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义利之辨是中国书院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南宋时期朱熹、陆九渊、张栻等一些学者对此问题进行过论述,他们主张书院应以道义教育为重任,不可堕入利薮。南宋书院义利之辨对后代书院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崇义抑利的思想在后代书院薪火相传,结果使历代书院造就出了一批批以传播道德学术为职志的士人。义利之辨发轫于先秦时期,在中国社会广泛存在,中国历史上的义利之辨有崇义抑利、抑义崇利以及义利并重等多种思想主张。中国书院义利之辨中的崇义抑利思想不仅对昔日书院教育有着巨大贡献,而且对当今学校教育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戴金波 《船山学刊》2013,(3):177-178
目前对书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书院史研究、书院制度研究及书院文化研究等方面。《儒学.书院.社会——社会文化史视野中的书院》试图将书院置于社会文化的广阔背景之中,从社会文化史的视野对书院进行研究。内容涉及书院产生的社会文化环境、发展的社会动力、书院与学术及社会政治的关系、书院的祭祀文化、书院与地域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在研究视野上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3.
明代书院藏书虽然并无盛势,但一些特色和创新之处,多有肯定的地方,在我国古代书院藏书史上也值得称道.明代书院藏书规模虽小,但地域分布广泛,藏书多注重实用,书院刻书以丰富藏书,编制院藏书目,等等,都对推进藏书事业的发展极为有利.明代书院藏书管理制度日趋成熟,出现了较为正规的图书管理条例,涉及图书的收藏、修正、保管、借阅等方面,确保了书院藏书功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4.
石鼓书院是一座历经唐、宋、元、明、清五朝的千年学府,在我国古代书院史、教育史、文化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但不幸的是,1944年6月,却毁于日军炮火。2006年6月,衡阳市政府重修石鼓书院。  相似文献   

5.
元朝廷对社会教化很重视,采取各种措施兴建、保护教育机构,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教育系统.元代书院官学化主要从扩大受教育士子范围、增强官方意识形态对士子的影响、为书院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吸纳保全名师硕儒等方面有助于发挥书院作为教化核心之一的作用.当然,元代书院官学化对书院也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但无碍书院官学化趋势的继续加强.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在自身的发展历程中,都需在借鉴其它组织形式、同一组织形式的其它模式和它自身前期发展的基础上不断超越,形成特色才具有生命力.中国书院的兴衰则充分展现了这一历史理性.书院在学风和组织管理方面有特色时,它则处于兴盛时期;书院自身衰败蜕变、严重官学化时,它就处于衰落时期.这对我国当前大学发展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调研了江西部分书院遗址的现状,发现有独立存在、坐落于村落、坐落于学校等几种情况,大多破败凋零.江西书院遗址有特殊文化价值:儒学教育的“道场”,尚学敦教的园地,教育传承的见证,古代教育和革命教育结合的基地,有着自然与人文融合的独特景观.本文认为要从杜绝拆毁破坏,依托学校保护,建设地方文化中心,探索改造新农村的新路径,开设传统文化讲堂,进行特色旅游等方面对书院遗址进行保护利用,为发展和繁荣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8.
书院不仅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教育组织,而且也是重要的文化传播组织.书院的传播活动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传播空间上实现了从私密性到公共性的转变;二是传播层次上实现了从知识生产到学术谱系的提升;三是传播理念上实现了从个体教化到社会教化的延伸.书院传播活动的发展,是其立足于地方社会和获得制度化赓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宋明书院赋的发展与理学密切相关。书院是宣讲理学的场所,理学是书院教育的基本内容,二者相辅相成,盛衰同命。宋明理学家对书院的创建、兴复以及传播理学理想的精神使命,直接影响到书院赋的情感走向:叙说书院兴衰,并将之与圣道传承、世道人心相联系,表现出浓厚的忧道济世情怀。书院赋渗透着浓烈的朱子情结、道学情怀和对理学传统的忠贞维护。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书院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朵奇葩。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中国的书院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教育制度在明清之际传入日本,尤其是《白鹿洞书院学规》对日本私学的发展影响深远。日本私塾咸宜园是江户时代最大的汉学塾,虽然它不具备书院祭祀、藏书等功能,但深受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影响。无论是中国的书院还是日本的私塾都实行开放政策,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注重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结合,并且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刻苦钻研学问来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11.
历史悠久的徽州书院是徽州地区的重要教育场所和文化符号,明清徽州书院数量众多,有其独特的办学和经营管理特色,具有极大的魅力.源远流长的徽州书院极大的推动了历史上徽州文化的大发展,同时对后世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应方淦 《晋阳学刊》2006,(4):97-101
自书院诞生之日起,其与科举的关系就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众多书院一直游离于科举之外。及至明代中后期,书院与科举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随着政府对书院控制的加强,书院的举业化程度也日益加深,逐渐沦为科举的附庸,其身上原有的光彩也因此而日渐黯淡。  相似文献   

