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语》中的"忠""恕"一般被后人理解为"为仁之方",从而成为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原则。在形式上,"忠""恕"从两个侧面规定了以"立人"和"达人"为目的的成德的行为要求,但在伦理实践中,"忠""恕"却需要"爱人"这一道德情感促成两者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忠"所表现的"笃实"与"恕"所表现的"以己度人"等特征都是因为有"爱人"作为其内核。因此,"忠""恕"的道德动力才能发生,有关"忠""恕"的道德行为才能实现。"忠""恕"的上述特色与孔子始终注重伦理生活中的道德自觉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成才与就业》2015,(Z1):85-89
小知识:压岁钱的由来传说古时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出来,专门摸睡熟小孩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也会变成"祟"。当时嘉兴府有一户管姓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十分疼爱孩子。在一个年三十晚上,为了防止"祟"来侵扰,这对老夫妻一直逗孩子玩,他们用红纸包了几枚铜钱,包了拆、拆了包。但孩子玩累还是渐渐睡着了,这对老夫妻便把包好的八枚铜钱放在孩子枕边。半夜里,一阵阴风吹过,"祟"来了,他正要摸孩子  相似文献   

3.
韩非基于战国时期的历史条件,对前人"忠"思想做了批判总结,并从法家立场出发,对"忠"规范做了新的界定,使得原本内涵相当丰富的"忠"规范在他这里几乎完全归结于"忠君",而且,他还将"忠"规范纳入"法"的轨道,强调重视"忠",但更应"明法","忠"法"并举思想对秦国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君本论"忠"思想一提出,立即得到统治阶级热烈欢迎,在中国推行了两千余年.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霍邱县"女忠祠",建于明末崇祯年间,1943年6月,霍邱县城内镇居民刘嵩庭检举该镇青云保保长郑中华伙同该镇居民黄尧峯盗买、盗卖公共建筑物"女忠祠"。后因检举人与被检举人之间有"私仇",加之该"女忠祠"的公共建筑区与私人建筑区划分不明,另外又牵涉检举时间与实际买卖立契时间相去甚远,由是酿成此案持续近一年之久。霍邱县"女忠祠"案,揭示了道德、法律与公产争夺之间的复杂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该时期政治变迁对私人经济领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9月5日"新地带——欧阳世忠摄影展"在摄影师的家乡苍南县举行,这是欧阳世忠从事摄影近十年,实现艰难转型之后的一次集中展示。在摄影朋友的口中,欧阳世忠是一个勤奋的人,执行力超强的人。再加上他深厚的美术设计、书法和装潢功底,所以在强调形式唯美的沙龙摄影赛事中攻城拔寨就一点不足为奇了。2010年欧阳世忠开始他的摄影艰难转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洪洞县境内的明应王殿元代戏剧壁画,即"忠都秀作场"壁画,历来被视为研究元杂剧的重要文物证据之一.文章从戏剧图像形式以及忠都秀壁画作为娱神戏的这一特定条件,重新考察了这幅壁画所包含的戏剧内容,认为以往将其视为元杂剧图像的论断并不充分,它更可能表现的是元代民间的词话搬演形式.  相似文献   

7.
笔者从贞、孝、忠的源起、沿革及功能入手,研究三者从个人德行到政治伦理的转变过程,认为它们因具有秩序功能而被皇权纳入政治体系。秩序无疑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的,那么公权力在维护秩序的时候,是否应该受到限制,民众的私生活是否应该独立于公权力之外,则是被政治化的贞、孝、忠留给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皇权政治背景下的奇特景观:忠文化与关羽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忠文化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以后的历代统治者为维护君主专制的大一统政治体制,采取各种手段,大力推行"忠君"文化,倡导关羽崇拜是其重要环节。历史上,关羽一度是以"义""勇"形象出现在世俗社会中的。后来被塑造成"忠"的典型而加以顶礼膜拜。明代对关羽的崇拜被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清代则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在上演了最后的疯狂之后,忠君文化终于伴随着民主革命的胜利而谢幕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9.
《淮南子》一书蕴涵着丰富的用人伦理思想,该书以"道"为宗旨,就选才任人的必要性和基本立场、选才的标准、用人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诸多论述。强调管理者必须乘众人之智,而不专己之能;在选才用人时应该公正无私,"贵正尚忠",以德为重,知人善任,"能当其事","不究小过"。这些思想对于建构有中国特色的人事行政理论、优化人事行政运行机制均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一场在海外社交媒体发生的"表情包大战",让人感叹表情包的作用,已经强大到可以用来"骂人"了。"骂人"其实是"表情包"的基本功能之一,这次"表情包大战"的看点在于,它升华了表情包,让其成为不同观点、不同思想的承载工具。照此发展下去,大胆  相似文献   

