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4)
民族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它是怎样形成的?多年来一直在我国学术界存在着争论。有的文章断言:马克思恩格斯对民族形成的时间,“没有明确的论述。”我们认为,关于民族形成的时间及其规律性,马克思恩格斯都作过明确的划分和详尽的论述。大家公认,民族必然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找到它形成的上限。问题是,民族形成的上限究竟应以什么来确定和划分。我们认为,民族形成的时间上限,不能仅以人类文明发展阶段分期的时间来划分和确定。因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分期,是以人类自身的智力和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为标志,分为蒙昧、野蛮、文明三个时期(其中各个时期又分为不同水平的各个发展阶段);而民族这个人们的共同体。虽然受着人类各文化发展阶段的影响和制约,与之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它毕竟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有它独立的发展序列。因此,从人类共同体发展的序列中,去探索民族形成的时间上限,这样能更准确地反映民族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闫天灵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1994,(4)
民族形成问题及民族定义再论闫天灵民族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言对民族本质属性的准确揭示。民族的本质属性是由民族内部的特殊矛盾决定的,它决定民族是其自身而非其他任何范畴。民族的产生和存在原因是民族本质属性的主要内容。因此,要获得正确的民族定义,首先要对民族的... 相似文献
11.
吴治清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5)
近几年来,在世界相当大的范围内,民族意识高涨,民族主义浪潮汹涌,尤其是从原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演变、解体和崩溃的失败教训中向人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究竟应当怎样认识和对待民族意识、民族主义以及整个民族问题。原苏联是一个拥有100多个民族的国家,但在30年代中期宣布社会主义基本建成时,也宣布苏联民族问题已“基本解决”,其后历届政府进一步宣称已“彻底解 相似文献
12.
郝孚逸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8,(1)
和一切社会科学一样,高等学校的文学理论课程担负着严重的战斗任务.它是党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根据当前革命形势的要求和这门课程本身存在的缺点,加强党对于文艺理论教学的领导,明确"文艺学引论"(或"文学概论")一课在新形势下的新任务,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作一个全面的探讨和彻底的革新,是一项急不容缓的任务.双反运动以来,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就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等各方面作了较大的变革,在实践的同时,还组织教师和同学就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基本途经进行了讨论和辩论.参加辩论的在复旦大学有中文系、外文系和新闻系的部分同学,师大、一师院、外语学院、音乐学院、戏剧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在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前提下多种经济成份(所有制形式)同时并存的结构,而全民所有制则是公有制的主导成份。但是,前一阶段,在讨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学术界对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特别是对它采取的国家所有制形式,产生了很大的争论。到底应当怎么看待全民所有制,怎么看待国家所有制,这是事关重大的问题,它关系到经济体制的改革问题,也关系到调整问题。下面,仅就争论中涉及到的几个问题,谈一谈我们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杨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261-263
比较教育产生至今,围绕它的学科性质、概念定义、理论方法等问题,学界一直存在多种意见和看法。笔者在了解各种争议的基础上,从比较教育的本体论、方法论两个方面提出自己的一得之见。 相似文献
15.
陈钦庄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1)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形成民族的条件,都是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完备的。在西欧,民族一般是在资本主义发生过程中形成的。列宁说:“民族是社会发展的资产阶级时代的必然产物和必然形式。”这里所说的“资产阶级时代”,我们体会既包括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内部萌芽成长时期,又包括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资本主义社会。法兰西与英吉利在资产阶级革命前已形成民族,但尼德兰地区民族形成则在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尼德兰是西欧经济最发达、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地区之一,并且在历史上最早成功地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本文拟就这个地区民族形成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陈钦庄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形成民族的条件,都是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完备的。在西欧,民族一般是在资本主义发生过程中形成的。列宁说:“民族是社会发展的资产阶级时代的必然产物和必然形式。”这里所说的“资产阶级时代”,我们体会既包括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内部萌芽成长时期,又包括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资本主义社会。法兰西与英吉利在资产阶级革命前已形成民族,但尼德兰地区民族形成则在资产阶级革命之后。 相似文献
17.
马凤莲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1999,(3)
只要 有民族存 在,必然 会有民族 文化交 流和民族 关系问题 。只有促 进民族 文化 交流, 才能 改善民族 关系,促进 社会进 步。在社 会主义条 件下,民 族文化 交流 同改 革开 放的 精神 是一 致的, 从一 定意 义上 说,改革 开放就是 民族文化 交流 相似文献
18.
穆成山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
1927年底,斯大林对联共(布)党内和共产国际内的“左翼反对派”的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但是,从1927年秋天开始出现并在1928年进一步恶化了的谷物征购困难是极其严重的,这是因为1925—1926年间形成的一整套错误的经济政策相联系的,而布哈林本人曾经积极地参加了这些政策的制订。一方面是国家定的价格太低;另一方面,过早地降低许多工业品的价格和削减农业税,许多工业品价格又开始上涨……。所有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19.
李翀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548-557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问题是马克思经济学中争论了100多年的世界难题。马克思基本完成了这个问题的分析,只留下最后一小步。国际经济学界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争论,我国经济学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争论。本文介绍和总结了我国经济学界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过程,对具有代表性的白暴力、丁堡骏、张忠任、孟捷等人的解决方法发表了评论意见,再次阐述了自己的解决方法。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价值转化为以劳动时间表示的生产价格,不是转化为以货币表示的生产价格,更不是转化为受供求影响的生产价格。在投入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总价值与总生产价格保持相等,但是总剩余价值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与总利润相等。 相似文献
20.
在突厥语各民族建立的所有伊斯兰王朝中,喀喇汗王朝(又称为伊利克—汗王朝,或阿夫拉西亚勃王朝)的历史是空缺最多、最为混乱并且极不易搞清楚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只是史料的缺乏。这里也有这种情况——我所指的是钱币上的文字——我们一直没有正确地利用这些情报。其原因在于,喀喇汗王朝作为突厥大统治者王朝(突厥阿史那)中最早的一支接受了伊斯兰教。他们把自己的、以阿尔泰游牧帝国许多世纪的传统为基础的世界观、制度和法律带进了伊斯兰世界。因为这些东西对伊斯兰文化,首先是对伊斯兰—伊朗文化来说,是太陌生了,以致伊斯兰作家们不能正确地理解它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