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启蒙运动思想史上,无论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鲁迅都占有着特殊的地位。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由早期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还在于他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人们只是在“五四”时期才能具有的那种思想和见解。他的启蒙思想在当时的中国,是远远地跑到了他同辈们的前头。 鲁迅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在思想文化战线上,他代表着全民族的大多数,始终是 “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他是新文化运动最伟大最英勇…  相似文献   

2.
赵民 《社科纵横》2005,20(6):15-16
对《莱茵报》时期马克思的利益观不应有所忽略。在该时期,马克思以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的身份揭露、抨击和谴责了普鲁士国家特别是普鲁士莱茵省议会在利益问题上的言行,从而促使他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至今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然也有其特有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无产阶级领导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下称《分析》)中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问题,有不少专文做过论述,综合起来是两种意见:一,没有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论据是:1925年12月第一次发表时,只提“做了民族革命运动的主力”,“领导力量”是1951年编《毛泽东选集》时添加的,“主力”不等于“领导力量”;当时的另一篇文章中,还称“革命的国民党为领袖”。二,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或者说,没有明确提出、但已经包含和具备了这种思想。论据是:“主力”和“领导力量”含义相近或相同,当时他入文章中就有通用的例子;称“革命的国民党为领袖”是一种策略;稍后,便明确提出“进步的工人阶级尤其是一切革命阶级的领导”。(为方便计,本文将这两种意见分别称为“否定论”和“肯定论”) 但是,两种意见都存在欠缺。笔者认为:《分析》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但具备和包含了领导权思想。其所以没有明确提出领导权思想,是因为《分析》是在承认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前提下正面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共产党领导革命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1842年10月15日马克思就任《莱茵报》主编。新主编面临着两个方面的干扰:一方面是总督冯·沙培尔在时刻监视着报纸的动向,不断向柏林报告报纸“变得越来越恶劣,越来越敌视政府”;另一方面则是“自由人”团体。这是一伙青年黑格尔派,他们之中有布鲁诺·鲍威尔、埃德加·鲍威尔、布尔、梅因·施蒂纳等等,这些人都是马克思的熟人,是《莱茵报》的经常撰稿人。但是,他们那种政治浪漫主义,那种恃才傲物的气势和狂妄的自我吹嘘,招致了马克思的反感。马克思以严肃的政治斗争的责任感,坚持捍卫《莱茵报》的民主主义路线,坚持哲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而“自由  相似文献   

5.
科学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科学共产主义,名副其实的科学的政治经济学——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创立和形成的历史过程的最重要成果。马克思和他的天才战友恩格斯在其智力活动初期,既不是唯物主义者,也不是共产主义者。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1841)的前言中断言,“唯心主义不是臆造,而是真理。”只是到了1842年,在马克思发表在《莱茵报》的文章中,才发现了他的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过渡、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雏型。1844年,在  相似文献   

6.
肖灼基同志著的《马克思青年时代》(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是第一部由中国人写的马克思传记著作,也是一本1848—1849年以前的马克思思想发展史。它阐述了马克思青年时期的革命实践活动和思想发展,并把马克思的革命实践和理论著作密切结合起来,叙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逐步形成和发展。书中对一些问题作了新的探讨,立意新颖,结构严谨,内容丰富,文字精练,有一定理论深度和学术价值。作者注意把马克思的革命活动和理论创造结合起来。本书第三章分析马克思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转变时,强调参加工人运动,直接与工人结合的作用。作者指出,马克思在1843年到巴黎后不  相似文献   

7.
卢布尔亚那“共产主义者”出版社1984年出版了G.斯塔尼契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政党理论的发展》一书。该书从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全书共8章,702页。作者在序言里阐述了自己研究这个课题的方法论定义。该书前3章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无产阶级的组织原则和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之前的实际组织经验。第五章《第一国际诞生期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论述实现无产阶级政党革命作用的经济前提。最后3章探讨阶级、革命和民主以及国际主义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最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关于社会革命的科学理论。中国先进分子为了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经过千辛万苦,才找到马克思主义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最好的武器。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同时又对马克思主义作了伟大的贡献和发展。一马克思的学说开始传入中国,是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在中文报刊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和马克思名字的,是外国传教士主办的《万国公报》。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用他毕生的精力来研究政治经济学,这并不是为了满足某种抽象思维的爱好,也不是单纯出自道德学上的愤慨和怜悯,而是为了解决苦恼着他的历史之谜和理论之谜,为了认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为了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为了完成无产阶级以至全人类的解放事业。马克思本人在他1859年1月为《政治经济学批判》所写的《序言》中,曾经回顾了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和历程。他说他原来学的专业是法律,但他只是把它当作哲学和历史的辅助学科来研究的。1842—1843年间,当马克思作为《莱茵报》的主编,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在莱茵省议会就林木盗窃和地产析分开展讨论时,当时莱茵省总督冯·沙培尔就摩塞尔农民的状况同《莱茵  相似文献   

