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试图对《精神现象学》的时间理论作一新的解说.作者分析了自然时间、历史时间和生存时间这三种时间形式,认为历史时间是《精神现象学》精神的本质形式,也是自我意识的本质形式,它的结构不同于自然时间的“过去→现在→将来”结构,而是“将来→过去→现在(→将来)”的本质结构.  相似文献   

2.
作为历史存在的文学现象的时间是包含文学传统的过去、文学活动的当下(现在 )、文学发展的未来的三维时间。如果把文学史研究主体活动的时间定位为现在 ,那么 ,文学史就会出现一个新的过去、现在、未来的三维视界 ,文学史研究同样处于生生不已的时间之流之中 ,它应该是个人视界 (现在或当代视界 )与历史视界、未来视界的融合。本文重点从以上两个层面具体分析文学史时间的三维特征。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小说有一种“执着现在”的时间观念,这一时间意识建构在空间作用于物理时间,而导致“现在”时间缺席和不在场的本体基础上。鲁迅采用“过去”、“将来”当前化的时间形式,新构了以“现在时间”为核心,“过去时间”、“将来时间”为参照的时间场域,这种“现在”时间意识与文本所生成的意义结构联系在一起,共同参与和介入作家个人时间的觉醒,这种主观时间的绽出与确信具有现代品质,其现代性意义是不容忽略的。  相似文献   

4.
英语的一般过去时态主要用以表示过去时间发生的动作和状态 ,但也可表示现在时间和将来时间。不管它所表示的是哪段时间 ,过去时态的实质是“距离性”时态 ,即时间方面、心理方面和真实性方面的距离性  相似文献   

5.
一个英语动词本身虽只有现在形、过去形、过去分词形和现在完成形四种形式,但这四种形式运用起来,也可变成十六种不同的时态,即: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现在完成进行时,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时,过去完成时,过去完成进行时.一般将来时,将来进行时,将来完成时,将来完成进行时,过去将来时,过去将来进行时,过去将来完成时,过去将来完成进行时。而动词不定式是非谓语形式,它在句中不能做谓语,然而它又保留着动词的特点。动词不定式“todo”能有一般时,进行时,完成时和完成进行时等形式。它们的特点与动词的一般…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一篇关于时间的文化寓言,时间与空间的交互式结构使文本获得一种立体的横向延伸和纵向衍射的时间形式意义,以“现在时间”为核心,“过去时间”、“将来时间”为参照的时间场域与文本所生成的意义结构联系在一起,共同参与和介入个人时间的觉醒,这种主观时间的绽出与确信具有现代品质,其现代性意义是不容忽略的。  相似文献   

7.
时间副词“曾经”、“已经”都表已然态。“曾经”只表过去的已然 ,时间一般不在最近 ;当与时间词语或指示性时间短语共现时 ,可表最近或很久以前的特定已然。“已经”既表过去的已然 ,也表现在的已然 ,时间一般在不久以前或现在 ;并能与表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短语或指示性时间短语共现 ,与特殊将来时间副词共现时也能表特殊已然———说话时实际上的未然态  相似文献   

8.
一.-ing的基本用法:1、be+-ing……构成现在,过去,将来进行时的主动语态We are studying English(现在进行时主动态)2、have,had或shall(will)bave+neen+-ing+……构成现在、过去、将来这三种完成进行时的主动态。We have been studying the problem for a long  相似文献   

