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敦煌西域古藏文社会历史文献》(增订本)于2020年2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为英国东方学家F.W.托马斯研究敦煌西域古藏文文书的代表作,集结了作者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于斯坦因西域考古探险所获藏文文书的整理、翻译和研究成果,共刊布和译注古藏文纸本120余件、简牍近400枚,几乎囊括了斯坦因收藏品中古藏文文书的精华部分。对于学术界来说,本书既是具有第一手价值的珍贵史料,又是极具开拓性的研究成果,它是最早发表和刊布的一批藏文文献,有助于学界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阐述了清代蒙古族学者贡布嘉用藏文撰写的《汉区佛教源流》的史料来源,经过比较认为作者大量参考了汉文和藏文史料,汉文史料主要有《史记》、《汉书》、汉传佛教五大高僧传记、隋代的《众经目录》、元代的《至元法宝勘同总录》等,藏文史料有《如意宝树史》等。作者驾驭史料娴熟,对于汉地佛教发展历史表述线索清晰。本书是反映清代汉、藏、蒙三地学术交流的代表著作,对于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随着大批藏文史籍的陆续铅印出版以及部分藏文史著汉文译本相继问世,我国的民族史学工作者,特别是藏族史工作者愈益清楚地认识到大量的藏文历史文献的发掘和利用将为藏族史、汉藏关系史乃至整个中国民族史的研究开辟一条极为广阔的道路。因而有不少学者不遗余力地翻译、整理藏文史籍,并广泛地利用藏文史料来研究各自的学术课题,取得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回鹘文文献大部分缺乏准确而具体的时间纪年,而回鹘文本《观世音本尊修法》有详细的时间纪年,因此极为珍贵。《观世音本尊修法》是元代藏族高僧噶玛拔希所创作的藏密经典,其回鹘文本由畏兀儿翻译家本雅失里译成。本文利用回鹘文文献、藏文史籍以及汉文史料,详细考证了该文献的刻印年代,并论述了作者传奇般的生平事迹。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了古藏文文献在线项目的有关情况,并对《法国国立图书馆和大英图书馆所藏敦煌藏文文献》做了较为详细的评介。  相似文献   

6.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创刊30年来,为我国藏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翻译文章系列作为其特色栏目之一,无论是藏文文献的汉译,还是海外藏学著述的汉译,均备受藏学界的关注。文章即着重对其藏文文献汉译系列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7.
史料学是历史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史料的搜集、校勘、考订和编纂,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西夏史研究工作的深入,研究者花了很大的心血进行西夏史料的搜集和整理,韩荫晟同志的《党项与西夏资料汇编》就是这方面代表性的成果。西夏史料主要包括西夏文文献和汉文文献两个部分。据《宋史·夏国传》载,西夏设有翰林学士院负责修实录。西夏法律书《天盛年新改定律令》第十章“司次行文门”,有史院一名。这些可以说明,西夏曾设有纂修实录、国史的机构。可惜这些实录  相似文献   

8.
绪言文字史料是蒙古古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较有价值的是圣徒的传记。这些作品有的是由政治活动家和宗教活动家本人撰写的,有的则是由其门徒或者是与他们有交往的人士按照宗教的或哲学的观念撰写的,这些作品不仅是著名人物的言行录,而且也是蒙古中世纪历史的有价值的史料。圣徒传记的广泛传播和这种传记与历史的联系表明,圣徒传记都是些独特的、具有史料性的文学作品,它们既具有蒙古中世纪文学的特殊体裁,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9.
现存文献中,有关于阗王朝的史料分属汉文、藏文和于阗本地语言文字资料三个系统。最先为于阗立传的是《汉书》卷九十六《西域传》。其后,历代正史传记相继续之。除正史外,汉文古籍还拥有许多涉及于阗的僧人行记和佛教著述。前人研究于阗史都是根据这一系统文献。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藏文古籍的研究整理、考古发掘和敦煌藏  相似文献   

10.
一敦煌出土的文书中有许多珍贵的于阗史料。这些有关于阗的史料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于阗语写的各种文书。在整理和研究于阗语文书方面,贝利(H.W.Bailey)做了奠基的工作。德莱斯顿(M.J.Dresden)编有《于阗塞语写本草目》(1),我们以这份目录的部分内容为基础,编纂了《巴黎国立图书馆所藏敦煌于阗语写卷目录初稿》,将刊于《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四辑。另一部分是敦煌汉、藏文写本中有关于阗  相似文献   

