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GO精神所体现出的人性、人道、公义和文明性,使得NGO成为改良甚至重构传统的政府、市场两维体制,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分工协作的现代三维体制的重要能量和重要方式。同时,在中国从传统管制型社会向现代自治型社会转型的过程中,NGO还充任着现代文化的传播者、公民意识的培养者,志愿精神的重要建者等角色。  相似文献   

2.
任竹青 《现代交际》2011,(10):15-16
志愿精神作为一种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诸多理论上的契合点: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统一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具有一致性的,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机结合的典范,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价值取向。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并促进志愿精神的深入发展,他们共同致力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志愿精神和公共精神是精神的重要形式和伦理体现,两者在内容上解析了不同实践领域的各自内涵,在形式上都具有精神的总体性样态,公共精神是志愿精神培育的内核:志愿精神和“公共精神”的价值内涵和实践指向具有一致性.公共精神对于解决当前我国志愿精神生成过程中的现实问题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解析志愿精神与公共精神的关系,可以明晰志愿精神培育的实践指向。破除志愿精神培育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大地震震醒了中国的很多NGO,一种由爱国主义、公民权责意识以及志愿精神共同构成的责任感推动着众多NGO投入到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中去。在这一过程中,NGO和政府、企业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进行了密切的合作,NGO之间也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广泛联盟,NGO和志愿者之间更是形成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合作前所未有地被广泛接受和发育。  相似文献   

5.
志愿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代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它体现了志愿者共同的价值目标和行为准则。大学生是当前志愿者队伍的主要力量,也是今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对其进行志愿精神的培育是鼓励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社会价值的内在要求。针对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所存在的难以内化、难以保持等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寻求对策,不断强化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着力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社会结构由深刻变革的阶段走向一个逐渐趋于稳定、逐渐定型化的过渡时期.新旧信仰体系交替时期出现了真空期,随之也出现了青年信仰危机与信仰缺失的现象。“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是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力量,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更是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志愿精神既传承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又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青年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不仅为社会和他人提供了帮助,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思想境界得以升华与发展。志愿精神的培育是帮助青年走出信仰危机、提升自我切实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NGO精神所体现出的人性、人道、公义和文明性,使得NGO成为改良甚至重构传统的政府、市场两维体制,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分工协作的现代三维体制的重要能量和重要方式。同时,在中国从传统管制型社会向现代自治型社会转型的过程中,NGO还充任着现代文化的传播者、公民意识的培养者、志愿精神的重建者等角色。  相似文献   

8.
NGO精神所体现出的人性、人道、公义和文明性,使得NGO成为改良甚至重构传统的政府、市场两维体制,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分工协作的现代三维体制的重要能量和重要方式。同时,在中国从传统管制型社会向现代自治型社会转型的过程中,NGO还充任着现代文化的传播者、公民意识的培养者、志愿精神的重建者等角色。  相似文献   

9.
NGO精神所体现出的人性、人道、公义和文明性,使得NGO成为改良甚至重构传统的政府、市场两维体制,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分工协作的现代三维体制的重要能量和重要方式。同时,在中国从传统管制型社会向现代自治型社会转型的过程中,NGO还充任着现代文化的传播者、公民意识的培养者、志愿精神的重建者等角色。  相似文献   

10.
NGO精神所体现出的人性、人道、公义和文明性,使得NGO成为改良甚至重构传统的政府、市场两维体制,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分工协作的现代三维体制的重要能量和重要方式。同时,在中国从传统管制型社会向现代自治型社会转型的过程中,NGO还充任着现代文化的传播者、公民意识的培养者、志愿精神的重建者等角色。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对志愿精神的准确把握和深刻体认是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所面临的障碍性因素主要包括:大学生对志愿精神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志愿服务没有内化为大学生长期自觉的行为,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运行模式趋于行政化,以及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化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不足。因此,深刻理解并广泛推广志愿精神的现代涵义、尊重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的一般规律、加强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专业化管理以及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化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对于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NGO生存实录     
NGO精神所体现出的人性、人道、公义和文明性,使得NGO成为改良甚至重构传统的政府、市场两维体制,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分工协作的现代三维体制的重要能量和重要方式。同时,在中国从传统管制型社会向现代自治型社会转型的过程中,NGO还充任着现代文化的传播者、公民意识的培养者、志愿精神的重建者等角色。  相似文献   

