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接上期 )四、云南陆军讲武堂与云南辛亥革命云南辛亥革命 ,是由滇西腾越起义、昆明“重九”起义、滇南临安起义所组成。这三次武装起义 ,特别是昆明“重九”起义 ,讲武堂革命师生是主要策划组织者 ,是起义过程中的直接领导指挥者和积极参加者 ,革命成功后 ,讲武堂师生又是新政权的积极建设者和组织者。⒈讲武堂师生是起义的积极策划组织者1911年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汹涌澎湃 ,清王朝处于大厦将倾 ,风雨飘摇之中。毗邻云南的四川 ,保路运动正轰轰烈烈。接着 ,武昌起义敲响了清王朝覆灭的丧钟 ,风声所播 ,“滇中军界跃然欲试。”[98]云南…  相似文献   

2.
周立英 《学术探索》2011,(1):115-120
云南陆军讲武堂对云南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固然原因很多,其中讲武堂从创办之始便拥有大批留日教官是一个重要因素。留日教官主要参照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模式,针对云南实际情况,从师资力量、办学思路、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日常管理等方面,对云南陆军讲武堂进行了重大调整,使之焕然一新,对该校此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重新发现历史,重写历史有其必然性。近代云南历史研究发现了众多的亮点,有必要重写云南近代历史。例如,云南陆军讲武堂铸造了黄埔精神,辛亥云南起义在全国创造了三个冠军,护国战争应属于民主革命主流的组成部分等。当然,重写历史,应当以尊重历史为前提。  相似文献   

4.
论云南陆军讲武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陆军讲武堂存在时间长、规模大、培养人才多 ,在中国近代军事学校教育史上很有影响 ;在军事教育与学校管理方面很有特色。云南陆军讲武堂革命师生组织策划并参与了云南辛亥革命和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运动。云南陆军讲武堂在军事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 ,予我们今天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正> 章太炎一生走过了一段曲折的路。早先,他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一员,宣传过改良思想。后来,目睹了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的惨痛事实,认清了清政府的卖国面目,走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队伍中来,成为一名出色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家和宣传家。随着革命的深入,他又成为一个落伍者。我们这里讲的,是他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家和宣传家时的道德观。这一时期章太炎的道德观,他自己曾标谤为“革命之道德”。他“视为最要紧的,‘第  相似文献   

6.
云南陆军讲武堂创建于1909年8月,校址在昆明承华甫,即今翠湖公园西侧一带。原是清王朝培养新式陆军的地方。当时,清王朝为了巩固其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政权,一方面向外国购买军火、派出人才学习军事,另一方面又在国内建立军事学校,训练新式军队,云南陆军讲武堂就是这种时代背景的产物。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教官多为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来的留学生,大都参加了同盟会,经常利用上课时间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讲武堂中同盟会还编有小组,组织严密,许多宣传革命的进步书刊也在学校中秘密传阅。较早毕业到军队中工作的讲武堂学生,在士兵中播撒着革命的种子,作革命思想的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7.
清政府面对日益高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洪流,于一九○五年打出了“预备立宪”的招牌。但迟至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十日(1907年10月30日),清廷始下达“著各省速设谘议局谕”。然而,由于章程尚未公布,因此,应者寥寥。光绪三十四年六月十日(1908年7月8日),清政府颁发《谘议局章程》八章一一五条。并“著督抚限一年内办齐谕”。稍后,继颁“九年预  相似文献   

8.
如何理解白朗起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之后的白朗起义,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唯一的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是史学界所公认的。但在辛亥革命的巨大影响下,白朗起义的性质也有一个由农民革命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转化过程,诚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白朗起义未能走完“转化”的全程,但是“转化”本身却是客观存在的,也正是值得我们注意和加以研究的。  相似文献   

9.
黄兴学习卢梭的《民约论》和西洋革命史,研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道路和方法。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所造成的严重的民族危机,使黄兴从一个地主阶级反满派的后裔变成了一个企图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者,由于改良派的失败,又使爱国者的黄兴变成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派。黄兴跟随孙中山革命,常常被并称“孙黄”。  相似文献   