11.
李荟芹  王习之 《学术界》2022,(9):165-172
1913年中华民国蒙藏委员会创办的《藏文白话报》在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塑造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藏文白话报》向西藏各族人民传播国家意识、民族平等团结意识、公民意识等现代民族国家的价值观念,提出了变革西藏政治制度、实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汉字)、促进西藏与内地交往交流交融等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藏文白话报》对西藏各族人民进行了思想启蒙,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近代重塑。但《藏文白话报》所宣扬的“五族共和”思想也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对近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塑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才真正成为重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2.
元世祖忽必烈命元国师、西藏学者八思巴所创“蒙古国字”,世称八思巴字,国际上又名方体字。元诏书曾规定以此“译写一切文字”,是一种企图拼写汉、蒙、藏等各类语言的“通用字”。这是中国文字史上的第一个创举。自元以来在我国各地和海外、中亚遗留并发掘了大量八思巴文的碑铭、牌符、文书残片等文物,诚为蒙、元史、语言学、文字史、文物、考古、民族学、文化关系史及宗教史各学科研究的珍贵文献。  相似文献   

13.
清朝中叶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加紧侵略,边疆形势的日趋严重,我国西北史地的研究渐渐引起一部分历史学家的注意。于是一向不大为人所留意的历代有关西北的记载或行纪,如《圣武亲征录》、《长春真人西游记》、《蒙鞑备录》、《黑鞑事略》等书,就受到这些学 .者的重视。一百多年来,经过他们的辛勤考证、校订和笺释,内容愈加完备,文句也比较通顺可读了。他们所作的工作,对于现在的学术研究工作者还有不少用处。现在我简单地就这四种史料和四种古行纪稍加说明。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介绍了日本东京出版的英文本《古藏文碑铭》的刊行情况和主要内容,并对未来古藏文碑铭文献研究提出了预见。  相似文献   

15.
著名的藏文典籍《贤者喜宴——吐蕃史》不仅叙述了吐蕃赞普的业绩,还大量地记载了吐蕃政治、军事、法律、文化、行政建制等方面的丰富史料,全面地反映了吐蕃的社会和历史。该书取材丰富广泛,而且吸收了大量原始资料,例如吐蕃赞普诏告、会盟誓词、吐蕃小邦、氏族分布、五茹六十一东岱名录等等均为罕见史料,有重要史学价值,为后世学者所推崇。本文主要论述了此书的内容、特点及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6.
藏文史书中多把"达磨灭法"归结为吐蕃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故形象地描述了达磨赞普的灭法行为,使其成为历史的罪人。但是,经过对敦煌藏文文献与藏汉文献史料的互补分析,发现欧松赞并非达磨之子,拉龙·贝吉多杰亦不具备弑杀达磨赞普的客观条件,而且达磨赞普虔信佛法、修持佛法,并且著书立说。据此,笔者认为"达磨灭法"之说,很可能是欧松赞后裔所杜撰,不能用来分析和判断导致吐蕃王朝灭亡之根源的史料依据。事实上,吐蕃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吐蕃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与斗争,即达磨赞普与其侄欧松赞的政权之争。  相似文献   

17.
彝文古籍是祖国珍贵的历史文献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对于研究古代有真实的史料价值,过去研究彝族历史的,多靠汉文文献,当然,汉文文献对研究彝族史是不可少的。但汉文献作者不可能对彝族的历史写得全面、细致,而彝文古籍是本民族写的,比较全面,而且比较细致,是研究彝族历史的极宝贵的资料。同时彝文古籍对研究经济、政治、文化、文学、历史、哲学、地理、天文历法、语言文字、医学、民俗、宗教等都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5,26(6):104-104
著名藏学家、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国务院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张羽新教授主编的大型汉文藏事丛 书《民国藏事史料汇编》近期已由学苑出版社精心整理编辑出版。 本书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史料最全的民国藏事史料文献,共收录文献120余种,约几计2500余万 字。全书共分七部分:一、民国时期历届中央政府治藏政策法令以及有关蒙藏委员会史料。其中,《民国治 藏政策法令全编》、《修订蒙藏委员会法规汇编》等,均为研究民国藏事案头必备的基本文献。二、民国藏  相似文献   

19.
<正> 蒙文《格斯尔》与藏文《格萨尔》的关系,是国内外学者们经常探讨的一个热门论题。数十年来,百家争鸣,莫衷一是;各抒己见,互相启迪。在此,笔者也想鸣放一番,就教于方家。 (一) 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至关重要的是应首先承认《格萨(斯)尔王传》是中国藏族的英雄史诗,无论是藏文本,还是蒙文本,都发祥于藏族土地。在二者的关系问题上,藏文《格萨尔》是源,是母本;蒙文《格斯尔》是流,是子本。  相似文献   

20.
生存于白山黑水的满族,在民族统一和建立国家的过程中,与蒙古各部发生了复杂关系。满族与蒙古族有着相近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彼此居住和活动的地域犬牙交错。《圣武记》卷1:满族与“蒙古语言居处不同而衣冠骑射相同之国也”。《听两丛谈》卷1:“满洲之俗,同于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