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日谚中的日本民俗宗教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诊语形成于大众生活文化,其特点通俗易懂,真实直白地反映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反映了民间伦理文化的诸多观念.从描迷日本民俗宗教的谚语群中归纳分析了日本民俗宗教观念,揭示日本民间对不同宗教兼而信之、信仰神佛加护、笃信万物皆具神性等民间信仰,可见其民间生产生活中无不体现形形色色的民间宗教观念.通过日谚研究民俗宗教观有益于了解日本人对人、神及自然之间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节日习俗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着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传统信仰,亦体现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过程。“七夕”,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是一个有着鲜明特色和文化传统的民俗节日。它描绘着中日文化交流的轨迹,也反映了中日两国各自的传统信仰、价值取向等文化内涵。本文拟通过对中日两国“七夕”节日习俗的基本形态及其衍生过程的考察与分析,探讨日本民族对中国文化传承接受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3.
在西部少数民族具有原始信仰色彩的民俗事象中,积淀着先民们早期的审美观念。文章对原始信仰民俗中的审美特征作了探讨,旨在使人们了解西部少数民族审美意识及其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历史上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信仰,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服饰纹样来表达的,这些纹样具体地表现了中国古代民俗信仰以及图腾崇拜的情感与内涵。本文主要从服饰图案文化与民俗信仰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叙述信仰对于服饰纹样的影响,以及这些信仰在服饰纹样中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人类对动物的认知,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及其自身的态度。民族文化不同,对动物的认知也不尽相同。民间故事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是社会习惯的反映。故事中的动物形象是人类对动物最直接的认知。通过对日本民间故事中猴形象的考察,分析日本人对猴的认知特点,探讨其与猴相关的民俗信仰,可以研究日本民族的自然观及其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6.
裕固族文化是以古老的回鹊文化为基础,并在与历史上的汉、藏和蒙古等民族文化间的相互交融中形成的。裕固族东迁以前就已信仰了藏传佛教,这是决定裕固族先民的东迁并形成裕固族及其文化的关键因素。藏文化对裕固族及其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7.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信仰民俗是其中最瑰丽神奇的部分。《青蛙神》作为众多描写民俗信仰 篇章中不经意的小篇,却着实反映了江汉流域蛙崇拜这一民俗民风。通过对《青蛙神》中反映的江汉地区蛙神信仰概况、江汉 流域蛙崇拜与巫觋文化的关系、蛙神信仰的文化意蕴以及其与江汉流域社会生活的双向互动关系四部分,来探讨《青蛙神》中 盛行于江汉流域的蛙崇拜,以此来提升作品的可读性,丰富江汉流域的民俗信仰传统。  相似文献   

8.
民间信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文化生态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信仰的关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几个主要部分如节日民俗、民间艺术、人生礼俗、民间知识等的产生与传承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民间信仰是我国相当大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之源和生存土壤,提出了要保护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必须正确地对待和处理民间信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信仰是人所具有的一种心理文化现象,它表现为对客观事物的崇敬、信奉。民俗信仰是民间世代传承变异而来的,受到人们普遍信奉的习俗惯例。民俗信仰既有历史性,又有现实性,既有共通性,又有地域性,属于精神民俗范畴。湖北地域环境、历史传统、居民构成的特殊性决定了民俗信仰上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0.
面塑是中国传统民俗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注重意象的营造,其表现风格与传统绘画艺术的写意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文章详细介绍了山西晋城民俗艺术家李秀英(晋城八奶奶)的个人生平及面塑作品,对其面塑创作写意性特征作了深入地探讨和论证,力求揭示其艺术文化本质及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日本近代以前的传统法律是在模仿中国的律令的基础上制定的,但在家族法的亲属、婚姻、收养和继承方面却与中国传统的法律有很大不同,究其原因是传统“家”的形成原理不同所致。中国传统“家”的形成遵循以父系自然血缘为纽带的结合原理,而日本传统的“家”的形成遵循血缘、模拟血缘的结合原理。  相似文献   