13.
1830年,法国学者托克维尔在美国访问期间,感受到美国社会中存在一种独特的志愿精神。他认为正是因为美国在政府、企业之外还存在一个强大的非政府组织(NGO)才造就了美国的繁荣。NGO的原动力是志愿精神,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区服务高标准、规范化和纵深化的发展,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所体现的“壮区精神”概括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人道主义精神.尊重人、关心人,敬老爱幼,关心帮助孤独和残疾人,为他们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公平的竞争环境,唤起全社会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这种人道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区服务所体现的主要精神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种精神又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它已经不再是施舍、恩赐的同义语,而正在成为一种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社会性的献爱心活动.受助者首先得到的是同情和爱心,同时也得到一定的物质或精神方面的帮助;援助者给予的首先也是同情和爱心,同时也得到了思想的净化和道德的洗炼.就是说,受助方和援助方在这种活动中都得到了道德水准的提高和思想境界的升华,这必将有利于修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利益观念,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草根NGO之惑     
1830年,法国学者托克维尔在美国访问期间,感受到美国社会中存在一种独特的志愿精神。他认为正是因为美国在政府、企业之外还存在一个强大的非政府组织(NGO)才造就了美国的繁荣。NGO的原动力是志愿精神,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多年的历史实践证明,NGO发育程度是衡量社会自治与活力,衡量公民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而高效和廉洁的政府、创新和规范的市场、健康和有活力的公民社会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三大基石。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与弘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向世人展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和当代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现时代,高校如何在大学生中培育、弘扬、传承志愿精神是要关注的课题。对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调研.有助于了解当前高校志愿精神培育和弘扬情况。培育大学生的志愿精神,就要重视发挥志愿服务和志愿精神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建立良好的志愿服务组织和管理机制,创新培养和弘扬志愿精神的载体和形式,提升志愿服务组织者的专业水平,完善志愿服务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汶川地震救援中,NGO(非政府组织)的行动之迅速是出人意料的。众多NGO和志愿者的集体参与,迅速形成了公民社会的规模效应。在这一过程中,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一种由爱国主义、公民权责意识以及志愿精神共同构成的责任感推动着众多NGO集体行动,并在行动中形成合作。  相似文献   

18.
杜玉荣 《职业时空》2008,4(7):85-85
一、图书馆职业关怀的意义职业关怀是指在本职岗位上,体现以人为本的职业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其核心内容是重视通过职业来体现对人的关爱和理解,营造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激励人的主观能动行为和创造性。图书馆职业关怀是指,在图书馆管理中强调由“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弘扬职业精神,倾注职业情愫,为读者创造一个优雅生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导刊》2010,(20):41-41
北京市东城区积极落实北京市“九养”政策,将精神关怀作为重点工作之一,紧紧围绕老年人、残疾人的精神服务需求,组织动员社会力量,按照政府购买服务和志愿服务相结合、专业服务和日常关怀相结合的原则,实施“1113”精神关怀工程,即搭建1个精神关怀服务平台;引入1批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街道层面建立1个心理健康咨询站;培育由社区心理健康辅导员、社区志愿者、养老(助残)员组成的3支专、群结合的服务队伍,建立了覆盖全区的养老(助残)精神关怀服务体系,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精神慰藉和心理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20.
志愿精神的匮乏,使得我国大学志愿服务的内在动力不足,大学志愿服务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探讨志愿精神内涵的基础上,从我国大学没有真正理解志愿精神、缺乏自觉性、志愿者组织行政化、缺乏激励机制等方面,对我国大学生志愿精神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给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