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二氧化碳(CO2)排放与减排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作为全球最大CO2排放量的中国,尤其值得研究。本文运用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因素分解法对中国1997-2007年CO2排放强度进行了因素分析。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既测度了直接CO2排放,也测度了间接CO2排放;并考虑了各类不同种类能源的碳排放因子的差别,因此更具准确性和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模式的转变是CO2排放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能源强度;而需求模式的作用较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在未来发展中不仅要注重生产领域的减排,更应重视培养清洁需求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LMDI方法,采用“三层完全分解法”,对中国1997-2014年的CO2排放总量进行分解,探讨了8大区域的CO2排放特征及其对全国碳排放的贡献,并分析了能源结构、能源强度、产业结构、人均产出、人口结构及人口总量6大因素对CO2排放的影响.文章基于CO2排放增长与经济增长联系紧密的基本特征,分4个阶段考察了区域CO2排放特征及各因素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8大区域中,京津和南部沿海地区对全国碳排放增长的贡献最小,中部和北部沿海地区的贡献最大,西北地区的贡献呈上升趋势;在影响CO2排放的因素中,人均产出的变动为主要助长性因素,能源强度的变化为主要抑制性因素,能源结构变动的助长性逐年减弱,并在近年成为抑制性因素;2007年之后,随着经济增长放缓,产业结构也由助长性因素转为制约性因素.据此,本文提出了需要协调区域发展、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升级产业结构、改善能源使用的技术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余燕春 《浙江统计》2007,33(2):34-36
对外技术依存度是指技术引进金额与技术引进、研发投入的总金额之比,是衡量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指标。在外资大量涌入的今天,直接从国外引进技术是一种对外技术依赖,依靠外资企业开发技术从某种角度看也是一种对外技术依赖,后一种依赖会随着外资撤资对我国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产生不利的影响,更需要引起我们重视和警惕。对外资企业技术依赖程度越大,说明外资企业对我国技术进步贡献率越大。  相似文献   

4.
征收碳税对二氧化碳减排及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超  王锋  门明 《统计研究》2011,28(7):45-54
 征收碳税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深入研究碳税税制的设计、最优税率的选择及征收碳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7年投入产出表,采用动态碳税调整机制构建多目标最优碳税投入产出模型,以总产出减少幅度与CPI上涨幅度为约束条件,模拟实现CO2减排量最大化及政府消费净额最大化时应选择的最优碳税税率,并分析征收碳税对宏观经济中CO2排放量、化石能源消费量、总产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以及对各部门CO2排放量、产出、产品价格指数的影响。主要结论表明:在第一组约束条件下,应该选择的最优碳税定额税率为8.84元/吨CO2,以此税率征收,可获得CO2减排3.92%的环境收益,但需付出总产出下降0.99%和CPI上涨2.96%的经济成本;在第二组约束条件下,应选择的最优碳税税率为17.99元/吨CO2,以此税率征收,可获得CO2减排7.67%的环境收益,但需付出总产出下降1.96%和CPI上涨5.99%的经济成本。此外,两组约束条件下的其余模拟结果,也为政府相关部门平衡节能减排与经济冲击提供了更多参考,有助于碳税政策的稳步实施。  相似文献   

5.
郭辉  董晔 《统计与决策》2012,(12):126-128
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没有考虑非期望产出CO2增加的约束问题。文章估算出中国1978~2008年存在能源消费和CO2排放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是高能耗和高投入,其代价是CO2的高排放;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较低意味着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大;CO2作为环境成本的代理变量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我国西部11个省份2000~200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计量模型,分析了我国西部各省CO2排放量与GDP、人口、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GDP和能源强度对西部11个省份的CO2排放量有显著影响;人口对内蒙的CO2排放量有显著影响;第二产业的比重对四川、贵州、甘肃、宁夏和内蒙的CO2排放量有显著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我国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如下的对策建议:发展低碳经济;控制人口;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能源等.  相似文献   

7.
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不仅依赖于节能减排技术的提高,而且需要调整需求结构。使用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的最终需求拉动CO2排放的弹性系数指标,从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结合的视角,构建一个基于碳减排的关键部门识别模型。研究表明,根据总影响和分布影响两个指标将中国29个部门分为4类,即关键部门、本部门需求视角的相关部门、其他部门需求视角的相关部门和不相关部门,不同类别的部门最终需求对CO2排放的影响程度有显著差异且作用机制不同,必须区分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节能减排政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构建了包含环境治理体系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基于模型的研究发现,在经济增长方面生产者补贴较为有效;而技术研发补贴在技术进步中的作用十分显著,其通过“研发投入→绿色技术提升→降低污染物排放”的路径可以实现环境质量的改善.此外,本文还模拟了生产者补贴和技术研发补贴的政策组合对社会福利和污染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政府可以采用生产者价格补贴或技术研发补贴促进产出水平增长进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同时增大生产者价格补贴和技术研发补贴的幅度则能够通过提高技术水平促使污染水平不断下降.最后,本文给出了社会福利增进与环境质量改善双重目标下生产补贴和技术研发补贴政策的可行性区域,进行了环境公共治理政策的优化组合研究.  相似文献   