13.
书院的产生与南宋书院的发展周群华,萧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一种教育机构,它不同于一般私学,更不同于官学,从宋初到清末一千年间,书院时兴时废,在不同时期,其情况和特点也不同,它是时代的产物,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曾起过很大的作用。然而,书院是如何产生?它在...  相似文献   

14.
民办书院占南宋书院的多数,乡先生开门授徒,应聘教馆,已普遍存在.古已有之的“乡先生”的教书职业化,身份平民化了.这种进步的变异,在江西表现得很明显.民办书院有多种式样,乡先生出身贫寒,教生徒,得“束修”,或以此终生,或奋力再考,挤上仕途.他们传授经史,诠释儒学,践行道义,表率后辈,在培养人才、发展教育、普及文化中做出了...  相似文献   

15.
人们从来认为宋代书院只有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研究发现,宋代书院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以及齐备的休闲设施,吸引着休闲者前往旅游观光、会友访亲、论文谈诗、喝酒品茗.宋代书院建设者也有将书院建成兼具休闲功的自觉,因而使宋代书院具有公共休闲场所的性质和休闲的功能,但书院休闲尚无市场化经营的痕迹.  相似文献   

16.
肖永明 《中州学刊》2006,(2):170-172
中国古代书院虽然起源于民间,但在书院发展过程中,来自官方的力量却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一局面的形成,固然与来自最高统治权力的政策导向有关,但与历代各级地方官员对书院的积极支持、促进无疑是分不开的。他们支持书院发展的动机大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一、儒生本色与情感倾向;二、经世追求与救世情怀;三、职责意识或取悦邀宠的心理。  相似文献   

17.
吴超  张之佐 《船山学刊》2006,(1):169-171
本文对2003年书院研究状况进行归纳、分析,认为2003年书院研究有其如下特点:对书院管理的研究较为突出,对西部书院研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乡村书院和家族书院的研究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8.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是官学的补充。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的办学形式,为历代教育家所取鉴。通过对它的产生与发展的分析,可以了解书院在中国封建社会各朝代的规模、兴衰以及对当朝政治的影响,从而了解书院在中国古代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及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9.
观澜书院是湖南传统家族书院,创建于北宋年间,经元、明、清、民国乃至20世纪80年代,这所书院一直存在,可称之为"千年家族书院"。但是,对这所在许多关于中国书院史、教育史的论著中都有提及的书院,学术界却未进行过深入研究,致使许多相关问题模糊不辨,甚至舛误丛生。本文根据实地考察,并结合发现的文献资料进行考证,以求廓清史实,为中国书院史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凤林书院草堂诗余>是宋末元初的一部词选,所选多为江西词人词作,厉鹗据此提出了"凤林书院体"和"江西词派"的概念.对于凤林书院体的风格特点,学者们大多认为是"接近干苏辛一派词的风格",但从该书所选词作的选调用韵、用典和用字等几个方面来看凤林书院体与"稼轩词风"的关系,可以发现,它与辛派词人的豪壮词风差异较大,有些地方接近于张炎一路格律派词人,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