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优化财政支出的空间结构,对于提高财政农业支出效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运用空间Panel方法对我国财政支农投入的空间格局与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表明:总体上财政支农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依赖性,相邻地区财政支农投入的增加能够引致本地区加大财政支农的投入.因此,在划分中央、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决策权时,应对财政支农投入空间外部性给予充分关注.同时也表明:以往以税收竞争为主的地方政府竞争模式.逐步向包括提供农业基础平台服务的公共服务支出竞争过渡.上述结论的得出为最优政府分权规模的确定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农支出口径有大、中、小等多种,容易造成理解上的混乱和偏差,造成财政支农支出分析方法的不当及其对实际工作的负面影响。另外,纳入财政支农支出口径的一些项目与农业和农村发展没有直接的关联,农民也没有得益,使财政支农支出不能真实地反映国家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程度,影响财政支农支出的效益。在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必须重新界定财政支农支出口径,调整不合理的支农支出统计口径并改进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加入WTO与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临近 ,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必将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文章通过对《农业协议》国内支持承诺和我国目前财政支农状况的对比 ,指出了我国财政支农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调整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财政政策是农村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财政法则是农村供给侧改革的根本保障。在我国的视域下,财政法制之现状与农村供给侧改革对财政法的需求之间存在许多不相适应之处,表现为地方财力不足,财政支农支出意愿不足以及财政支农支出不透明且缺乏民主参与等问题。为推进农村供给侧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财政法制予以完善:在立法理念上,应该树立财政支农支出优先的公共财政理念。在具体制度上,应该科学划分政府间财政支农支出责任,通过转移支付机制的科学设置适度增加地政府的财力,同时构建以参与式预算和财政公开制度为核心的财政支农支出之民主决策与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5.
以2010—2018年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验数据为样本,关注财政支出结构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效应,并进一步考虑扩大内需战略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的制度背景因素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财政农业支出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财政非农支出中生产性支出和服务性支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效应显著,职能性支出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并不显著;第二,财政农业支出与财政非农支出在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上都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与溢出效应;第三,无论是以本土市场规模衡量的扩大内需战略,还是以政策实施衡量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显著促进了财政支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效应。未来应在保证稳定的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前提下,更加注重财政农业支出的结构安排,适度降低生产性支出份额,增加教育和科技等服务性支出,促进绿色农业技术人才的不断积累;同时,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利用本土市场深化扩大内需战略,并充分发挥财政支农作用,提高绿色农业供给质量。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财政支农资金运行状况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支农是政府作为投资主体,以提供农业公共产品和服务为目的,对农业领域进行的直接投入。这种投入是政府为了矫正农业领域的市场失灵而采取的一种主要手段,也是目前财政支持农业的主要方式。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财政支农规模和结构的考察,评价黑龙江省财政支农政策实施情况,对于确定今后全省财政支持农业的力度及支持重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财政农业支出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包括支农支出、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农村救济费和其他支出.利用1978~2010年的财政支农数据,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农的现状并在建立结构式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考察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各类支出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研究结论表明:各项财政农业支出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中的贡献度和影响力有着显著差异,并且存在着一定的作用时滞;中国财政各项农业支出中支农支出在财政农业总支出中的平均比重为66.7%,而其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方差贡献率却仅为12.3%,中国财政各项农业支出中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在财政农业总支出中的平均比重虽然仅为0.9%,但其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方差贡献率却达到了20.6%。最后提出建议:政府应特别加强对中国财政农业支出中支农支出部分的资金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进而提升对这部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在中国财政农业支出总额一定的情况下,政府应尽快对我国财政的农业支出结构进行调整,适当减小财政农业支出中支农支出的投入比例,增大农业科技三项费用的投入比例。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国1981~2009年的历史数据,运用VAR模型对我国财政支农、农业贷款、农业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贷款不是农业GDP的Granger原因,而财政支农、农业投资是农业GDP的Granger原因.财政支农、农业投资与农业GDP之间存在着长期交互关系.经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显示:财政支农增长率和农业投资对农业GDP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和5%左右,具有滞后性和持续性,并依据以上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 ,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必须进行相应的转变。财政支农的目标要从增产转为增收、从直接生产目标转向生态环境目标 ;财政支农的重点应是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科技教育和农业结构调整 ;财政支农的方式应从价格支持逐步向收入支持转变 ,并采用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农业生产经营者同时面临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他们迫切需要建立一系列的风险保障机制。