9.
严格控制CO2排放条件下,研究基于成本最小化或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碳减排路径选择,超额排放的碳源企业在自主减排、碳源企业间排放权调剂和购买森林碳汇碳中和之间决策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通过市场化的机制设计,使减排成本较高的碳源企业承担起应有的减排责任和排放代价,减排成本较低的碳源企业和森林碳汇供给者获得应有的利益回报,从而达到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补偿在市场机制中实现。这有利于约束碳源企业碳排放行为,激励森林碳汇碳中和行为,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协同与耦合。  相似文献   

10.
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各国政府或部门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予以规范与引导。在此背景下,文章研究了电力市场环境下计及CO2减排调度的激励规制问题。根据排放权交易市场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化特征,应用委托—代理和激励性规制理论建立了CO2排放配额价格的随机变化模型。基于合理利用竞价市场中主体的行为对市场状态和调度结果的影响,设计出了反映发电公司贡献的激励性厂网合作减排模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研究工作为电力市场碳减排调度策略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利用OECD行业数据库和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投入产出表,结合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 Rev3.1),编制了中国2005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依据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利用所编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中国的对外贸易隐含碳规模。结果表明,中国2005年对外贸易出口隐含碳21.48亿吨,约占碳排放总量的38.8%;进口隐含碳16.81亿吨,相当于碳排放总量的30.4%;碳排放贸易余额4.67亿吨,为碳排放总量的8.4%。与之相比,利用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的测算结果受到"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该效应占到出口碳排放量的20%,反映出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在分析对外贸易隐含碳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的基础上,选用30个省域2000—2009年数据,运用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研究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利用空间相关性指标检验出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利用空间面板自回归和误差模型发现,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存在倒U形关系,转折点在8.167亿元至11.025亿元人均GDP之间;工业结构比重对碳减排有消极影响,而技术进步、FDI与碳排放之间存在显著的正效应,这说明通过降低工业结构比重、促进新能源技术的革新以及引进外资等能减少中国的碳排放。  相似文献   

13.
运用投入产出法计算了中国27个制造业行业在1995-2012年的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采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将技术进步分解为科技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个组成部分,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技术进步总体及各组成部分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来看,技术进步总体上提高了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短期内影响效果不显著;对于技术进步的各组成部分,短期来看,科技进步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作用并不显著,纯技术效率显著提高了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规模效率显著降低了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  相似文献   

14.
周国富  朱倩 《统计研究》2014,31(10):21-28
文章依据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在剔除进口中间投入所节省的能耗和碳排放的基础上,对2002-2011年各产业出口隐含的CO2排放量重新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出口隐含的国内碳排放量比同类文献的测算结果要低;而且,某些碳排放强度高的产业其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占比并不高,相反,某些碳排放强度低的产业其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占比却较高。这种反差主要是由于不同产业的出口规模不同造成的。因此,要减少出口隐含的碳排放量,不仅要鼓励节能和清洁技术的研发,降低各产业的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还应逐步压缩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产能和出口规模,不断优化出口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把战略重点转移到扩大内需,但扩大内需增加消费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消费的负面影响,特别是通过产业间的带动作用对能源消耗及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文章构建了碳排放预测的计量投入产出模型,预测了2011年分产品部门的居民消费支出对碳排放的拉动作用,并分析了其碳排放的成因。结果表明,减排重点部门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而其碳排放主要通过消耗煤炭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uses data for 44 countries from 1970-1990,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Empirical results are obtained from a structural model from the empirical growth literature modified to include environmental 'bads'. Results suggest that richer countries exhibit technical progress in a way that economizes on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but that poorer countries do not. Furthermore, there is no indication that the growth process is leading poorer countries to move towards the adoption of the same pollution-ameliorating technology as characterizes richer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7.
魏和清 《统计研究》2012,29(11):21-25
 SNA2008正式出版,标志着新的国民核算版本的诞生。本文依据SNA2008,总结归纳了SNA2008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核算与SNA1993的不同,研究说明R&;D资本化核算可能对如国内生产总值、资产存量与结构、经济增长率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深度剖析了R&;D资本化核算所面临的一些技术问题,对如何进行R&;D产出核算,R&;D价格指数的编制及R&;D资本存量的估算进行了理论探讨,以期为现行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修订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增长的碳排放尾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直接结果是碳排放量的增加。基于Romer经济增长"尾效"假说,修正建立了经济增长的碳排放尾效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的碳排放尾效值为0.004 769,大于水资源尾效,略小于土地和能源的值。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约束具有缓解作用;流动性越弱的资源对经济增长越容易产生约束;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的尾效与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和碳排放产出弹性成正比,与资本的弹性系数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田成诗  亓伟 《统计研究》2014,31(8):31-38
本文分析了社会福利的两个主要因素—收入和二氧化碳排放。在收入和二氧化碳排放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马尔科夫链分析了收入-二氧化碳排放的联合状态转移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收入是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因素,高收入对应着高排放。低收入水平地区倾向于通过增加排放来带动经济发展。目前,高收入-高排放处于稳定状态,但从长期看,该状态的地区比重很小。我国没有进入低收入-高排放的收入环境陷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