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夸张修辞的研究,目前多集中于“实”与“度”的争议,这在广告等实用言语中涉及对是艺术还是虚假的界定.产生争议的原因是,不同论者所说“实”含义不同,所说“度”也含义不同.总之“实”与“度”的概念含义区分不清.所谓夸张不能背离现实之“实”,应指被夸张事物是否具有所夸张表达的某种性质、特征;所谓言过其实之“实”,应指对事物某种性质特征夸张表达超过其可能达到的极限程度.这样,说“夸张”既要“言过其实”,又要“不能背离现实”在逻辑上才不至于矛盾.  相似文献   

2.
夸张的语义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夸张辞格 ,就其基本语义要素来说 ,包括夸张物、夸张形象和夸张点三个方面的内容。而真实性是夸张语义基础的主要内容 ,它涉及到夸张的条件和夸张的度。夸张的内外因素制约着夸张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文学作品反映现实,不是照相式地反映或机械地复制生活,而是能动地再现生活。文学作品中描绘的生活是经过作家分析、选择、加工、改造了的生活,它融合着作家对生活的认识和评价,渗透了作家的思想与感情,流露出作家的观点与主张。因此,文学作品是具有一定倾向的。作家在作品中按照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社会情绪、愿望、理想来展示和表达对一定生活现象的意向,是使作品成功的重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一生推崇鲁迅,这并非是为了利用鲁迅,而是基于他们思想的相通。在文艺问题上他们也有诸多相通之处。他们都视文艺为推动革命前进的重要力量;他们都强调要把革命向作家提出的要求化为作家情感的内在需要;他们还强调文艺工作者要从实际出发,从中国国情出发,创造出符合中国现实需要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5.
修辞在文学语言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作家在进行英语文学创作时经常运用诸如平行、类比、反复、隐喻、夸张和借代等修辞格,以求取得最佳的表迭效果。此篇文章从修辞学的角度对英国作家成廉·戈尔丁的《思考作为一种业余爱好》进行研究。在分析作品、发现奄找出各种修辞语句和段落的基础上,文章详细地论述了平行、类比、反复、隐喻、夸张和借代这几种修辞格在此篇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及其作用,从而阐释了戈尔丁是如何通过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幽默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与此同时,此项研究也有助于提高人们对英语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赏析能力。  相似文献   

6.
现实时空是表征着认识论意义上的时空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小说时空 ,其实质是作家借喻现实时空结构创造的本体论意义上的审美时空 ,二者有联系又相对独立。以时空观念为纽带 ,凭借一定的叙事手段 ,现代小说时空在历时演变中逐渐形成了倒错夸张、瞬间再现、零度消解三种基本模式。对小说时空的探索 ,有利于全面展现小说艺术的美学价值 ,开拓了小说审美批评的视界 ,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7.
夸张是写说者对某种事物有种深切的感动时的一种自然的言过其实的描写。《红楼梦》的作者正是借助夸张这一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 ,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切感受。并借此对众多年轻女子的悲剧命运表达了同情和关怀 ;对当时的社会抒发了自己强烈的不满和愤懑  相似文献   

8.
情节是构成叙事类文学作品(小说、戏剧、叙事诗)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既是文学作品的内容,同时又是刻划性格、揭示主题的有力手段。情节是作家所认识和理解的现实生活在文学作品中的再现。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情节中,现实生活的客观反映和作家对现实的美学评价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许多作家在情节的提炼和设计上呕心沥血,不但尽可能使情节真实可信,而且力求它的丰富生动,它的曲折和巧妙,使读者对它饶有兴味。无数事实证明:精心结撰的情节对于读者具有个可抵抗的吸引力,它往往成为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座精神桥  相似文献   

9.
文学价值观是文学作品以读者为对象释放的影响能量,包含在作品对人生存在的现实批判和意义探索之中。它的根本基础是社会生活,直接形成却是作家的主观构设性;文学作品的假定性真实以现实生活的真实为基础,文学的非实用性以其发挥审美和教育作用为依归。文学的价值是应当超越现实的,具体表现为:其一,对现实人生的超越;其二,永恒的自由指向,即由文学作品凝固而成的、对人类社会任何时期的实际生活都具有的提升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实时空是表征着认识论意义上的时空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小说时空,其实质是作家借喻现实时空结构创造的本体论意义上的审美时空,二者有联系又相对独立。以时空观念为纽带,凭借一定的叙事手段,现代小说时空在历时演变中逐渐形成了倒错夸张、瞬间再现、零度消解三种基本模式。对小说时空的探索,有利于全面展现小说艺术的美学价值,开拓了小说审美批评的视界,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