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韩永荣,沈跃春哲学应用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途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邓小平是哲学应用的典范。他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地...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是社会系统工程,它需要诸多条件的相互配合和支撑。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冲破教条主义的羁绊,是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条件。把握和研究实际中提出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的关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认识和把握实际问题的科学方法。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是认识和把握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形成制度化的程序和规范、建立和完善体制和机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的根本保证。只有努力创造并完善这些必备的条件,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保证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这项系统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6月底到7月初,“全国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研讨会”在安徽屯溪举行。会议除了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以及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应用上的经验教训外,着重研讨了三个问题。一、关于“应用哲学”概念能否成立,及“应用哲学”与“哲学应用”属于什么性质。其区别是什么等,是这次会议争沦的热点问题。一种观点认为: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研  相似文献   

4.
郭国勋     
《理论界》2007,(5):F0002-F0002
郭国勋,1935年生于黑龙江省爱辉县。五六十年代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政治系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现为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辽宁大学哲学系、行政管理系主任,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哲史和原著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近廿年来着重研究哲学应用与应用哲学问题,是全国应用哲学研究会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创建应用哲学学科的倡导者。主要研究成果有位用哲学导论》、《哲学应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哲学应用观浅析贾旭东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其哲学思想是在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的过程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换言之,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物,其价值也恰恰体...  相似文献   

6.
1992年7月28日至8月2日,在辽宁省营口市举行了由63个单位联合发起的全国第三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研讨会。现将会议讨论的关于哲学应用和应用哲学问题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哲学应用研究的含义和内容1、哲学应用研究的含义主要见解有:①哲学应用的实质在于理论和实践的内在统一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这个意义上研究哲学的应用,其成果就是应用哲学。②以特定实践领域为对象,运用哲学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③以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认识世界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为指导,以具体领域及其事物为对象,揭示具体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的具体哲学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殊形态,是从哲学的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规律、道路等问题所进行的理论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是一种客观存在。实现由文本形态的建设哲学向叙述形态的建设哲学转变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十多年来,我国哲学界十分重视哲学应用问题的研究,在努力联系和概括当代科学和社会实践的新情况、新成就,新经验,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际,使马克思主义哲学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然而,在我们探索哲学应用问题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简单化和急功近利的倾向。“应用哲学”“部门哲学”的说法就是这种倾向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的实质是理论与实际的创造性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 ,突出表现为人自我创造的过程 ,是人的主体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的最充分体现和张扬 ,这种创造性结合 ,形成“按美的规律塑造世界”的艺术整体。  相似文献   

10.
全国第六次哲学应用研讨会概述朱恪钧胡斌如何看待和解决改革与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若干社会重大矛盾问题,今年7月中旬在成都召开的“全国第六次哲学应用研讨会”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这次会议是由全国哲学应用研究会、四川省哲学学会、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  相似文献   

11.
由上海市哲学学会和上海交大、化工学院、纺织大学、市委党校、机械学院等单位联合发起的“哲学应用与应用哲学研讨会”日前在上海交大召开。会议就应用哲学的含义、特点、存在意义及哲学应用与应用哲学的关系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现把讨论情况作一综述。 一、改革实践呼唤“应用哲学”  相似文献   

12.
哲学以自觉的形式关注着时代精神。现时代的哲学主题从总体说来,就是由哲学知识、哲学理论的功能向哲学思维、哲学能力功能的转移。这决定了哲学应用的基本特点——哲学并不是直接去改变世界,哲学所改变的主要是主体的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是哲学应用问题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应用哲学讨论会于1985年4月22日至27日在武汉举行。与会的150多位代表就应用哲学和哲学应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将讨论中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加强哲学应用研究的必要性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加强哲学应用研究是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第一,这是四化建设的需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迫切要求哲学工作者深入实际,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进行具体指导。第二,这是哲学发展的需要。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要丰富,要发展,必须回到实践中去。第三,这是清除“左”的影响,克服经院式研究方法的需要。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哲学研究中引经据典、闭门造车的现象较为严重;还有将哲学原理标签化,随意上纲,败坏了哲学的声誉。只有加强应用研究,才能根除这种恶习。二、关于是否建立应用哲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经中宜部理论局批准.全国第三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研讨会于1992年7月28日至8月1日在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经济开发区召开.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有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的哲学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党政干部200多人.提交论文百余篇。大会的指导思想和主题是:以邓小平同志“南巡  相似文献   

