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阅读与作文》2007,(1):38-39
近代名学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确,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写景离不开抒情,既可寓情于景,又可融情于景,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写景,是为了创造气氛,衬托人物的内心活动、人物的思想感情。[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陈叔宝文学集团创作了大量的写景诗,主要包括宫廷游宴的写景诗、描写庭院和寺院的写景诗,还包括山水诗和描写城市风光的写景诗。在这些诗作中,除了在描写庭院、寺院等写景诗中夹带着普遍的伤感之外,其他则多表现为一种赏玩的态度、愉悦的情绪。这两种相反的情感取向集中反映了这一文学集团对美的极端珍视和冷静之后的深沉的悲哀。  相似文献   

3.
范崇简是范氏十三代诗文世家中期最有成就的诗人.综观其全集,描写山川景致、旅途感触的写景纪游诗占了所有诗歌的1/3,其纪游写景诗融山水之情于人生之旅,寓禅佛理思于山水之境,含清新画意于自然诗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颇高的艺术价值.对其纪游写景诗的研究,是了解诗人全部创作风貌的重要密钥.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与谢灵运均是在自己仕途不畅的情况下将情感转向山水田园。但是他们对政治的不同态度、对自身价值的不同认知使二人在写景诗的创作上显示出较大差异:诗人"徘徊"心态在写景诗中有着不同体现,贫士文人与富贵文人不同的身世背景使诗歌主题创作存在差异,在写景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上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写景诗是大自然的明镜,生活的牧歌,时代的剪影。它是通过丰满的美的形象来反映自然美和生活本质的。所以,写景诗也应该是诗的重要部类之一。盛唐写景诗是盛唐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一个侧面标志着盛唐诗歌空前繁荣的大好局面和丰硕成果。盛唐写景诗中的山水田园诗和边塞风光诗又是唐诗天国里的两颗光灿的明星,其中不少名篇不仅是祖国文学的珍贵遗产,而且作为无价环宝早已列入世界文学之林。  相似文献   

6.
梅岭诗漫谈     
(一)梅岭,又名大庾岭,在广东省南雄县与江西省大庾县交界处。自古以来为岭南与中原交往的主要通道。梅岭为五岭之首,连峰迭嶂,怪石嵯峨,林木茂密,极为险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远在秦始皇时就曾在岭上设关,名之曰“横浦关”。宋代重修关隘,改名“梅关”。明代再次重修,改名为“岭南第一关”和“南粤雄关”,并刻石分嵌关楼南北。岭南,开发较迟,历来被目为蛮荒之地,“溪行逢水弩,野店避山魈”(张祜《度大庾岭》)。而梅岭则被视为畏途,那真是“  相似文献   

7.
咏春诗漫谈     
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这是大自然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春天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春天意味着一个生气勃勃的开始。春天是最富有生命力的季节!所以,春天在人们的心中总是充满着浓浓的诗意。古往今来,人们总是喜  相似文献   

8.
闺怨诗漫谈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制度下,男女不平等体现在诸多方面。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外出或为官,或经商,或访友,或行旅,宦游天下,浪迹江湖;时间上或经春历冬,或三年五载,或更长时间。而女子则只能足不出户,锁在  相似文献   

9.
艺术之能迷人,是因它是美的。在艺术中,最能表现美的是诗和画,《三国演义》的造形、抒情、写景因富于诗情画意,故能给人无限的美感! 艺术,总具有自己民族的特点。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是诗之国,画之国;诗和画论都带有中华民族的色彩:诗“缘情”,情景交融;画贵“神似”,形神一致。《三国演义》是第  相似文献   

10.
人们对范成大的写景抒怀诗历来较少注意,是范诗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其实,他的写景抒怀诗内容很丰富,形式也灵活。既有对园林美景、名花佳木的细腻描写;也有对名山大川、奇峰险道的大笔挥洒;还有对田野景色、乡村习俗的深情歌唱以及时沦陷河山的缅怀等等。诗歌造境清隽,寄怀深远,蕴含着很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南朝诗人谢水朓以写山诗见长。他的山水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用词精工,描写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梁武帝萧衍曾高度评价谢朓的诗说:“不读谢诗,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美学里,有阳刚美和阴柔美的分野.前者如雷霆轰鸣,长风出谷;后者如云霞舒展,泉流幽咽.反映在文学上,就形成了豪放与婉约两种不同的风格流派.孙犁的小说较多地继承了阴柔之美,他往往用“生活的诗”和美来反映时代风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很多读者都有这样的感觉:孙犁的小说,象一幅水汪汪的淡墨水彩画和带露的鲜  相似文献   

14.
治学类诗歌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所独有的类型.虽说它是借助诗的形式谈治学之道,但由于诗人采用了形象的语言,有韵味的诗句,又用设比联类等手法去表达抽象的道理,因而仍有其可读性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赠答诗源于先秦时期,在汉代发展成熟,到了建安时期,由于社会、个人等因素,进入蔚然的勃兴时期。建安时期的赠答诗不仅在数目上有了客观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建安赠答诗中,赠答主体在与赠答对象沟通思想感情的同时,抒发带有强烈主体色彩的个人感情,诗歌风格刚柔并济,呈现出慷慨悲凉之美。  相似文献   

16.
离别是唐代诗歌中一个非常活跃的题材,但晚唐离别诗的情感与初盛唐存在鲜明的差异,它已不再雄健浪漫,自然飘逸,它的情感走向了悲愁、淡漠、闲适和清幽.究其原因,是时势的变化影响了晚唐诗人,以及诗风,加上变革后的儒、释、道的影响,晚唐离别诗已失去了壮大昂扬之气.  相似文献   

17.
离别的题材和爱情的题材一样,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我国古代的离别诗数量很多,尤以唐代佳作最众,质量最高,影响最大,流传最广.古人对离别看得很重.那时交通不便,路途难行,信息不灵,也许还有政治上的因素等等,一别多年,能否相见难以料定.因此,离别的主客双方常常难舍难分,大多如南朝江淹《别赋》中所说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但是江淹似乎说得太绝对了.诚然,离别的依恋是人之常情,但其感情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又因人、因地、因时、因事而异.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空、背景条件下所表现的离别之情也是有差…  相似文献   

18.
咏秋诗漫谈     
唐无名氏有句曰:“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宋人唐庚《文录》、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三引)意谓久居深山里的僧人不知道去数日历计算岁月时令,但只要看见树上落下一片叶子,便知道秋天已经悄然来临。一叶知秋,语本《淮南子·说山训》:“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相似文献   

19.
漫谈英诗汉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英诗汉译的难度、可译性、语言、内容和形式五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在盛唐诗人王维众多的写景诗中,色彩纷呈,但以绿色为主要基调,绿色在其写景诗里显示着作者内心深处的波动,倾诉着作者难以名状的的情韵,慰藉着作者倍受尘世煎熬的心灵,同时也使作者获得如水之禅心……总之,其写景诗中的绿色物化着作者本质力量的诸多方面,是作者生命体验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载体。究其写景诗绿色基调的成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