12.
日语中存在大量的异形词,这些异形词的形成与日语对古汉语词语、文字的借用有很大关系。通过对中日的各类古辞书进行考证,发现古汉语用字之异体字、同源字、通假字、古今字及同义词等,伴随着历史上的汉字东传一并被日语借用,造成了使用上的混淆,形成了大量的日语异形词。根据日本人对异形词用字的取舍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观察、把握、理解日本民族对汉字的接受和认知形态。  相似文献   

13.
《庄子》以其丰富的思想性与高超的艺术性在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庄子》东传日本后,不仅对日本古代文化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而且深刻地影响了日本近现代文化的发展方向。日本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对《庄子》进行了创造性改造,为日本近现代的哲学、文学、自然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日本近现代发展的精神动力之一。今天探讨这一传播过程,对于认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中日汉字在语言文字体系中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日两国都是属于"汉字文化圈"的国家,长期以来中国汉字对日语汉字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这一点得到了学术界的肯定.而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日语中的汉语对中国语言文字体系的影响也不容忽略,本文旨在以汉字为媒介,探讨中日两国在语言文字体系中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上古从自然现象总结出来的“五行”和“阴阳”思想 ,随着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而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一部分 ,对职官制度和官员的舆服制度产生重要影响。其中 ,官员服色制度自秦汉到隋唐发展成型 ,成为规定政治秩序和官吏身份的象征 ,并对从氏族垄断政治向中央集权体制转变中的日本造成深刻影响 ,衍生出日本特色的官员冠服制度  相似文献   

16.
“文学创作具有特殊的文化话语含蕴”。细读日本古代著名和歌歌论著作,就会发现,中国阴阳五行思想1600多年前东传日本,不仅影响了日本古代和歌的起源,还从内容到形式,即从五七五七七句调的固定形式到“花”“心”“实”等关键歌论概念,都对日本和歌产生了深刻影响。研究中国阴阳五行思想在日本古代和歌歌论中的话语蕴含,可为当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域外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广东籍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和参赞黄遵宪出使日本期间, 与明治汉诗诗人, 如龟谷省轩、宫岛诚一郎和胜海舟等, 有着密切的诗文切磋交流, 对此, 大量的明治文献都有相关记载。明治诗坛崇尚和学习清诗, 然而, 经过两百多年的闭关锁国之后, 日本对清诗的认识和接触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以黄遵宪、何如璋等为代表的清代政治家、诗人的赴日之行, 以及两国诗坛的交流, 就成了清诗东渐和明治新风西来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在日语中“迷惑”、“反省”和“遗憾”并不表示道歉,只有“御诧”、“谢罪”才真正表示向对方道歉。迄今为止,日本政府在正式文件里就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从来没有使用“御诧”或“谢罪”向中国人民道歉过。然而,在日本国内,不少民众甚至学者却都认为日本政府已经道歉够了。日本人对此问题的这种错觉将会影响新世纪中日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凤芹 《东方论坛》2011,(5):102-106
日语中的常用汉字词是汉、日两种语言词汇系统的交集。通过对日语报刊中常用汉字词与汉语词的对比分析发现,在1596个日语常用汉字词中,相同的比例最高,占67%,相近和相异的汉字词占33%。这是由日本的汉字政策、词汇系统的发展演变、日本人独创的汉字词等原因形成的。而根据汉字词在整个日语词汇系统中所占的比例,可统计出不懂日语的中国人阅读日语报刊的可懂度最高仅为44.4%,可见日语词汇系统中的汉字词已积淀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自1871年以来,中日之间的人员往来、文化交往越来越频繁和密切。在中日关系的建立和文化交往中,皖人和其他省份一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此期间,李鸿章与中日建交、驻日使馆里的皖人与日本、皖人与赴日教育考察等内容构成了皖人与日本交往的主线;皖人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影响,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近代以来中日交往的历史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