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建华 《经理人》2006,(9):32-33
在香港上市融到10.26亿港元巨资的永乐家电(以下简称“永乐”),没到1年即自己委身国美电器(以下简称“国美”),其层次原因何在?并购整合,黄光裕陈晓有什么利害选择?4方各打算盘2006年7月25日,国美宣布采现金加换股的方式,以约52.68亿港元并购永乐,陈晓出任新公司CEO。永乐被收购,直接原因源于一个“对赌协议”:2005年10月,永乐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永乐管理层与财务顾问摩根斯坦利签订“对赌协议”:如果永乐2007年(可延至2008或2009年)的净利润高于7.5亿元,外资股东将向永乐管理层转让4697.38万股永乐股份;如果净利润相等或低于6.75亿元,永…  相似文献   

2.
7月25日,应该是国美掌门人黄光裕最为高兴的一天。国美电器宣布以52.68亿港元的“股票 现金”形式并购永乐电器。由于此前永乐正在并购大中电器,因而国美此举可谓一箭双雕。从此以后,国美、苏宁、永乐三足鼎立的局面将不复存在,后三国时代,谁将续写神话?两巨头的这次“闪电婚姻”来的其实并不突然,事情可以追溯到今年的5月间,是时全球最大的家电零售商百思买(BESTBUY)宣布以1.8亿美元收购五星电器51%的控股权,从而正式表明这家在中国蛰伏3年之久的连锁巨头开始了在中国市场的实质性动作。而此举自然也引起了国内巨头们的不安。5月下旬,黄…  相似文献   

3.
芃聪 《经营管理者》2006,(10):31-31
<正>市场竞争其实并非完全是你死我活的血腥的拼杀,是可以做到双赢或者多赢的。7月25日,中国家电销售行业排行老三的永乐,以股权置换和现金兑股的方式被国美并购。永乐和国美曾经有过惊天动地的市场争夺。作为家电销售的巨头,国美抢占永乐的地盘,永乐偷挖国美的墙角,在跑马  相似文献   

4.
陆新之 《经理人》2006,(9):26-26
国美 永乐=新国美”,“国美苏宁爆口水战”……这个夏天,媒体和企业界在不断谈论这些令人兴奋的话题。实际上,这个并购,显示的是内地产业整合进入一个更加类似“丛林法则”的营商环境。企业如何在过度竞争的大背景下寻找机会,值得深思。这次国美先吞永乐,而不是首选苏宁,倒是不得不为,因为国美、苏宁两者在模式上极为类似,一方面是最有合并基础;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双方对峙互不妥协。国美、苏宁的共同点在郎咸平教授的新著《模式》之中被总结为:都以占用供货商资金及上市融资为基本,再加上房地产与电器零售相结合,使得利润达到最大化。家电…  相似文献   

5.
陈振烨 《经理人》2007,(7):98-99
在度过与永乐的整合期之后,国美称霸的底气愈发充足。“未来5年内,国美的年销售额计划达到2500亿元;10年内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国美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关键,是其如何通过供应链获利,打破以收取“进场费”为主的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6.
行大欺客,客大欺行。中国商业的传统。这个传统,在国美对永乐这桩中国家电零售业有史以来最大的并购案完成后,得到了更为现代、更为经典的印证,极有可能引发新一轮渠道品牌与制造品牌的PK。国美并购永乐,绝不是企业规模的简单相加,而是一场深层次的观念革命,是资本意志在商业渠道的品牌化体现,所震撼的绝不只是零售业。  相似文献   

7.
吴蔚诗 《经营管理者》2010,(9):88-90,92
4年前,国美收购永乐,作为永乐的创立者,陈晓入驻国美成了职业经理人:而4年后,陈晓领衔的国美与黄光裕上演国美电器争夺战。  相似文献   

8.
从惠普并购康柏,联想入主汉普,神州数码联手鼎新,金蝶并购开思,到比较引人注目的用友并购安易,软件业真是变幻莫测。近几年来,国内软件业并购消息不断,国内软件行业是否也已到了巨头整合的时期。本文通过从我国软件产业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在当前国际软件行业大规模的“巨头并购”的大背景下,中国软件产业的现状和走向。  相似文献   

9.
<正>表面看,国美合并永乐是为了对抗苏宁,但实际上,国际资本的挑战是其更想解决的难题。不只为了“美苏”争霸炎夏盛暑,热传已久的家电合并终于尘埃落定。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合并居第三的永乐之后,国美不仅仍将保持目前在家电连锁企业的领导地位,同时其合并后零售店铺数目将达到697家,领先已拥有224家店面的苏宁电器多达二倍,而销售规模将超过苏宁与百思买之和。  相似文献   

