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伟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
作为颇具争议的美学家,吕荧的美学思想一度饱受质疑与批判。厘清时代的理论误读和思想成见,理性探讨吕荧美学思想中的美感论、本质论乃至对艺术与政治之间关系的现代价值,进而还原吕荧美学的真实面目,对重新评价吕荧美学思想的学术价值,乃至对现代美学研究,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3.
鲍晓晨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5)
康德处在近代西方哲学发展的重要转折关头。前此,西方哲学思想分为两大派,一派是以德国的莱布尼茨和伍尔夫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派,该派以先天的先验理性为客观世界和人类认识的基础;另一派是以英国的洛克和休谟为代表的经验主义,他们承认物质的独立存在,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性经验开始。这两派的对立和斗争是鲜明、尖锐的,与之相联系,欧洲近代美学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主义思想和理性主义思潮也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当时,理性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是的姆嘉登。鲍姆嘉登把美学看成是关于感性认识的科学,认为美就是凭感官认识到的完善,把“美的”与“完善的”等同起来;以博克为代表的英国经验派美学则把“美的”和“愉快的”等同起来,认为审美活动只能带来快感。 相似文献
4.
张志和是中唐著名的诗人、隐士 ,他的美学思想具有明显的道家、道教精神 ,但从未进入道教美学研究的视野 ,这在中唐文人中极具代表性。本文通过对其“暂有”与“长无”的审美时空观、“玄真“的道性之美和审美心态的分析 ,展示其艺术化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5.
吴仲强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4)
黄治正同志是近年涌现出来的众多美学家之一。他与人合著的《人怎样才美》和单独撰写一批美学论文,观点新颖,有相当的说服力,颇受学界称道。本文作者对黄治正美学思想研究有年,文中在综述其论著之后,还作了较为系统的概括。 相似文献
6.
查新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2)
黑格尔的《美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内容极其丰富。他的东方美学思想是他整个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他在三大艺术类型的划分中,又把东方艺术放在首位,作为整个象征型艺术阶段的代表,因而他的东方美学思想又明显地具有相对独立性。在黑格尔的心目中,东方是人类精神初步觉醒的地方,也是人类艺术创造和审美意识的策源地。他不仅从整体上对东方艺术的审美特征提出了自己明确的见解,同时对东方不同民族的艺术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7.
阳晓儒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4)
齐梁美学是我国古典美学发展的重要时期.重视美与感性的自然生命的联系是齐梁美学的特征,也是它对中国古典美学所作的贡献.特别是刘勰美学思想的博大精深,更为后人所瞩目.研究和介绍刘勰美学思想的文章不胜枚举。对与刘勰同时代或稍早的其他美学家的研究却很少.刘昼就是其中被忽视的一位.刘昼(514—565)字孔昭,北朝北齐人,原阜城(今河北交河)人,著有《刘子》十卷.他提出的“物有美恶,施用有宜”,“美不常珍,恶不终废”的理论观点,把美、丑与效用联系起来,指出了美和丑的具体性,相对性。本文拟对刘昼的美学思想作些探讨,以期填补我国古典美学研究的这一空白. 相似文献
8.
普洛丁是古罗马晚期一位唯心主义哲学家、美学家。他的哲学、美学思想上承古希腊哲学、美学思想,又对中世纪以及近代哲学、美学思想有一定的影响。他的美学正象他的哲学一样,带有浓重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但是其中似乎包含着对人、人的心灵世界的重视这一微弱的闪光,这也许就是他对近代的美学家颇有影响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9.
蒋孔阳人生论美学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元者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本刊即将付印之际 ,惊闻我国著名的美学家 ,我校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蒋孔阳先生不幸病逝的噩耗 ,编辑部全体同仁深为悲痛。蒋孔阳先生生前曾经担任《复旦学报》编委会主任 ,为本刊的发展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他的不幸病逝 ,对本刊和祖国的学术事业来说 ,都是莫大的损失。本期特发表此文以及他的绝笔之作《贯通古今 ,蔚为大观——谈〈中国修辞学通史〉》一文 ,以示沉痛的悼念 相似文献
10.
李景刚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1):6-9
郭因的绘画美学思想、技术美学思想和绿色美学思想是他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而且也是其美学思想发展的主要历程.绘画美学思想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和"思想为逻辑起点,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美学主流形态为理论红线,宏观地阐述了中国古典绘画美学理论的发展,其美学思想具有包容性、开放性与创新性;技术美学思想立足于现实,肯定了技术美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开辟了新的美学研究之路;绿色美学思想是郭因比较成熟的美学思想,体现了他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既有了严谨的学理性,又具备了完整的理论特征. 相似文献
11.
