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北京人在纽约》和《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是新移民文学早期的“经典”作品。两部作品凭借“群选经典”效应建立了新移民文学与当代文坛、国内读者、文化市场之间的共生关系。因为市场化的操作手法,两部作品给新移民文学的发展造成诸多负面影响(“原罪”),同时,在写作上,它们也开启了新移民文学自叙传小说、世俗品格、代际特色和移民情结等鲜明标识(“原味”)。多年来,新移民文学一直沿着《北京人在纽约》《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开辟的道路前行,摆脱“原罪”“原味”的束缚,以主体意识乃至间性意识努力超越,这将成为新移民文学保持个性、继续繁荣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纽约书写"是新移民文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的笔下,纽约分别以"梦想"、"天堂"、"地狱"、"熔炉"等形象呈现出来。这些形象的构建,不仅显示了新移民丰富多彩的生存境况和生命体验,同时也展现了新近20余年来新移民文学中"纽约书写"的大致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3.
阿益 《社区》2002,(18):39-41
话说1990年的夏末,阿益来到了上海。 阿益走出上海新客站,站在阳光下的那一瞬间,心理活动是这样的:先是哈哈大奖两声,然后很得意地想,上海滩啊上海滩,我来闯天下了!然后东张西望,看有没有小马哥、许文强之类的人物在火车站附近游荡。 后来,阿益的一个上海朋友说起自己外公从宁波来到上海,大声喊上海滩啊上海滩,我来闯天下了。阿益听了很吃惊,觉得怎么可能?自己的心理活动怎么就被朋友的外公给盗版了?转念一想,时间不对,应该是自己盗版了外公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创作要素最重要组成部分的画面和解说,是一个专题片能否全面、充分、深刻地阐述主题的关键。画面即电视专题片中的影像部分,解说,即文字部分。从摄像的表现形式上看,了解影像与文字在电视专题片中的关系可以更充分地解读影像与生活本真的多层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刚刚过去的新春佳节,温州市民张歆瑜过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低碳年。正月初二那天,张歆瑜一家以及她的三个舅舅、两个阿姨等总共6个家庭总共24口人,一起前往她的外公外婆家拜年,之后,一大家子人前往酒店吃了一顿和乐融融的团拜新年酒。而过去几年,他们这个大家庭中的每户人家都要轮流做东宴请亲戚,用张歆瑜的话说,是从大年初一吃到初五,最夸张的一天,还要吃两顿。今年,在张歆瑜的建议下,改成了团拜,合摆新年酒,不仅是低消费、很节约,还很减碳呢。此外,张歆瑜的低碳行动还包括:成功说服了家人步行或者搭乘公共汽车走亲访友;寄给外地同学的纸质贺卡变成了电子贺卡;在商场看见一件不错的衣服,但想到已有一件相同款式的,所以坚决不买。  相似文献   

6.
在匆匆忙忙的都市,生活中的很多细节好像都被忽略了。有些人归结于,是因为整个城市充满浮躁的气息;有些人认为,是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又有些人以为,自己早被这样一种快节奏的生活所麻木。是因为浮躁吗?是因为没有棱角吗?还是因为真的麻木了?也许都有点  相似文献   

7.
流动个体的家庭生活在移民过程中会经历一系列嬗变,或得以加固或受到撼动,从而进一步被重组和革新。在“移民与家庭生活”分析框架下,通过对新西兰华人社区为期两年的参与观察和对80位新西兰中国新移民的深度传记式访谈,从阶层地位的维持、代际关系、家庭纽带与结构三个维度探讨移民历程对家庭生活的重塑,聚焦于移民给家庭生活带来的挑战与困难,从而进一步解读移民之流动性的影响与后果。  相似文献   

8.
熊志远 《老友》2009,(9):60-60
离休10年多了,我把离休生活归纳为五个字,即将学、写、行、唱、动贯穿于每天的生活之中。学。离休后,我订阅报刊杂志五种,每天读报阅刊,晚饭后看电视新闻。一天不学不看,就好像缺了什么。长期坚持,不断增长新知识,使  相似文献   

9.
社区微发布     
《社区》2013,(2):39
自从有了微博,社会中就多了很多经典的语句、睿智的观点。博主们在微博中谈及社区,也往往角度独特、发人深省。让我们随时关注社区里的事,看看最近生活中大家又有了些什么感受……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城市社区产生的令人困扰的小事,寻找治理机制成为基层政府服务民生及居民自治中常遇的难题。从“依靠制度主体治理”到“自发组织‘别动队’治理”再到“业主与政府的协同治理”,业主维权的自主性不断地发育并获得释放,成为城市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社区场域在自上而下“形塑”机制与自下而上“建构”机制的互动过程中,生成了协同治理机制。社区治理创新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制度的层面,应该嵌入到社区治理的场域之中,走进生活主体的实践中,培育和引导生活主体的自主性,在“制度-生活”互动中实现政府与社区的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的乡土文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激发的人道主义、平民主义思潮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乡土”民族性与现代性的思考提供了现代启示;他的乡土文本使民间习俗文化与风物传统以及多样的民间生活成为了乡土文学的重要“养料”与“维生素”,完成了乡土中“自然人性”的美学构想,并为历史与文化、乡情与理性、城市与乡村的双重审视的文化母题,提供了难能可贵的解答思路。当下乡土文学应该注意当代农村问题、乡村题材的创作与研究,城乡整合中农民的关注与关怀,中国特色的“新现代性”建构以及土地大地的生态追根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