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潘建国 《河北学刊》2023,(2):95-108
根据对现有数份书目的统计分析,韩国所藏中国刊本通俗小说总量可观,但其主体为清中后期坊刻本及清末民国时期铅石印本,学术文献价值相对较高的明版及清早期刊本藏量有限。不过,其中仍不乏孤善之本,既有《型世言》《莽男儿》这样的中国亡佚小说,也有《皇明英烈传》《百家公案》《廉明公案》《醒世姻缘传》《引凤箫》等明清小说的早期重要版本,足资学术。而在中国通俗小说传入朝鲜半岛的过程中,朝鲜王室及燕行使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历史作用。虽说在儒学占据社会文化主导地位的朝鲜半岛中国通俗小说整体上仍难以登入大雅之堂,但凭借汉字文化的特殊力量,它们终究在或明或晦的时空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朝鲜人。  相似文献   

2.
从《续金瓶梅》看《金瓶梅》的版本及作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版本问题,无疑是批评研究一部作品的最基础的工作之一。谈到《金瓶梅》的版本,不少研究者总以为它比《红楼梦》的版本问题要简单得多。这种判断其实并不十分准确,因为关于《金瓶梅》版本的许多问题,诸如见于记载的当时流行于刊本之前的各种抄本间的关系问题,初刊本与抄本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初刊本与《新刻金瓶梅词话》(所谓现存万历  相似文献   

3.
温庆新 《江淮论坛》2023,(3):176-182
孙楷第在查验以“四大奇书”为代表的通俗小说各版本的基础上,将采用科学方法以图书的功能属性与学科划分为主要特征的“图书分类”引入“文学史”中,尝试建构目录学视阈下通俗小说符合历史特质或现代需求的价值性。通过1932年、1958年、1982年三版“通俗小说书目”的编纂,孙楷第以通俗小说各版本的文献关系来梳理相关小说的成书“演化”,有效揭示了通俗小说源流的动态史迹。这种建构通俗小说专科目录学的实践,是孙楷第以小说研究为媒介,寻求传统学术体系在现代社会情境的适用性与创新性。此举不仅从认识论的角度提出通俗小说书目提要的新观照视角,而且在古今贯通的评价原则中构建了通俗小说的目录学知识,亦形成以版本目录学为中心的体系化评价思路,详细展现了通俗小说知识的多层性,具有重要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4.
聂付生 《云梦学刊》2006,27(6):160-160
《求真与问美:古典小说名著新探》(下称《新探》,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版)是潘承玉几年来发表的颇有影响的论文结集,分渊源篇、外围篇和内蕴篇三部分。渊源篇属古代通俗小说的发生学研究,探讨古代通俗小说的宗教起源,澄清最早的通俗小说集的本来面目,宏观把握通俗小说发生期的审美风貌,并通过考察一个文学母题的演变揭示其文化意蕴和文化传承。外围篇则针对学术热点“金学”和“红学”中有关《金瓶梅》的伪补本、成书年代、可能作者调查和曹雪芹的祖籍等疑难问题作全面分析。内蕴篇以《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金瓶梅》和《…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水浒传》的版本要算是最多的了,孙楷弟先生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就注录了近三十种。在这众多的刊本中,既有繁本与简本的区别。又有源与流的差异。以回数而言,则有七十回本、百回本、百十回本、百十五回本、百二十回本、百二十四回本以及不分回本的不同。其中影响较大的为七十回本、百回本和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自明朝末年金圣叹删定以后,风行三百余年,掩没了其他一切刊本。近现代以来,随着《水浒传》多种明刊本的陆续发现及专家学者们的深入研究,金圣叹的谎言被戳穿,百回本、百二十回本《水浒传》以强大的生命力重见天日与七十回本共同流布人间。  相似文献   