15.
《学术研究》连续编发了关于“应用哲学”的争鸣文章,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借此机会,我也发表下列看法,以就教于对这些问题有兴趣的同志。一、应用哲学不是哲学应用学一般认为,专门研究如何将哲学这最一般抽象的理论应用于人们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便构成为一个单独的学科,即哲学应用学。它所揭示的是哲学应用于人们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不断深入,我国哲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学说的研究日趋活跃。大量论著的相继问世,使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不断得以丰富和完善。社会哲学作为哲学与具体社会科学的“接合部”,是一门新兴的哲学应用学科,近两年虽然时有相关的文章出现,但总的说来,对社会哲学的研究尚不系统和深入。因此,加强社会哲学研究,构建社会哲学的整体框架,就成为摆在广大哲学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山东省哲学界的部分同志,出于共同的爱好和愿望,以社会哲学学科建设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为己任,组成课题组,发挥整体优势,联合攻关,力争在两三年内拿出一部高质量的《社会哲学》著作。下面发表的一组笔谈文章,就是他们在社会哲学学科建设方面的初步思考。但愿能够得到全国学术界同仁的关注和支持,并欢迎大家赐稿参加“笔谈”。  相似文献   

17.
<正> 今天,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于现实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已不仅仅是一种要求和呼声,而日益成为广大理论工作者、科学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老的实际行动了。现实问题的研究也促进了哲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改革的实践呼唤着理论的繁荣,给我们的哲学事业带来了新的生机。然而,对现状的冷静分析,还不容许我们作出过于乐双的估计。本文并不奢求对当前哲学应用的情况作出全面的评价,只想就看到的某些问题谈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18.
关于哲学的应用问题,可以说一直是近些年来哲学界的热门话题之一。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在近六、七年国内公开出版的哲学文献中,在学科或某一问题后冠以“哲学”字样的所谓哲学应用问题学科的提法已超过60种。经济哲学、教育哲学、管理哲学、法哲学、艺术哲学、技术哲学、数学哲学、物理哲学、化学哲学……直至经商哲学、绿化哲学、统计哲学、赛场哲学等等,不一而足。哲学家族成员之众,蔚为大观。一方面,这些“学科”在继续发展;另一方面,在这门学科的名称、对象、性质等问题上一直存在较大分歧。甚至这门学科存在的根据,人们也一直在怀疑。本文拟就哲学应用问题研究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作一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曾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而把自已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实践的唯物主义”也就是实践的哲学,它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同社会生活始终保持密切的联系,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回答历史实践所提出的重大问题,把改造世界、“使世界革命化”作为哲学的最高宗旨。所以,注重哲学的应用,用哲学理论对客观世界进行积极的改造,以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这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建没的铎观要求,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本性,是由它的基本特点所决定的。本文仅就哲学应用的若干理论问题,谈一些探讨性的、极不成熟的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20.
在哲学应用中提出创立应用哲学始于80年代初期,1985年召开第一次全国应用哲学研讨会,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特别是在学科应用哲学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获得了较普遍的认识。但应用哲学是否能够成立却歧义丛生,对世纪之交应用哲学的走向仍然是大家关注的问题。一、应用哲学何以可能应用哲学在我国的崛起不是少数人心血来潮和一部分人起哄的产物,而是由制约哲学发展自身规律和实践的因素改变的结果。它的产生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它是应用哲学传统在现阶段新的发展。应用哲学古已有之,现今更加突出。早在哲学作为“科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