9.
自我评价既包括对现在自我的评价,也包括对过去自我和将来自我的评价.为了维护和提升现在的自尊,人们积极评价主观近的过去自我,消极评价远的过去自我,特别是在重要的特征上;并将积极的过去自我知觉为近的,消极的知觉为远的.主观近的过去自我直接影响现在的自我评价,远的对现在的自我评价的影响很小或有一种对比效应.对将来自我的评价,也是为了提升现在的自尊,将来自我的积极事件和消极事件的主观时间距离知觉也存在着不对称性.该领域的研究可向密切关系、特殊群体的时间自我评价模式拓展,验证时间自我评价理论跨文化的普适性,并深入探讨其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0.
浮动抵押制度是一种新型担保制度,由于它是以企业现在和将来的全部资产为标的设定的抵押,抵押标的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克服抵押标的的浮动性带给债权人的风险,我国《物权法》从浮动抵押的主体、客体、抵押的设立方式及其效力、抵押人的处分权及其限制方面作出了规定。由于目前我国并不存在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笔者认为浮动抵押在操作中仍然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11.
民族认同的建构与“时间性”密切相关。通过分析中国现代民族认同的两大建构路径,即“现在—未来”导向路径和“现在—过去”导向路径,可以看出,在时间性的三个层面里,“现在”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现在—未来”导向的路径从未来寻求合法性,主张现代与传统的断裂,民族认同的建构所依据的是精英知识分子所设定的民族国家的规划。而“现在—过去”导向路径则是从过去寻找合法性,以回归传统、挖掘新的传统或是重构传统的方式,通过与“过去”建立起联系,使自身权威化。无论是哪一种路径,民族认同建构都是以“现在”为核心的。因此,在民族认同建构的“时间性”问题中,“现在”之重要不仅仅在于“民族认同”是现代现象,它更是重组过去和未来关系的关键。相对于“真实的过去”的不可改变,“未来”的不确定,“现在”却为建构者的主体经验参与到认同建构中提供了机遇。在重组过程中,建构者得以充分调用“过去”和“未来”的资源,使民族认同获得它所需要的多元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2.
麦克白悲剧性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麦克白悲剧的悲剧性时 ,应采取舍勒的价值现象学的方法 ,如此才可避免将麦克白的悲剧归罪于环境的影响或麦克白自由意志的选择。麦克白悲剧性的必然性在于他以“当前”试探“将来” ,其“当前”与“将来”皆非源自其源始的“曾在”。在麦克白悲剧中遭到毁灭的价值是上帝所应许的“爱”、人对上帝所应有的“信”及懊悔所潜在的令人获救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对历史主体的理解 ,不能停留在一般的人的层面上。历史主体是现实的人即“现在”的人。现实的人的历史主体地位 ,是通过建构历史过程而确证的 ;因而现实的人的历史主体性是具有历史性和暂时性的存在。现实的人的历史主体性既在与作为“过去”的历史的关系中得以表现 ,也在与作为“未来”的历史的关系中得到表现 ,失去任何一方面 ,现实的人的历史主体性都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14.
符号学是意义之学,而意义是意识与事物世界的关联。由此产生一系列的难解之谜:究竟是先有事物,然后用符号替代它,还是先有符号,意义是符号的创造物?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因为它关系到符号学研究的重点何在。文章提出符号必然先行,才迫使解释意义从不在场进入在场。也就是说,在符号出现的此刻,解释意义必定不在场。由此可以推论:意义世界实际上是一个有待于实现的世界,如果符号是此刻的存在,解释意义就必然是未来性的。过去属于组成前理解的经验,符号感知为此刻,而解释意义在未来,这就是意义世界的时间性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目前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设置劳动股权,具有体制的合理性和现实的必要性.劳动股权的概念界定为职工过去或未来劳动资源积累的资本化、股份化,目前设置方式主要有按劳动时间计量设置、劳动要素对生产过程贡献设置、对未来劳动资源初始化设置等三种选择方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劳动进行股权化制度安排,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6.
纳博科夫是著名的俄裔美国作家,也是世界文坛上一名重要的文体学家.对于他的作品,人们往往重他的艺术表现手法而轻他的内容.其实,他的小说对人类的生命主题之一--时间也进行了审视,在他的作品中,纳博科夫表明了自己独特的时间观,他认为,"过去"与"未来"都是虚无的黑洞,"现在"如同牢狱将人囚禁在里面,使人既回不到过去,也到达不了未来.而人总是在"现在"这所牢狱中不停地进行着抗争.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自我可以从时间维度上分为过去我,现在我和将来我。时间自我评价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过去我、现在我和将来我的认知和评价。时间自我评价不仅仅有保持自我认同和觉知变化的重要功能,而且会对个体的动机和行为产生影响。它受到经验的影响,并且影响着个人的心理健康。时间自我评价具有文化普遍性和差异性。时间自我评价的脑机制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尚需探究的问题还很多,需要在理论构建、方法拓展和应用研究三个方面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福克纳的名作。文章通过对小说中的几位登场人物命运的分析,指出在他们的命运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呈现出颓败和丧失的趋势。作品中的主要登场人物都不同程度地遭遇到了莫名的不安和恐怖,而他们的这一命运特征恰恰是和贯穿这部小说的福克纳的时间观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按照福克纳的理解,时间并不是按照过去、现在、未来这一线性方向流动着的,时间的流动在“现在”这一点上遭遇到了断裂,处于“悬置”状态,未来的走向被截断。就这样,登场人物未来命运的模糊性与时间的未来欠缺性在这里被有机地统一起来了。  相似文献   

19.
<管锥编>诠释古代典籍是为了认识到过去东西里的现实意义,"古事时事相影射复相映发",所以它对古代典籍的诠释虽然是以历史为对象,但又视过去、现在与将来为一个整体,既"鉴古明今",又"察今识古",古今融合,循环诠释.  相似文献   

20.
文章支持"时态两分论"。英语里表达将来意义的语法手段中,一部分实质上是现在时态的隐喻延伸用法;begoing to,be(about/due)to等结构原本也是现在时的表达,它们都经过语法化而隐喻性地虚化为表达将来意义的手段;而will/shall由实意动词变为情态助动词后,在使用过程中继续通过隐喻化使其初始意义得以扩张,获得了表达将来的意义。从认知隐喻的角度取消英语将来时,将英语基本时态一分为二,更符合设立语法范畴时的对立统一规律,同时可以使现在时、英语情态动词的语法意义呈开放灵活的状态,容纳更多的延伸性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