王达敏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
本文把郭因的绿色美学思想与世界上以罗马俱乐部为代表的“悲观主义的世界未来论”和以甘哈曼等人为代表的“乐观主义的世界未来论”关于人类命运的研究联系在一起加以思考和分析.认为郭因的绿色美学思想是关于人类未来的一种重要思想,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郭因倡导绿色美学.目的是想为人类构建一个理想的“和谐世界”.作者以此为核心,循序渐进地对部因美学思想的发展.绿色概念的蕴涵,以及绿色美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内容,实现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在内的整个世界的和谐的方法和途径.低熵社会最有利于实现绿色美学的目标等问题,作了系统的述评。 相似文献
12.
安忠义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96
在整个魏晋文艺界和思想界,嵇康都是一位极有魅力的人物,他的美学思想渗透着对于当时人们争论的问题的深刻思索,也体现了当时美学思想的水平和高度,标志着魏晋美学的特色与成就。自20世纪初鲁迅所校《稽康集》刊行后,嵇康研究日渐升温。然而,迄今为止,对于嵇康美学思想的研究却很不够,一是系统、全面地研究稽康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美学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注精神和鲜明的人文关怀特色,这种精神和特色往往以两种对立的方式表达出来,即要么是把审美和传统的政治伦理价值相结合,把张扬政治伦理价值作为自己的目的,要么把自身置于传统伦理的对立面,强调艺术美对于伦理价值的超越性,突出个体自 相似文献
14.
邱佳佳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56-58
汤显祖的美学思想以“情”为主要审美范畴,展示出晚明时期追求个性解放的特色,但是汤显祖美学思想并没有抛弃儒家的中和以及兼济天下的美学追求。他倡导的“情”是把儒家的“志”统一于“情”的范畴之中的,形成了完整的“情”本质体系。汤显祖在文艺创作论、艺术功能论和《牡丹亭》艺术形象塑造等美学相关问题上均反映出儒家中和的美学理想以及“情”“志”统一的“情”本质论立场。 相似文献
15.
李珊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2)
情感与形式是西方现代艺术中的一对重要概念,人们试图通过回答两者的关系来解决艺术的本质问题.贝尔反对传统的形式和内容论,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有意味的形式".朗格在贝尔理论的基础上指出艺术从本质上是一种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这两种艺术观点对西方艺术理论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两者都没有解决情感的本质问题.事实上,艺术中情感与形式都来自现实生活,并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生成的,而艺术则是人的自由本质的感性直观. 相似文献
16.
柴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3-65
德国美学家本雅明的思想浸透着强烈的现代精神。受经典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的启发,他把艺术理解为一种生产方式进而从它与技术的关系来发掘其政治功能。本雅明以政治和革命之名来赞美复制艺术,它认为机械复制技术的出现开启了艺术民主化的进程,改变了大众与艺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柳士军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4)
在19世纪世界范围内,最享有盛誉的美国诗人非朗费罗莫属.他的诗韵律轻松优美,诗也易于理解,人们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理解则歌咏之.我们研究发现朗费罗的诗歌是理性之火不灭思辨之花常开.事实上,理性美,思辨美构成朗费罗诗歌的两大美学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
卢善庆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2)
柳亚子(1887—1958),原名慰高,子安如,更名人权,字亚如,再更名弃疾,字亚子,后遂以亚子行。江苏吴江人。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积极主持南社,声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挥了积极的社会作用。本文仅就柳亚子“五四”前的诗文中的美学思想,略加述评,确立其在中国近代美学史中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刘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
19世纪中叶至本世纪初,德国哲学界出现了一股反对纯粹思辨哲学的生命哲学潮流。生命哲学家们关注感性个体生命的价值实现和自我超越问题。他们的哲学是以感性个体的生命意志而不是涵盖一切的绝对的实在为本体。他们认为传统的构筑解释一切的体系的哲学和17、18世纪以来逐渐渗透生活各个领域的理性—逻辑思维方法无法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本 相似文献
20.
潘华琴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6):166-170
以知觉首要性为出发点,以"环境""审美知觉""身体化""环境连续性"为关键词,综合评述伯林特环境美学思想,并结合当代生态批评的核心话题"人与自然"之关系,简要评析伯林特的环境美学思想之理论价值,指出以身体知觉为纽带的"环境连续体"和"身体化"的美学思想,不仅在理论上试图矫正笛卡尔式的二元认知框架,更在实践中为我们重回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融合搭建了桥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