10.
赵渊 《经理人》2005,(12):82-84
在这宗中国最受人瞩目的家电收购案背后,究竟有着黄光裕与 前国美集团总经理何炬之间怎样的江湖恩怨和个人角力? 闪电收购 2005年8月1日,国美电器闪电宣布 全资收购本土另一家电销售连锁店品牌 “易好家”的全部股份。据内部人士介绍, 国美收购易好家的价码是1.8亿元。这个数 字相比今年7月永乐收购灿坤开出的1.438 亿元高了一截,成为目前中国家电连锁店  相似文献   

11.
周文革 《领导文萃》2008,(18):54-56
明朝初年的政治舞台上,曾连续上演了两幕“削藩”的好戏,两出戏的导演,一是建文帝,一是永乐帝。同样是“削藩”,结局却有天壤之别,建文帝“削藩”,激起“靖难之变”,结果江山易主;永乐帝“削藩”,从容不迫,众王俯首。  相似文献   

12.
郭梅 《经营管理者》2007,(1):122-127
<正>2006年末,家电市场的“岁末大战”也愈演愈烈。成都国美“六周岁生日派对”的“狂欢歌声”还未散去,国美电器全国二十周年庆的促销优惠又“扑面而来”。从2006年12月9日至25日,国美在全国200多个城市的近800家门店同时掀起“盛世国美、礼惠天下”的大型促销回报活动,庆祝国美电器二十周年华诞。  相似文献   

13.
肖闻 《经理人》2007,(5):32-32
国美电器的战略正在悄悄发生变化。在其死对头苏宁电器在以1.5天开一个店的速度高歌猛进的情况下,近日,国美掌门人黄光裕不但宣布放缓了分店的网络快速扩张计划,而且表示,国美一直在反思与产品制造商的关系,已经修改了许多供货合同。黄光裕坦言:“过去,制造商和零售商在很多领域沟通不够。”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企业为什么要进行海外并购?从战略价值上看,就是想一改“产品优质,但品牌价值低下”的状态,通过并购,实现品牌价值飞跃。这种战略没有错,但问题是,看似有很多海外并购的机会,但真正优质的并购对象的机会不多,中国企业之间的海外并购战,经常要“窝里斗”,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国家究竟要不要干预?  相似文献   

15.
从真正意义上讲,“市场”才是并购的指挥棒。无论是国内并购还是去海外,中国企业应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擦亮眼睛,明确是否有必要并购,到底为什么而并购。  相似文献   

16.
企业的并购行为会给员工带来很大影响,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是企业并购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企业并购后的人力资源状况应与竞争战略相匹配;文化层面的整合消除了文化差异性对员工造成的不良影响;业务层面的整合解决了并购后员工的工作安置问题;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整合确定了并购后薪酬福利政策和绩效评价体系的走向;法律层面的整合提升了并购双方对相关法律的关注度。这5个层面的人力资源整合策略对于企业并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苏宁背后     
《管理与财富》2009,(6):88-89
2009年以来,黄光裕一直出现在报刊的头条,这位风云一时的“中国首富”不得不面临牢狱之灾。而国美电器也因为这位“掌舵人”而站在了风口浪尖之上,将家电行业老大的地位拱手让给了苏宁。 其实单纯就声势而言,国美还是较强大的。不过假如你因此就小觑苏宁的话,就大错特错了。苏宁的背后——一个缜密的后台管理系统才是苏宁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曹君 《管理科学文摘》2010,(23):299-300
企业文化整合是一个从无序到有序的文化梳理过程,它的整合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并购重组地方煤矿的效果。本文从“五个忽视”方面,多角度地分析了本轮山西省并购重组地方煤矿在整合企业文化中存在的问题。从整合方案、整合过程、整合原则、整合模式选择、发挥员工作用等方面,全面提出了企业文化整合的建议,提供给有关企业参考,助推并购重组地方煤煤矿取得成功,实现整合预期。  相似文献   

19.
2004年2月,成都国美公司和力公司发生争端,原因是国美在没提前通知厂家的情况下,突然对所的格力空调大幅度降价。对此格力司表示,国美严重损害了格力在当的既定价格体系,也导致其他众多销商的强烈不满。国美不甘现状,要求绕过格力“省一级销售子公司”,直接由格力公供货;格力不让步,“国美与其他一市场家电零售商一样,我们对其一同仁。如果按国美要求做,不但扰乱格力的市场价格体系,而且严重损了其他家电零售商的利益。”由此,美总部随后向各地分公司下发了一“关于清理格力空调库存的紧急知”,通知表示,格力代理商模式、价等不能满足国美的…  相似文献   

20.
并购行为是企业扩大自身规模,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文化整合很大程度上决定并购行为的成败。文化整合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并购方企业与被并购方企业员工的博弈过程。运用博弈思想对并购企业文化整合进行分析,可以将博弈双方策略的选择问题转化为文化整合预期成本与预期收益的比较问题。文中还对对常见文化整合模式选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