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浅论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的耦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世界,凡市场经济国家的历史发展实践都无可辩驳地证明,由于“市场缺陷”而不能不重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同样,历史发展也证明,政府干预的失灵(失效)又必须承认“政府缺陷”存在的现实性。我国10几年来的改革进程再一次证明,在我国同样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为此,应探索使两者相互耦合而形成理想的结构或机制,使政府行为规范化,并使市场规则化,从而促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一书中,我已经表述了有关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之间的关系。我的观点是:市场调节是第一次调节,政府调节是第二次调节;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是并存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3.
世界银行在比较战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国的政府干预的成功经验总结道: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市场与政府的相互作用;竞争性市场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有效地生产和分配货物与劳务的最佳方式;市场不能在真空中运转,它们需要只有政府才能提供的法律与规章制度体系;市场与政府都有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能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最大公益就是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只有鼓励竞争的市场机制,私人的主动精神和投资于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行为才能取得稳步前进,甚至取得超乎寻常的进步.对于这个结论,我们可以看到在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度里,市场调节和政府的适度干预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是缺一不可的.政府干预不能取代市场竞争的作用,而市场调节也有缺陷,需要政府适度干预.  相似文献   

4.
市场调节功能与政府宏观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调节功能与政府宏观调控许经勇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都明确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里所强调的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而不是市场可以包罗一切,解决所有的经济问题。对于市场在资源配...  相似文献   

5.
许经勇 《天府新论》1994,(4):21-24,94
论市场调节与市场失灵许经勇如果说计划经济是一种由政府配置资源的经济,那么,市场经济则是一种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市场的主要功能,在于通过市场上商品、劳务、要素的需求与供给的变化决定它们的价格,从而使价格反映资源的稀缺性,由价格的变动引导资源在各产业部...  相似文献   

6.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才能调节好国民经济的各种比例关系,以便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创造出必要的条件。 一、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只有被运用调节国民经济运转时才会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如何认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关系?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大理论问题,而且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提出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当前我国深化和完善改革的关键问题。这一问题的正确解决,无疑将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试从理论上谈点个人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8.
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质的规定性计划调节的本质在于控制.经济的计划调节,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控制系统对经济系统运行的控制.这种控制的特征是,作为进行调节的系统即控制机构,根据被调节的经济系统的信息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反馈联系,在控制系统中输入、储存、处理、使用这些信息,然后把它们输出给被调节的经济系统,以达到调节经济系统运行,使经济系统的输出能符合控制  相似文献   

9.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如何有机结合是改革中遇到的一个难题。本文认为,以产业结构及其调整作为中介,就可以使二者较好地结合起来。当前我国已有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但结构矛盾比较突出,经济效益下降,治理整顿取得了一定效果,市场需求缓和,正是调整产业结构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10.
<正> 长期以来普遍流行的理论是,社会主义实行计划经济和利用计划调节,资本主义实行市场经济和利用市场调节。然而,从现代世界经济发展来看,利用市场调节或计划调节,都不是根本的经济制度,也不是发展经济的目的,而是发展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手段。计划调节的必要性由社会化大生产所决定,市场调节的必要性由商品经济的发展所决定。只要社会化生产、商品经济这些客观经济条件存在,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要求就必然存在。因此,如何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怎样使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友好相处及功能互补,迄今为止所流行的板块论、主辅论、渗透论等等都不足以解决问题。我们认为以市场调节为基础,计划调节为指导,才可能真正把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引向迅速发展的健康轨道。  相似文献   

11.
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统一,是通过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来实现的,因此,寻求它们之间的结合点,必然归结到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一、市场、市场经济和市场调节1979年以来,围绕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先后经历过几次变动。最早流行的看法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后来有人认  相似文献   

12.
按照传统的观点,市场调节是有计划调节的对立物,它先天就具有盲目性和自发性,所以有人把社会主义调节看成是“两分天下”的调节:一个是有计划调节,一个是市场调节,并把计划调节放在“为主”或“第一”的地位,用计划来限制市场。这是一大误解。市场调节只不过是商品经济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哪里有商品经济,那里就有  相似文献   

13.
依法干预市场经济是重塑政府权威的必备条件,而作为政府权威核心要素的政府权力的不断扩张又是导致政府权威危机的隐患。因此,重新界定政府权力是依法干预市场经济的保障,进而也为重塑政府权威创造了必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市场是伴随着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商品经济所固有的一个范畴。市场通常泛指商品流通领域,其含义归纳为以下三种:(1)市场是指商品买卖的场所。这个含义强调的是交易活动的地点;(2)市场是指某类商品的购买者,也就是顾客、买主。这个含义强调的是,有购买能力的需求。这是商业  相似文献   

15.
国民经济宏观计划调节与控制的必要性,是由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属性所决定的。既然我国的国民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而有计划的商晶线济,说做底就是宏观上有计划控制、规范和管理的商品经济。与此相联系的,这种调控机制的运行特点,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 一、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国绕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及其有关问题,已争论多年,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它又成为我国经济理论界争论的热点之一。这里,谈点我的粗浅看法. 在现代社会,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经济运行根本不同的两种基本类型,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基本制度,它们反映的是两种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作为计划经济,必须以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前提。社会化大生产提出了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必要性,但要实现有计划发展则是由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特别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来决定的,构成计划经济的基本要素至少有这样四点:(1)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占据主体;(2)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是用统一计划组织、有计划发展的;(3)实行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按劳分配制度;(4)体现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已成了迫切的任务,这一任务的主要内容是使科学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对这种转化来说,重要的已不是科学的个别成果(不管个别成果多么出色),而是整个生产的科学技术的高水平。这就大大提高了技术科学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产生了全面研究技术科学,研究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关系的要求,以便能够从整体上提高技术科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论市场与企业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确认识和处理市场与企业的相互关系,是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必然要求,也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问题之一。所以,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探讨市场与企业的一般关系,为市场的发展完善和企业的市场化改革提供理论思维。一、市场对企业的作用市场是通过经济主体对利益的竞争、价格围绕价值的波动和供求关系的变动,自发地调节经济运行的基本经济组织。企业,则是指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活动,为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并获得盈利,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自我发展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基本经济组织。企业的本质是生产组织或生…  相似文献   

19.
论目的与手段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和手段,是反映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主观与客观之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所谓目的,是主体依据外界情况和主观需要而提出的行动目标。所谓手段,是为达到目的,主体在其对象性活动中,作用于外界对象的一切中介之总和。目的和手段是相互区别、相互对应的,又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条件下,膨胀的国家观念吞并了市场的逻辑;在近几年的市场经济改革中,有人又认为实行市场经济,可以不再需要政府。前者可以称之为政治全能的“国家神话”;后者则近乎无政府主义的“市场乌托邦”。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摆正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做到既能够使市场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又能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一、发展市场经济需要政府的有数干预1.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市场经济是当今世界各国较为普遍采用的一种经济运行的方式。世界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