然而,我国农业保险供给和需求均不足,市场处于失灵状态。其根本原因在于农业保险的双重外部性和准公共产品特性,商业性经营难以成功运作。作为准公共产品的农业保险,只能采取国家财政支持下的经营方式,组建和发展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农业保险互助合作社。同时,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农业保险法规和优惠的扶持政策,为农业保险提供技术基础并加强对农业保险市场的监管。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是“九五”时期财政支农工作的根本任务;农业产业化是实现“两个增加”的重要途径;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是实现“两个增加”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重点保障乡村两级运转、农村义务教育、农村优抚、五保户供养、计划生育等支出,湖南省近几年来各级财政支农力度明显加大,但当前湖南财政支农面临着免征农业税后的困难、农业的多元投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应从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混合公共物品供给等三个方面完善湖南财政支持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确测度并优化财政支农绩效对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十分重要。在建立包含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的较为系统的财政支农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大陆地区26个省(区)2007-2011年的财政支农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部环境中的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是提高财政支农效率的有利因素,而农村基础设施状况对财政支农效率提升具有反向作用;在剥离外部环境和随机误差对效率值的影响后,财政支农效率整体呈现出下滑,但在样本期内,每年的效率值均呈上升态势,财政支农效果正逐步得到改善;按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0.9的临界值可将财政支农效率划分为4种不同类型,各省可以根据自身效率的不足,有针对性地从管理水平提高或生产规模改进两方面改善财政支农绩效。  相似文献   

14.
由于农业的弱质特征及农村金融机构的商业化改革,我国金融支农的力度明显不足,导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完善的金融支农机制,有利于疏通储蓄向农村投资的通道,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应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特点,构建起央行和财政的政策与资金作扶持、银行机构的金融服务为主导、保险与担保等机构充当后盾、资本市场提供补充服务的多元化金融支农机制。  相似文献   

15.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顺应现代农业发展潮流的必然抉择,其发展壮大迫切需要财政支农政策的重点倾斜和扶持。然而,基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标下的财政支持政策尚未完善,客观上影响财政支农政策的实施效果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因此迫切需要通过明确重点领域、完善政策框架、优化方式方法和健全配套机制等路径选择来改革现行财政支农政策,尽快实现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这样一方面有效提升财政支农政策的实施绩效,另一方面更好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壮大,加快我国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离不开财政的强有力支持;构建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支农的新机制,必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宏观调控作用。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发挥财政以“资”引“资”效应;调整财政支农结构,提高财政支出使用效益;完善财政保护政策,保持农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描述了湖北省财政支农力度和构成,并分析了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GDP比重的相关性。对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总产值序列的平稳性及相互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了检验,得出两者不存在协整关系的结论。最后,利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分析了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产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政府投入的财政支农支出属于投资的范围,而投资又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所以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必然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利用1978-2004年湖南省的统计数据资料,用一个修正了的C-D生产函数模型对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湖南省农业GDP相对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弹性达到0.33,1978-2004年间,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产出的平均贡献率则达到了46.73%.因此,为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湖南应该增加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并提高其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建空间相关加权项估计多边贸易重力模型,构造了以地理因素表征农产品特征的省区贸易开放度的工具变量,实证研究了中国省区财政支农投入对农业生产率及其构成的影响弹性。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财政支农显著偏低,但财政支农投入确实显著提升了农业劳动生产率;通过进一步分解劳动生产率,发现财政支农投入对资源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弹性为正且显著,而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弹性显著为负。表明财政支农发挥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持续增长的作用面临着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低和基础设施欠完善的强约束,未来应通过加强这两方面的投资助推农村经济组织创新来实现农业技术进步,条件不成熟时向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领域过度投资,极易陷入“拔苗助长”式的农业现代化的泥潭,降低了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加强财政支农支出监管 提高财政支农支出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我国全面小康,关键在于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农业是弱势产业,国家在注入大量的财政支农资金的同时,应该加强对财政支农支出的监管.使有限的支农资金落到实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当前我国政府存在着预算不太规范、支出结构不太合理、资金使用方式不合理和资金效益低下等问题.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加强财政支农支出监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