10.
蔡锷与朱德     
抗日战争时期,朱德在延安中央党校的一次大课上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一生中有两个老师,一个是蔡锷,一个是毛泽东。参加共产党以前,我的老师是蔡锷,他是我黑暗时代的指路明灯;参加共产党以后,我的老师是毛泽东,他是我现在的指路明灯①。身为八路军总司令的朱德为何称蔡锷为他的老师和黑暗时代的指路明灯?要追述中国近代这两名风流人物的交往和友谊,还得从云南陆军讲武堂开始。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仿照日本士官学校而创办的一所地方性的军事学堂,它的学课和术课都很严格,教师中大多数是日本主官学校毕业的学生,是一所比较正规、成绩突…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国十月革命把人类历史推进到一个新的时代。在它的影响下,中国的历史也进入了自己的崭新的发展时期。这是中国革命的领导权由资产阶级手里转到无产阶级手里的新时期,是革命性质由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到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紧接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又迅速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取得胜利的。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重温毛泽东同志关于从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有关论述,对于批驳那种认为中国生产力水平低,中国在民主革命后要经过一个资本主义阶段才能进入社会主义的论调错误,是有益处的。中国是个经济落后的大国,能否以及怎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过去在我们党内曾有过争论和斗争。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者,否认中国革命的社会主义前途,他认为中国工人阶级“幼稚”,农民“散漫”、“保守”,资产阶级力量“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因此,“此种民主革命的成功诚然是资产阶级的胜利。”(见陈独秀:《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而我们党内犯“左”倾路线错误的同志则相反,他们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认为革命在一省数省首先胜利就是实  相似文献   

13.
云南陆军讲武堂创办于1909年9月28日(宣统元年八月十五日)。它虽然是一所地方性的军事学堂,但亦是一所比较正规、成绩突出、影响较大的军事学堂。在辛亥前三年左右的时间里,它不仅培养了数百名懂得近代军事理论与技术,质量合格的毕业生,而且绝大多数学生毕业以后都投身到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中。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先后组建了中国同盟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和中国国民党等几个资产阶级政党,为建立和捍卫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而呕心沥血、奋斗终身。本文试就国民党的改组及其历史必然性来揭示孙中山的党务工作,并进而揭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民主共和而奋斗的历史发展轨迹。 一、“遥遥前路,罔知所届”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的。 早在1905年,孙中山即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鉴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险恶,同盟会采取秘密结党的形式,入会者均须宣誓,誓词是:“当天发誓,驱除鞑  相似文献   

15.
中日甲午战争后,我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和进行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相继都失败了。中国往何处去?这是摆在全体中国人面前急待解决的大问题。“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于是出现了二十世纪初年的留日热潮。大批的中国青年学生,在日本接触到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又受到严酷的现实教育,为救国而群趋革命。他们在孙中山的领导下,进行了大量的革命宣传和组织活动,为推翻清朝反动统治的伟大斗争进行了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6.
过去研究清政府所办近代军、民用工矿业,主要集中在甲午战前洋务运动时期,本文试图探索甲午战后这方面的情况,以便进一步阐明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一、继续和扩充清政府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以“自强”为中心的洋务运动,虽然在甲午战争中宣告失败,但清政府创办近代军、民用工矿业的活动仍在继续并有所扩展。甲午战后,清政府鉴于“强邻环伺,伏莽潜滋’,尤其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的掀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日益高涨,以及人民反帝反封建斗  相似文献   

17.
王广军 《理论界》2008,1(5):134-135
晚清教育改革的代表人物张之洞形成了较系统的留学教育思想:提倡留学,力主留日,注重实用,加强管理,以培养合格的洋务人才。他以“中体西用”为主旨,去努力实践其留学教育思想,推动了留学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进步培养了大批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论民族平等     
“民族平等”原是十七世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出的一个口号。这个口号在当时是针对封建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和民族压迫政策而提出来的,一般地具有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在历史上促进了一批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建立,因此在客观上起过一定的历史进步作用。资产阶级革命是由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的革命。在存在着阶级和剥削制度的情况下,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根本不可能平等,被压迫民族也根  相似文献   

19.
民族自决权最初是由资产阶级于17、18世纪提出的,原属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世界革命的一个要求。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从支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争取社会主义革命和维护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赞成民族自决权原则,主张和坚持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自决权,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政党“反对一切民族压迫的彻底表现。” 中国共产党在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中一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族自  相似文献   

20.
陈芳 《齐鲁学刊》2013,(4):56-62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其历史意义在于事变的和平解决以及由此促成的国共之间的政治和解。回观这段历史,发现有不少留日士官生出身的国民党高级官员参与其中,除却直接参与军事行动者外,他们对张、杨之扣蒋行为有着不同的反应和表现,或谴责、或质问、或劝解、或主张武力讨伐,最终成为国民党方面"促和"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