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重婚是严重违反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行为,为海峡两岸立法所共同禁止。文章主要从重婚的范围界定、重婚应承担的民事后果、重婚的刑事责任等几方面对海峡两岸重婚法律问题作一比较,指出各自的利弊和应相互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
从传统社会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不论在文化观念上,还是在法律制度上,均倡导一夫一妻制,共同塑造了禁止重婚的社会主流婚姻家庭观念。然而,在社会上重婚现象并不鲜见,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湖北地区的重婚案件来看,男女两性发生重婚的原因具有较大差异性,特别是对于女性来说,经济贫困是其发生重婚行为的重要因素。司法机关在审理重婚案件时,常存在"从轻处罚"的倾向,法律条文近乎空白,实际上是对重婚行为的默许与纵容,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社会现实与司法制度之间的脱节。  相似文献   

3.
"事实婚姻"、"事实重婚"、"非法同居"以及"事实婚"是各自有着不同内涵的概念,对其的混乱使用导致理论界的矛盾与纷争,文章理清了四个概念的不同内涵,把重婚罪的客观方面界定为前婚必须有效婚姻,后婚必须是无效婚姻,但并非所有的重婚行为都是犯罪,重婚罪的界定还要立足于法律体系这个整体,在民法、行政法规定的基础上去认定重婚罪的成立与否。  相似文献   

4.
重婚罪管窥     
我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了重婚罪,重婚是指"有配偶而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对"有配偶"应理解为不仅包括法律上的配偶,也包括事实上的配偶,即欠缺形式要件但已形成事实上的婚姻关系中的事实丈夫和妻子.事实婚姻是是我国特有的法律概念,基于从我国的实情出发,前婚是法律婚,后婚是事实婚的自然构成重婚罪;前婚是事实婚,后婚是法律婚或事实婚的也构成重婚罪.在认定重婚罪时,要正确把握重婚罪的罪与非罪,才能在既有规范的限度内,更有效地保护婚姻关系.对重婚案件的审理中应注意审判管辖问题、职能管辖问题和证明责任的分担问题.重婚者在承担刑事责任的同时,还应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主要是因重婚行为而产生的侵害配偶权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5.
在婚姻家庭领域 ,人们渴望爱情 ,追求高品质婚姻的同时 ,婚外同居、重婚等已不是个别现象。适应现实的需要 ,新《婚姻法》将“夫妻应当相互忠实”列入了总则 ,但只就重婚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现象作出了规定 ,并未将夫妻忠实义务具体展开。夫妻之间的道德是否应当由法律来调整 ?如果法律介入了夫妻忠实道德 ,是否应当细化 ?本文对此将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婚姻法(修正草案 ) (以下简称修正草案 )一经公布便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修正草案对现行婚姻法的内容做了部分删减和修改 ,笔者就其中几个主要问题做一概述。一、重婚近年来 ,一些地方重婚、包二奶现象呈上升趋势 ,如广东省妇联 1 996年至 1 998年接受这方面的投诉分别为 2 1 9件、2 3 5件和 3 48件 ,1 997年比 1 996年增长 7 3 % ,1 999年比 1 997年增长 48%。这些现象的存在 ,严重破坏了一夫一妻的婚姻家庭制度 ,违背了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败坏了社会风气 ,严重影响了社会安定和计划生育。为了进一步完善法制 ,加大遏制重婚的力度 ,修…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一些地方的重婚现象呈增多趋势,严重破坏了一夫一妻婚姻制度,违背了正常 的 伦理道德,败坏了社会风气,导致家庭的破裂;更为严重的是容易引发其他治安案件和刑事 案件,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如何加大遏制重婚力度,成为婚姻法修改 的一个热点问题。笔者将对有关的二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一、重婚与“包二奶”之比较  重婚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主要有两种表现形 式 :一是法律重婚,即有配偶者又与第三者登记结婚,或者无配偶者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仍与之 结婚。二是…  相似文献   

8.
离婚一年内,无过错方可请求过错方损害赔偿。婚姻当事人因为自己的过错而导致离婚的,应向无过错方承担离婚过错损害赔偿责任。我国《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 ,我国民事鉴定启动制度逐渐显露出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与现实司法实践需要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而最高法院 2 0 0 2年颁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对鉴定制度的一系列补充性规定则大大改善了包括鉴定启动制度在内的整体鉴定证据制度的立法状态 ,促使其向良性发展。本文对该《规定》中有关鉴定启动制度的新规定作出了一定的评析 ,并指出其在鉴定机构方面规定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婚姻法的决定。 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近年来在社会上引起较大争议的“包二奶”问题,今后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加以遏制。针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此次修改的婚姻法在总则中增加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将法律第三条第二款修改为: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相似文献   

