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归根到底是因为它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上有着重大突破和创新。这些突破和创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思想路线的新阐释;“三个标准”(实践、生产力、人民利益标准)的新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的新发挥;改革方法的新创造。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邓小平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贡献。第一,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及其阵地。第二,肯定列宁、毛泽东及其历史地位,并提出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第三,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和共产主义运动中的经验教训。第四,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的实践和时代感特征相结合,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3.
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教训 ,批判资产阶级人权观的基础上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发展 ,对人权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 ,强调生存权和发展权 ,并指出保持社会稳定、深化体制改革、提高主体素质是保障人权实现的内在要求和主体条件  相似文献   

4.
在新的时代和社会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对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有着自己科学的思想,从坚持“完整准确”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再到“要讲新话”,凸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具有的鲜明的时代性、独特性和科学性,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之树常青,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历史性的、独创性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特点和发展变化,创立了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原则为核心内容的按劳分配理论,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按劳分配学说。  相似文献   

6.
当代西方STS(科学技术学)已经从以SSK(科学知识社会学)为核心的科学技术学研究,逐渐转向了现在的科技政治学领域,并且越来越受重视.科技政治学的思想来源主要为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中的政治学倾向,科技政治学的发展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科技政治学具有实践性、双向性和交叉性等理论特征,同时,西方科技政治学可以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在STS领域的复兴,国内研究应该借鉴其研究成果,开展适应我国科技发展现状的马克思主义科技政治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当代世界的历史伟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华诞百年的前夕,我十分高兴地把我多年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感悟,以“伟人邓小平对中国的贡献”为题,向同志们做个汇报,以寄托后辈缅怀之情。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来到人间,诞生在四川省广安县牌坊村的“邓家老院子”里。他从小资质聪明,5岁进私塾启蒙,后转入新式小学。14岁考进广安中学,第二年到重庆进“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读书。刚刚过完16岁生日,1920年9月11日,邓小平便同82名四川学子在上海登上法国邮轮,赴洋探求救国之路。70多年的波澜壮阔的斗争实践,使…  相似文献   

8.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比较视角对政治社会化方法论进行了比较研究。首先,对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的政治学理论及政治社会化进行了比较分析;其次,从两类政治学方法论来比较政治社会化方法论问题;再次,对以行为主义政治学为理论指导的西方政治社会化方法论的局限性进行剖析,指出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为指导的我国政治社会化方法论对前者的扬弃与超越。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贡献具有典型性。民主革命时期,在创立和宣传毛泽东思想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改革开放新时期,在继承捍卫毛泽东思想、创立邓小平理论和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邓小平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对于全面把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重新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恢复了生产力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指导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应有地位;其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了生产力视角的转换,找到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新途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一些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重新确认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提出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和目标 ,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及其工作方法作了具体的规定 ,在理论和实践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理论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发展,取决于邓小平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这一科学态度表现在: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始终不渝地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掌握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实质和精髓;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灵活地富有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在党建理论史上第一次初步系统地回答了“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以及如何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地确立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目标和指导思想,构筑了党的制度建设的新机制等,为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作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领袖集团理论的新贡献主要有:1. 辩证地阐明了要维护领袖集团的“核心”,但又不唯“核心”的道理;2. 全面阐明了保持领袖集团的稳定不仅靠人,而且靠制度保证的思想;3. 从实践上界定了领袖集团中“核心”领袖的标准,为无产阶级政党领袖集团领导人民沿着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前进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对党的学风建设作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在学习立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丰富、深刻而又具有独创性的思想观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观,对党的学风建设作出了新的重大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贡献在于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社会主义新的强大生命力,正确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前进;其科学体系的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到一个崭新的水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宝库.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理论教育思想阐述了理论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揭示了理论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确定了面向21世纪中国理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方向,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关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阐明了新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前提,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途径,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根本要求。这一思想对于在今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哲学视域下邓小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小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扮演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从哲学的视角看,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既是基于"问题意识"的现实考量,又是基于"理性精神"的理论构建。它至少凸显了这样几个向度:一是以"对话沟通"为旨趣的交往理性向度,二是以"尊重差异"为要旨的主体性向度,三是以"崇实尚行"为意旨的实践理性向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