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电子签名、电子合同和电子认证的法律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瓶颈"问题,其中,电子认证法律制度可以解决网上交易的信用安全问题,其法律关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包括多种类型,主要涉及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主要是电子认证机构)、电子认证申请者(主要是电子签名人)、电子认证验证者(即电子签名依赖方)以及电子认证注册管理机构(简称RA)相互之间的民事权利与义务关系;所涉民事法律责任包括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及其限制,采取过错推定归责原则。同时,对目前一些现实问题,尚需思考和完善,比如,电子认证标准不统一、电子认证服务业规则不规范、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普遍存在等。  相似文献   

2.
电子认证是保障网络及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河北省电子认证工作现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创新政府监管,加强人力、物力投入,鼓励开展跨省、跨境互认,推动电子认证服务创新升级,开展跨地区、跨行业电子认证协同,共建全国性密码与密钥基础设施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电子数据交换(EDI)作为一种新型国际贸易方式,是国际经贸不断深化与科技飞速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探讨EDI合同应用中产生的电子签名有效性及电子认证法律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论电子签名的法律功能与法律效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签名的法律功能包括鉴定签名者的身份、表明签名者对电子数据内容的认可以及确保原始文件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其功能首先可以通过工作流程、技术环节与电子认证等方式来实现。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是要解决电子签名的合法性、有效性问题,明确电子签名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电子签名的法律功能包括鉴定签名者的身份、表明签名者对电子数据内容的认可以及确保原始文件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其功能首先可以通过工作流程、技术环节与电子认证等方式来实现。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是要解决电子签名的合法性、有效性问题,明确电子签名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电子商务安全的立法问题初探——兼论WTO与电子商务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易安全问题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首要和基本问题。法律保障电子商务安全比技术安全保护措施更具根本和终局意义。电子商务安全的法理基础在于防范市场交易风险、贯彻商法交易安全原则、满足人性的安全需要。电子商务安全的法律制度包括网络和信息安全、数据电文、电子签名、电子认证和电子支持等安全制度,对此,应采取适宜的立法模式和切实的实体和程序立法保障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大发展中,相伴而生的网络犯罪日显突出.由此而发生的证据学的一个新领域--电子认证日益被人们所关注和探究.为此,力求对电子证据的性质、提取和采信条件中进行较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电子认证和电子证据鉴定合一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电子认证若干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数字签名是电子交易双方身份予以识别而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技术。而电子认证又是对数字签名及其使用人的可信度进行验证的有效手段 ,其目的在于维护电子交易安全。电子认证的主要问题包括认证机构的设置、职能及责任等。  相似文献   

9.
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电子签名法》首次赋予可靠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并明确了电子认证服务的市场准入制度。《电子签名法》的出台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里程碑,它的颁布和实施必将扫除电子签名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其他领域中应用的法律障碍,改善我国电子签名应用的法制环境,推动我国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二战"以来,随着电子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电子商务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这对法律上的合同制度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如合同的形式、电子认证、合同的成立与履行及电子支付等.在合同成立方面,向来存在英美法系的投邮主义和大陆法系的到达主义两种不同的制度,电子商务的发展大大缩小了二者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使二者渐于趋同.本文拟就电子商务对合同成立制度的影响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法律变革与发展关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的全球化进程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以史无前例的态势推进,不过最终的效果如何还要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就中国而言,要想在这一进程中使本国法律的变革与发展能合乎时代的要求,关键还在于处理好法律全球化与多元化、法律全球化与西方化、法律全球化与本土化、法律全球化与传统法律文化、法律移植与自我创制以及法律的独特性与协调性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法律的个体内化就是法律信仰形成的心理过程,其包括法律认知、法律情感和法律意志等三个方面。法律认知过程中,经过法律感知、利益感受、价值认同等环节,主体获得一定的法律知识,形成一定的法律观念,产生一定的法律理想。主体在获得法律知识、形成法律观念、产生法律理想的过程中,体验着一定的法律情感,也表现出一定的法律意志。在法律个体内化的基础上,主体会形成一定的体现其精神面貌的稳定的个性心理,这就是法律人格。  相似文献   

13.
法律实效指谓法律的实际功效或效果,法律效力指称的是法律的国家强制作用力,法律实施蕴涵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贯彻过程,而法律实现诠释的则是法律的目的、要求、功能和价值的实现。法律实效是法律效力的条件,法律效力是法律实效的源泉。法律实效着眼于状态,法律实施偏重于运行的过程。法律实效表征的是"点",法律实施囊括的是"段",而法律实现则是"段"和"点"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相似文献   

14.
既有的三类法律推理概念失之过狭,这是由于它们对法律推理本质的认识不够准确。法律推理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而非权威性的制度实践;它包含法律事实的发现和认定、法律规范的获取和证立以及根据法律事实和法律规范对法律结论的推导等内容。故而,法律推理是人们在解决法律问题时,根据证据等信息并在与法律规范的调适中发现和认定法律事实、获取并论证法律规范,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和论证法律结论的一种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5.
The rise of leg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China's legal practice will bring many challenges to legal professionals. Low-end legal profession will be replaced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eg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ll bring some difficulties to judicial work and legal research. Legal professionals must master various legal methods, learn to use common sense and reason in legal work, and master certain basic knowled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legal profession in the era of leg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refore, the law education in China should be reformed and adjusted in order to cultivate legal talents adapted to the era of leg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irstly, the education of legal method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from the aspects of curriculum, textbooks and teaching methods; secondly, the education of common sense and reason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legal education; finally, the education of basic knowled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should be added to the legal education to train compound legal talents.  相似文献   

16.
法律移植是世界法律发展中的一个常见现象。从法律移植对于法律形式化、法律价值理念的现代化和法律的效益化三者的推动出发,可以看到法律移植对于法制现代化的积极意义。法制现代化是当代中国移植外国法律制度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7.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法律后果界定为法律规范的逻辑构成要素,不仅与法律规则和法律部门的划分理论相矛盾,而且与立法、执法和司法实践相冲突。法律后果中应包含奖励,有肯定性法律后果和否定性后果。规范适用的条件应是法律规范的逻辑构成要素。法律后果要素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只由规范适用的条件(或称为假定)和行为模式(或称为处理)构成。  相似文献   

18.
法人制度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公司法人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主体要素,法人的独立人格又是法人制度存在的灵魂要素。法人制度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但是也大量存在着假借公司法人之名的侵害公共和他人利益等行为。当法人格被滥用时,对法人格的否定就成为必要。文章以关于法人本质的实在说和拟制说为分析的双重视角,通过剖析法人拟制的法技术操作的“分”与“合”的过程,以法益平衡的要求来阐明法人格的否定的法理,以及适用法人格的否定在我国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法律责任是法学理论的核心概念,历来众说纷纭。法律责任分为一般法律责任和特殊法律责任,法律义务也分为一般法律义务和特殊法律义务,而一般法律责任其实就是特殊法律义务,特殊法律责任则是一般法律义务。  相似文献   

20.
法律价值是法哲学研究中一个争议颇多的问题,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否定法律价值的客观存在,单纯从客体角度研究法律价值,混淆“法律价值”和“法律的作用”。本文立足价值哲学的视角,运用价值哲学的方法,认为法律价值的存在是法律价值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主体性进路是法律价值研究的主要方法,“法律价值”不同于“法律的作用”,法律价值的实现是法律主体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