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梁发的一生,与中国早期基督新教传播史密切关联入华的各派著名传教士几乎都与他有过交往,受到他的引领或帮助;重要的华人教徒,多数同他有过共事的经历.梁发最重要的业绩,是亲自口传笔著,把中国文化与基督教加以融合,用传统文化诠释基督教,便于国人理解与接受.另方面,梁发并不完全墨守成规,他对传教士翻译的圣经,亦曾指出其不善之处,并刻意加以纠正.因此,梁发应被列于最早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士之列,他在中西文化会通方面的建树,应当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2.
3.
梁发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华人宣教士,与英国来华传教士马礼逊、米怜等过从甚密.为了传播基督教,他翻译、编撰了多种基督教布道小书.他采取派发布道小书给科举考生、在医院给病人布道等独特的传教方式传播基督教福音,他为此所作的诸般努力,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理应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4.
在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融合,最后指出要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融合,改造了中国旧有的文化元素使之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中国文化注入现代文化的基因;更在中国文化历久弥新的过程中,从时代的变革中获取新的实践来源,实现了自身内涵的深化和发展。二者有序、良性的互动构成了中国文化实现自身现代化的内在驱动力。因此,如何实现两者的对接融合,是关乎中国文化现代化大局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6.
对于奥古斯丁在《论基督教教义》第4卷中是否形成了自己的修辞学,学者之间颇多异议.细读该书,可以发现奥古斯丁受到古典修辞学的影响.他承继了苏格拉底以来灵魂治疗的修辞传统,该书的论述符合灵魂治疗的要素要求,然而他是用基督宗教信仰来“圣化”古典修辞学,从而阐明了一种新的基督宗教修辞学.由此,可以肯定奥古斯丁形成了自己的修辞学,它既继承了古典修辞学传统,又开启了基督宗教修辞学传统.  相似文献   

7.
佛教和马克思主义是仅有的两个完成了中国化.并对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外来思想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该充分借鉴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利弊得失.充分吸收其他各个理论成果的合理之处,充分和中国固有文明成果相结合,培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专家,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明进一步相融合.  相似文献   

8.
佛教的中国化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后,佛教经由与中国民族宗教道教的斗争与融合,对儒家思想由排斥到吸收,直至“儒佛一统”论的提出与确立,使自己在理论形态与实践形式上均获得了鲜明的中国化特征。这一历史过程不仅表明了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向中国本土文化主动靠拢所达到的成就,更表明了中国文化容纳吞吐异域异质文化的博大胸怀。  相似文献   