10.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的共同著作。恩格斯不仅对《资本论》第二、三卷的编辑和出版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而且对《资本论》全书的创作,以及对《资本论》的传播、捍卫和发展都有着伟大的贡献。实际上,恩格斯是《资本论》创作的直接参与者和最终的完成者。本文拟从下列几个方面探讨恩格斯对《资本论》创作的贡献。恩格斯与马克思共同创立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研究政治经济学,才使政治经济学发生革命。《资本论》的创立是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11.
即将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44卷有一篇马克思写的文章:《1872年夏总委员会批准的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和组织条例草案》.这是一个维护无产阶级建党学说和组织原则的重要文献,它简明扼要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组成独立政党的必要性,指出了无产阶级组织内部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并且规定了具体的实施措施.这篇文章对于健全和巩固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加强组织纪律观念,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从《莱茵报》以来,马克思为了寻求解开社会之谜的钥匙,历经了千心万苦,终于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向人们批露了他已经找到了解开社会之谜的钥匙,这就是共产主义。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共产主义进行了探索论证,成功的绘制了科学共产主义略具雏形的蓝图,找到了解开社会之谜的钥匙。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思想,无论在科学共产主义和全人类的历史上,还是在今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上,都有着光辉的历史地位、理论价值和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史研究的新视野──评西村成雄《中国的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王桧林,朱汉国一、“革命”观念的转换与“国家”概念的提出西村氏是近年来日本学术界很有影响的一位中国现代史专家。80年代以来,他相继出版了《中国近代东北地域史研究》、《中国民主与自由的轨迹...  相似文献   

14.
苏联三十年代的优秀革命文学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由我校俄语系重新翻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已出版。现将新译本的《前言》转载如下。《前言》是由大庆采油三部部分工人和我校中文系七三级工农兵学员、革命教师合写的。标题是本刊编者加的。 “世界历史始终不渝地走向无产阶级专政,但它所走的远不是平坦笔直的大道。”①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史册上,载录着无数革命者的丰功伟绩,凝结着千百万烈士的鲜血。 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党培育的无产阶级战士─—尼·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顽强的革命精神和烈火般的革…  相似文献   

15.
一九五一年《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出版时,出版委员会为每篇文章作了题解和注释。实践证明,这对于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及其内容,是人有裨益的。大部分题解和注释是写得好的,但也有个别的写得并不符合历史实际。《毛泽东选集》的首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的题解,就是其中之一例。题解写道,“毛泽东同志此文是为反对当时党内存在着的两种倾向而写的。当时党内的第一种倾向,以陈独秀为代表,只注意同国民党合作,忘记了农民,这是右倾机会主义。第二种倾向,以张国焘为代表,只注意工人运动,同样忘记了农民,这是‘左’倾机会主义。”《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最先发表在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一日出版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司令部主办的《革命》半月刊第四期上。一九二六年二月一日出版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农民部主办的《中国农民》第二期转载了此文。后经过修改,又发表于一九二六年三月十三日出版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第五集第一一六、一一七期上。现在要探讨的问题是:毛泽东发表这篇文章的前后,即一九二五年末到一九二六年春,党内是否存在着以张国焘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当时的张国焘,其主要错误倾向是“左”倾机会主义,还是右倾机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哥达纲领批判》诞生以来,已经整整一个世纪了,一百年来,这部光辉文献照耀着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战斗历程。当年,马克思在与拉萨尔机会主义路线论战中,写下的这部不朽名著,严厉地批驳了《哥达纲领》各种谬论,在痛斥“自由国家”的拉萨尔信条时,再次科学地、精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宝贵财富。今天,我们重读《哥达纲领批判》,认真领会马克思对“自由国家”的剖析、批判,加深对毛主席关于“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变修正主义”这一教导的理解,对于反修防修,坚持…  相似文献   

17.
作为马克思哲学建树的起点,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基于对当时德国理论和实践困境的回应,通过比较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这两位古希腊哲学家自然哲学之差别,彰显了伊壁鸠鲁自然哲学中的自我意识哲学维度,曲折地表达了自身对个性自由的追求和向往。但此时的马克思仅仅把现实中存在的困境理解为人的自由的自我意识匮乏的结果,因而试图诉诸自由的自我意识的自觉与升华来达及人的自由的实现,最终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路。  相似文献   

18.
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83年第5期刊登了苏共中央直属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关于《卡尔·马克思的新材料》的文章,同时第一次全文发表马克思的亲密朋友、志同道合的同志劳兰·达尼埃尔斯给卡尔·马克思的9封信。文章指出,这些信的片断曾发表于俄文版《马克思、恩格斯与第一批革命无产者》(1961年,莫斯科版)。信的全文将发表在苏共中央直属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准备出版的原本各种语言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3部分。  相似文献   

19.
据说西方的一些“马克思学”学者在马克思1844年前后的著作中,发现了一个和写《资本论》那个马克思全然不同的马克思。并从而认定,世界上还有另外一种马克思主义。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S·胡克说“马克思第二次降世的时候,不是以《资本论》作者、风尘仆仆的经济学家的姿态出现,也不是作为革命的无裤党、具有鼓舞力量的《共产党宣言》的作者出现的。他穿着哲学家和道德家的外衣走出来,宣告关于超阶级、政党或派别的狭隘界限的、人类自由的消息”。所谓第二次降生,指的是马克思1844年前后的早期著作的发表。为什么他们这么说呢?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不朽著作《共产党宣言》中,明确地写道;“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历史发展的进程,雄辩地证明了这一光辉论断的无比正确。从十六世纪算起,世界资本主义已经有五百年的历史了。今年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堡垒美国建国二百周年,同时又是资产阶级经济学两部著名代表作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出版二百周年以及约翰·梅·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出版四十周年。这两部著作是在不同的时代和历史条件下问世的,它们所起的历史作用也不尽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