6.
明代中后期是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 ,这不仅表现在文人士大夫、书坊主、市井细民等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 ,还表现在小说作品数量大 ,流派众多。公案小说正是在这种文化语境中呈现出的新的繁荣景象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短篇公案小说集的刊行。但因其在大陆存世极少 ,多藏于日本、韩国、台湾等地的公私图书馆 ,借阅研读颇为不易 ,长期以来 ,大陆学者对这类小说的了解主要依据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和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中简略的介绍 ① 。从 2 0世纪 70年代开始 ,海外学者凭借拥有丰富…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图书馆藏《金瓶梅》,据版本特征判断为张竹坡评本中的“全像金瓶梅,本衙藏板”本.此版本在张评系列中占有一定地位,但错字较多.此书是由中国慕学勋氏展转流传至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堪称西方图书馆藏的一件珍品.  相似文献   

8.
[一] 《金瓶梅》一书传到日本,最早是在日本的江户时代中期,即元禄、宝永(1688~1704)年间(相当于康熙二十七年至四十三年)。据考证,在日本发现的所谓原本,其实并不是原本,也不是原本的手抄本或刻印本,只不过是接近《金瓶梅词话》的版本。而《词话》是按原本《金瓶梅》改写的,即是在我国各地扩散的印本,因为真本早已失传。一、1941年在日本日光轮王寺的慈眼堂发现了一部《金瓶梅词话》,它和1932年在我国山西省发现的《金瓶梅词话》是相同的版本。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在通俗小说创作、传播过程中,读者与市场因素相当突出.《金瓶梅》成书后即受到读者关注,他们的态度和阅读行为对这部小说的传播产生重要影响.《金瓶梅》的阅读形式丰富多样,既有抄读、借读,也有购读、赠阅等多种形式;鉴于书中大量的色情描写,“善读”观希望引导读者“善读”以达到劝戒效果,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基本道德衡量标准,同时也从一个角度折射出通俗小说的创作、传播与读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而读者的审美趣味与阅读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到《金瓶梅》续书的刊行及其人物命名、情节安排.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是我国小说发展史蜕变期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白话世情小说,对后世的小说创作与文化嬗变产生较大影响,在文学史、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金瓶梅》研究日趋深入,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引起国外汉学家的注意。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金瓶梅词话》删节本,齐鲁书社出版《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校点本,香港星海文化有限出版公司出版《金瓶梅词话》全校本,提供了重要版本,促进了《金瓶梅》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李笠翁批阅三国志》(以下简称“李批本”),封面题“笠翁评阅绘像三国志第一才子书”,二十四卷一百二十回,图一百二十叶二百四十幅,清两衡堂刊本,藏首都图书馆、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著录。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新出版的《李渔全集》第十、十一卷收入。  相似文献   

12.
《三国志演义》的版本研究是《三国志演义》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三国志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长篇通俗小说。所以弄清这部伟大著作的产生时间,产生的社会条件,演变过程,进而弄清长篇通俗小说的创作、发展规律,意义重大。而《三国志演义》版本研究正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三国志演义》版本众多,仅存下来的(包括残本)就不下三十几种,据有关线索,遗失不传的明刊本也有数十种。可惜现存版本中明嘉靖以前早期刊本甚少,而万历年间的大量刊本又散存在欧美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这给版本研究工作带来  相似文献   

13.
藏于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的三种版本的《金瓶梅》中,《新刻金瓶梅奇书》为嘉庆二十一年由书商刊刻的以皋鹤堂本为底本的八卷删节俗字无批语本金瓶梅;1933年3月古佚小说刊行会影印北京图书馆所藏的《新刻金瓶梅词话》一百零四部之第捌拾陆部,是一部改错补缺的《金瓶梅词话》的较好读本,其补改的时间当在崇祯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出版之前。大安本《金瓶梅词话》是日本所藏《金瓶梅》的完好本,考之于书中两种鱼尾版式、"金瓶梅词"三次出现以及墨丁的类属,发现万历丁巳本《新刻金瓶梅词话》存在着重刊的痕迹,即存在着此本前还有更早刻本之可能。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词话》中引用他人作品范围很广,有小说、戏曲、诗词、散曲、佛经等.从引用数量上看,仅小说、戏曲就有二十余种.作者或整段抄录,或部分化用,将这些取自不同作品的片断织入自己的巨制之中,对小说的故事情节、细节描写、人物塑造等均起到各不相同的作用.最明显的是对《水浒传》的引用.《金瓶梅词话》所用的《水浒传》版本已佚,与其最接近的现存版本是清人翻刻的万历十五年(1589)天都外臣序百回本.《金瓶梅词话》直接引进了武松和潘金莲的故事,并将《水浒传》的许多片段广泛地融入全书之中.在《金瓶梅词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问世四百余年来,一直是为人们所注目的一部“奇书”,以它特有的价值和诸多的奥秘所引起的争论,历时之久,分歧之多,毁誉之鲜明,在中国乃至世界小说发展史上堪称一大奇观。近十年来,对《金瓶梅》本身的研究,以及考证作者、成书、版本等问题,依然是“金学”界研究探索的热点。而朱俊亭、毛德彪却另辟蹊径,致力于“金学”基础性研究,并推出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金瓶梅注评》(以下简称《注评》。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11月出版)。众所周知,《金瓶梅》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但也是一部难读的著作。  相似文献   