9.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它同中国优良文化的紧密结合。正确对待中国传统儒学中的有益思想,给以马克思主义的阐发,进而纳入其学理体系,使其带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必将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的一个新的现代形态。新时期,提高民族文化自觉和理论自信,全面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新的文化使命。继续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与儒学的结合及成果创新,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重中之重,这对于我们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有着根本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个体主体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主体力量,现代市民社会的个性化要求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个体主体的实践形塑;“个体解读——个体内化——个体应用”内在地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微观运行机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个体主体的概念内涵彰显的是个体主体的本质存在,而其概念外延彰显的则是个体主体的多重本质表现样态。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对近代心力说做过巨大的贡献。他早年宣扬心力说 ,深刻地批判了封建思想意识 ,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近代心力说热潮退去后 ,梁启超的论著中关于心力的论述闪耀着思想的光芒。他从近代的片面强调心的作用转向对心物关系的确认 ,把心与物对应起来 ,承认二者相互作用。因此 ,他认为心受到物的限制 ,其作用是有限的 ,消除了早期心力说把心力的作用看作无限的片面和偏激 ,使心力说趋向全面和客观。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哲学史上,王船山的经典诠释成果蔚为大观,在对儒家经典文本<中庸>的诠释过程中,"兼综汉宋"的诠释宗旨、实学化的诠释立场、护教学的诠释目的以及跨文本诠释是其<中庸>诠释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3.
基督教的公共价值观是一个应当是如何的问题,而基督教的社会性则是一个本来是如何的问题.这就是说,一个宗教体系的社会性,直接制约着该宗教体系的公共性,左右着这个宗教体系的公共价值关怀及其社会表达形式.在现代社会结构里,凡是具有社会性的,就应当具有公共性.而这个社会性,即存在于国家权力与经济市场之外的领域之中;它的功能发挥,即能使所有的宗教体系呈现出一种现代社会亟需的公共理性,一种发挥在国家权力与经济市场之外、独立自在的公共理性.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的趣味主义人生观提出趣味(即审美)塑造生活康健的人,这与以审美为本质的当代旅游塑造和谐的人有着一致性。他提出的“天下最神圣的莫过于情感”、“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趣味有高等和下等之分等论点对当代旅游中忽视旅游文化性和审美性、不能有效满足游客的情感需求和求趣需求、对一线从业人员和旅游者的教育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晚清的小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这一繁荣与当时的城市发展市民人口的增长并不同步,而是由梁启超发动的小说界革命所推动的。梁启超的努力适应了当时小说家安身立命的需要,他们自觉响应梁启超,政治小说成为当时小说的核心。梁启超的小说观念适应了士大夫文学观念的需要,他们抛弃了鄙视小说的看法,参与到小说的创作和阅读中来,他们对梁启超的认同,大大扩大了小说的市场,帮助小说繁荣。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所说的自传基本上延续了以往史学界对自传的认识:自传主要指书序式自传。梁启超虽未突破传统史家对自传认识的局限性,却试图在自传写作实践以及理论上有所突破。在自传写作实践中,梁启超试图对传统史家自序式自传进行改造,将自传与自序分离开来,创立了新型自传模式——??自述;其既不同于以司马迁《太史公自序》为代表的史家自序式自传,又不同于以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为代表的述志抒情式自传。??自述型自传的最大特点在于,可以单独成篇,但又保留了传统史家自序式自传中自述生平的内容以及特点。另外,在理论上,梁启超找到了最类似于西方自传的传记体例——自传的年谱,并预示了中国自传的未来发展方向——从自传到自传的年谱。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讨论了中山大学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科的奠基人梁方仲先生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贡献.梁方仲先生以其扎实的文史修养和良好的社会科学造诣,从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的大处着眼,从具体问题的深入考释入手,以"一条鞭法"研究为中心,对中国社会经济史的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构筑起关于中国传统经济运行的解释框架,为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范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韩愈"性三品"理论的现代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愈"性三品"理论以仁义礼智信五常作为人性的内涵,并以五常的完备与缺失区分人性的存在状态。其理论实质是孟子的人性纯善,其价值取向是众生平等。  相似文献   

19.
西方宗教理论下中国宗教研究的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一直努力使用西方观念、理论来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与信仰,于是在理解中国宗教方面就无法避免地出现了各种问题和困扰。首先是宗教研究的基本词汇和概念问题。中国学者不仅接受了"宗教"等西学词汇和概念,而且在以西方的"宗教"视角来分析中国社会时,竭力靠近西方人对宗教的界定。其次是近代以来中国学者基本上都是以西方宗教价值观来看待和评价宗教在中国之存在,很多自远古以来形成的中国人世界观和共享性精神遗产都无法进入学术讨论的范畴之中,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中国宗教的主体性解释难以确立、中国宗教研究理论难有突破。因此,摆脱对西方理论的过于依赖已成为中国宗教研究必须突破的瓶颈。  相似文献   

20.
基督宗教在中国本土进程中的权威建构与《圣经》汉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督宗教在中国的传布离不开基督宗教权威在汉语世界中的建构。而基督宗教权威的建构实际上意味着来自异域的《圣经》符号资本如何与汉语进行“象征性运作”,也就是说基督宗教权威的确立是与《圣经》汉译紧密相联的。《圣经》汉译历经千余年,已然在中国文化变迁中构成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并以文化资本的形式作用于基督宗教权威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