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庸之道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孔子提出“中庸”至今已逾两千年,尽管人们对中庸思想毁誉不一,但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几乎每一位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都会涉及中庸人见中庸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其所蕴含的深刻思想。本文从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两方面的意义出发对中庸思想的现代价值进行了分析的探讨,并且指出,面对现代化所引发的各种人本身和人与自然间的各种问题,中康思想或许能给现代人以某种启发。  相似文献   

2.
张艳梅 《船山学刊》2010,(4):111-113
中庸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它的主要思想有:中和、致诚、从实际出发和过犹不及。中庸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庸思想凝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诸多内涵,是人们理解先秦儒家思想乃至中国传统思想、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中庸思想在审美价值取向上所追求的和谐精神、在艺术接受方面追求的宽容性和在艺术表现层面追求的节制性,对中国文论思想的发生、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中庸思想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根本理念乃至价值核心,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从内容到形式都弥漫着浓郁的"中和"色彩.  相似文献   

4.
中庸思想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由孔子首次提出,经由子思、孟子、董仲舒和朱熹等儒家代表人物继承发展,其内容日臻丰富。文章对孔子的中庸思想的来源和主要内容进行剖析,并力求展开客观评价。在当代社会弘扬孔子的中庸思想,对于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社会的发展进步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依然具有当代性,这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在世界观层面,从实践和交往观点出发,马克思揭示了人的社会化机制及人的个性的实践本质;而在历史观层面,从生产和交往观点出发,马克思科学地说明了人的发展规律,并对异化现象作出了全面评价.准确把握马克思人学思想的辩证思维方式,是发展其当代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作为“轴心时代”的哲学突破的集晶,孔子的中庸思想是一种对“元典”和“元献”的“述而不作”。由于“元献精神”是由历史人物的“行为”而非“言语”凝炼提升而成,因此,对“元献精神”的发掘与阐释,在孔子中庸思想的提出过程中,有着比“元典精神”更为重要的资源意义。而《论语》“微子”一篇则集中地反映了孔子对“元献”的五种处世类型的评价与意见,正是从这些评价与意见中,我们看到孔子中庸思想的内涵是仁和知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世界和中国心理美学发展的学术前沿出发 ,从学科创立、体系建构、理论观点、研究方法、概念系统、理论抽象思辩与作家个案实证分析的有机结合等方面 ,对《作家心理美学》一书 ,给予了客观、科学的评价。评论中包含着许多独到的发现和精辟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义和团是一次民间自发的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运动,但是在其之后的民族主义运动中,对于义和团却出现了不同的评价。从民族主义者对于义和团不同的评价中,可以看到对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性质、发展的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9.
王夫之的<中庸>观对丰富和发展传统的中庸思想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从认知理性进路出发对"中"重新界定,淡化了中庸道德的形上学的品格,凸显了感性生命实体.二、从考据学和义理学出发对"庸"进行新的解释,使"中庸"具有普遍的方法论的意义.三、以体用解中庸,克服了宋儒形而上学的缺陷,使其<中庸>观充满着辩法思想.四、从道德形上学之道与道德实践的外王事业合一的角度阐发中庸大旨,突出"中庸"本天德、成王道的重要旨趣.  相似文献   

10.
中庸思想在先秦儒家思想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中都占有极其重要地位,他们都认为中庸是最高德行。本文主要论述了两者中庸思想的特质及其异同,并对其现代意义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1.
评李元昊     
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 ,以详实的史料为基础 ,全面客观地评价了西夏王朝开国皇帝李元昊的历史功绩 ,充分肯定其从民族实际情况出发、推行有特色的“汉化”政策的举措以及在祖国统一、民族融合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严复提出“信达雅”翻译理论的目的是为其翻译找根据 ,寻基础 ,是为了让国人更容易接受他的译文。鲁迅坚持“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 ,大呼“拿来主义” ,其目的在于把外来思想和表达方式“据为己有” ,使之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实质上 ,鲁迅的翻译理论承接了严复的翻译思想 ,他们二人的翻译观点始终由“和”这个中庸思想牵引着  相似文献   

13.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为重要的一次诸侯国改革运动,由于秦国后来的统一,其变法内容又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结构定型及其发展轨迹。以往那种以阶级斗争为纲而对它所作的全面肯定的评价,只是史学理论公式化的产物,不能真实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我们从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再次对商鞅变法进行全面考察和重新评估,得出了与传统观点全然不同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以求得对春秋战国社会变革性质以及中国古代社会运行逻辑诸重大问题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陈翠玉 《兰州学刊》2008,29(3):99-101
目前学界对中庸之道的理解,多认为其思维进路主要在于“行”,倡导中庸主要是引导人们行事不可偏颇。但这些观点实有局限,实际上中庸思想的精义远不止于此。在我国封建社会,从整个皇帝制度政治框架的构建到具体的制度设计和具体的政事处理中,中庸之道也被作为总指导思想,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文章主要从皇帝与天,皇帝与臣子、皇帝与百姓关系等角度分析了中庸之道对传统皇帝制度构建与运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庸是儒家倡导的人生最佳准则。中庸思想在《周易》中有着充分的体现。从《周易》爻位、卦象、谦节卦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可知《周易》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庸思想 ,它是儒家中庸思想的源头  相似文献   

16.
王文光 《学术探索》2009,(3):140-141
本文从世界文化人类学学科发展的学术前沿出发,从学科体系原创、理论观点原创、研究方法原创等方面,对《美学人类学》一书,给予客观、科学的评价。评论中包含着作者许多独到的发现和精辟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葛荣晋 《学术界》2006,(5):34-45
本文从实学是北宋开始的“实体达用”观点出发,认为中国实学是一个全方位、多元化的立体概念,在内涵上不应将其“窄化”为经世实学或启蒙之学;在时限上认为中国实学起于北宋,终于晚清,超过或缩短这一时限,将会导致“泛化”或“窄化”;在学派归属上,认为明清实学是中国儒学发展的最后理论形态,是中国古代文化走向近代“新学”的中介和桥梁。在对中国实学历史定位上,本文对目前学术界的一些观点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和谐思想源远流长,而《中庸》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包含着和谐思想。在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重新审视和发掘中庸思想中的有益成份,尤其是中庸思想中的和谐思想,对构建全面、谐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唯物史观认为,改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现象,有着极大的复杂性和重大的作用。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社会主义改革是发展生产力、推动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以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向复兴的必然要求。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年来,中国的经济学终于从书本走向了实践,从理想的境界进入了中国经济生活的现实。经济学家们在风风火火、曲曲折折的改革实践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突破了许多传统理论和观点,使中国经济学取得了革命性的大发展,为改革开放鸣锣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