11.
周光发 《理论界》2005,(10):152-153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因家庭暴力、非法同居、重婚等原因导致的离婚案件逐年增多,严重影响着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为此,<婚姻法>重新修改并颁布实施,并确立了离婚过错赔偿法律制度.但由于我国离婚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存在诸多缺陷,还不能对离婚时无过错方或受害方的权益予以有效保护,还需要通过立法加以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万平 《兰州学刊》2003,(5):103-104
无罪推定 2 0 0多年前就在西方国家开始确立了 ,它所体现的保护人权的基本精神已经得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同。中国当然也不甘步人后尘 ,特别是在我国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后 ,刑事诉讼法学界对这一原则的呼唤就更为激烈了。修改后的刑诉法第 12条的规定被认为是对这一原则的规定 ,但很显然两者是不能等同的。本文拟就无罪推定在我国的发展情况略作探讨并提出一些相关看法 ,一为各抒己见 ,二为无罪推定呐喊  相似文献   

13.
在司法实践中,对“捉奸证据”的效力问题存有争议。笔者认为,鉴于离婚过错赔偿制度的本意和“捉奸证据”取得过程的特点,不应将其作为定案证据。 一、“捉奸证据”不能证明重婚或同居的事实 重婚行为,是有配偶者与他人结婚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其结婚的行为。其中的结婚,既包括法律婚,也包括事实婚。法律婚指有配偶者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又与他人登记结婚,或者无配偶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登记结婚。事实婚指虽然没有进行登记结婚,但却公开以夫妻关系长期共同  相似文献   

14.
《2 0 0 1年司法解释》对精神赔偿的范围、主体等方面有了明确的规定 ,但对精神赔偿的法律适用原则、赔偿的标准仍未涉及。本文在此对我国建立精神损害赔偿的重要性及适用原则、标准两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重婚罪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解读和认定重婚罪,应当明确婚姻法的立法原则和价值取向。事实婚不受法律保护,法律婚是重婚的前提。只有法律婚才具有配偶权。法律婚与事实婚的重合,法律婚与法律婚的重合,都是对法律婚或者说配偶权的严重侵害,均可构成重婚罪。  相似文献   

16.
我国并没有形成对居住权利规范且完整的保护制度。从物权法的发展趋势,我国的社会现实,司法实践之需求以及物权类型内部的协调、功能互补等方面考察,皆有建立居住权制度之必要。虽然2 0 0 2年提交的《民法典(草案)》首次在物权法编规定了居住权,但极不完备,尚有许多需要检讨和进一步完善之处。设计出一个适应我国国情的居住权制度,并协调居住权与其他民事权利可能发生的冲突是制定我国未来《民法典》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7.
198 7年 4月 1 3日 ,经过四轮谈判 ,中葡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中葡联合声明》。《联合声明》指出 ,中国政府对澳门的基本政策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加以规定 ,而且 5 0年不变。 1 993年 3月 3日 ,八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并于同一天由国家主席公布 ,1 999年 1 2月 2 0日起生效施行。根据澳门《基本法》的规定 ,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 ,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除负责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外交、防务并任命包括行政…  相似文献   

18.
2 0 0 1年国务院发布了《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对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作了规定 ,然而重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还须探讨 ,尤其在近一两年来重大事故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本文分析了重大事故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和法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认为重大事故行政责任是“责任者”应当承担的责任 ,行政主体承担的应当是连带责任 ,同时善后处理也是重要的责任形式。  相似文献   

19.
论建立变性人婚姻家庭之特别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变性人婚姻特别规范之立法思考 变性人婚姻,指通过法定程序变更了自己原始性别的自然人的婚姻.变性人婚姻问题的特殊性主要涉及到变性人的结婚能力、身份确认、特别条件、同性婚姻、欺诈婚及重婚等问题的认识与处理.  相似文献   

20.
重婚罪的刑法设定或者司法解释无法涵摄现实生活的状况的确给司法操作带来难以克服的困境,也可以说遵照罪刑法定原则,对于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实质重婚行为,法律显得苍白无力.基于实践的需求和消解人们对法律的滞后性诟病的需要,有必要首先在理论上回应重婚罪设置的乏力,及早地通过实践的检视达成对其理论上的检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