16.
一、冒名、盗版图书概况在解放前的二十多年中,全国数十个出版社出版了老舍先生许多文学著作,其中也混杂了不少冒名、盗版图书。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无人对老舍过去作品版本的真伪作全面鉴别,致使一些内部和公开编制的老舍著作书目,收录了不少伪书。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在版本方面颇具权威的《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中国现代作家著译书目》,在老舍著作中依然收录了种种非老舍的文学作品,这  相似文献   

17.
由王汝梅、李昭恂、于凤树校点的《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1987年1月,已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学界认为,这是对《金瓶梅》研究的新贡献。 校点本特精装上下两册,卷前有《金瓶梅》各种版本书影十四帧。校点后记论证了张评本与绣像崇祯本之异同以及各种张评本之间关系、特点。校点以吉林大学图书馆藏张评康熙本  相似文献   

18.
中华全国第五次《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于8月6日至10日在长春吉林大学召开。吉林大学副校长刘中树教授致开幕词,来自台湾、大陆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出版社的150余位专家学者莅会。会议收到论文百余篇,学术著作9种。 近十年来,“金学”研究蓬勃发展,先后出版了《金瓶梅》的一些重要版本,并对作品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年逾古稀的台湾《金瓶梅》研究专家魏子云先生说:“近十年来,大  相似文献   

19.
明代欣欣子在《金瓶梅词话序》中说:"窃谓兰陵笑笑生作《金瓶梅传》,寄意于时俗,盖有谓也".这不仅确切地指出了《金瓶梅》的创作特点,而且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了《金瓶梅》的问世,在明代通俗小说发展史上所显示的独创一格和独辟蹊径的重大意义.寄意时俗这一理论的深刻性,既突出地表现在对《金瓶梅》的富有创作新意的理论评价上,更集中地体现在它又概括了某种类型小说作品的创作特征,从而有利于促进小说创作,并丰富了我国古代的小说理论宝库.因为所谓"寄意于时俗",就是说,作家专注于通过对现实社会中日常的普通生活内容的形象描绘,来寄托他那富有时代色彩的创作意图,对当时社会生活中所出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作出深沉的回答.所以,寄意时俗,可以说既是一种富有特色的创作思想,又是一种有着特定内涵的创作理论.  相似文献   

20.
清初小说《一片情》,向来被人视为“淫书”,不为史家所重。早如清同治间丁日昌开列的“淫词小说”中,即有此书。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即将它归入“专演猥亵事”一类。近日江苏社科院所编《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也云“内容淫秽猥亵”。国外如美国的韩南《中国白话小说史》难得提及此书时,也说它“实际上是写色情”。固然,此书秽笔甚多,但若挑开这层外衣,稍加留意的话,就会发现这部善用方言俗语,文笔流畅轻松的白话短篇小说集稍不同于一般粗劣庸俗的淫秽小说。它是在元明以来复苏人性思潮影响下,以情为纲,相当全面地暴露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畸形的婚恋观念和罪恶的婚姻制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部小说是对于中国古代封建婚姻弊端的一次大暴露、大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