11.
潮汕历代各种地方志记载了唐代为国死难名将张巡、许远"双忠"居然在非亲非故非殉难之地的潮汕地区享祀的现象。历任地方官员和乡贤的立庙祭祀、民间的造神呼应、文人的歌咏唱和共同把"双忠"崇拜推向高潮,形成了一股风靡潮汕地区的"双忠"崇拜之民俗文化热。  相似文献   

12.
先秦是儒家忠德发展史上的整合与创建时期,主要代表是孔子、孟子、荀子。他们的理论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从德性伦理学角度来看,先秦儒家把忠德整合为"德之正也"、"令德"、"全德",使忠德成为众德之基;二从政治道德角度来看,先秦儒家把三代以来上对下的"忠"发展到了忠德在实践上具有平等性、互惠性的层面;三从忠德实践角度来看,先秦儒家认为忠德具有层次性。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初,付崧携几十款时尚手工包参加香港皮艺博览会。没想到,这些由她在北京"远程"设计,再由62岁的妈妈带领一帮乡亲们纯手工制作的皮艺包包,短短两天就被抢购一空,她还在会展上与中外客商签下60多万元订单!当初,她只是想为空虚的母亲找点事做,却成就了母女俩一项绝好的生意。如今,一个个透着经典"中国范儿"的限量级手工包,已从山西万荣县"飞"向世界各地。"女红达人"妈妈和大婶们,也在跟随这位80后女孩创业的过程中"青春焕发"!  相似文献   

14.
正清明刚过,细雨纷纷。在平阳鳌江新河街,与事先约好的鳌江小学老师王忠勉相聚,在她的引领下,去拜访如今健在的王理孚外孙女白来熙女士。老人家今年87岁,仍然眉目清秀,精神矍铄,只是听力有点背,需女儿王忠勉作她的传声筒。说起外公王理孚的故事,她滔滔不绝。最难得的是,她还拿出珍藏多年的王氏家族的老照片和三张由她自己绘制的"王理孚鳌江故居"、"鳌江王广源商号"、"王理孚温州龙泉巷故居"的  相似文献   

15.
1高丽在蒙古控制下的约一个世纪期间 ,忠宣王的在位时期 (1 2 98及 1 3 0 8- 1 3 1 3 ) ,及他处在前王、上王、太尉王位置或者被封为沈阳王后仍在元大都逗留时期 ,是元朝对高丽的统治最有力而又起多方面作用的时期。总之 ,忠宣王时期 ,是丽蒙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忠宣王的舅舅和丈人都是蒙古人 ,自小 (4岁起 )就到元朝居住 ,并从当时的太子妃 (以后的成宗妃 ,裕圣皇后 )那里接受了叫做“益知礼不花”的蒙古名字 ,在大都度过了大部分的童年时期。又自十六岁时 (忠烈王 1 5年 )起至忠烈王 2 4年第一次即位为止 ,约十年间五次到过元朝。据《…  相似文献   

16.
逝者:金文忠性别:女终年:91岁籍贯:北京“有事就问金大妈。”朝阳区建国门街道的居民,很少有人不知道金文忠金大妈。91岁高龄去世的金文忠,生前在朝阳区建国门街道工作了30余年,为处理邻里纠纷而奔波。直至88岁时,她还坚持做人口统计调查工作。28岁时,金文忠的丈夫因病逝世,她带着年幼的孩子艰难度日,曾给有钱人家做过保姆。解放后,金文忠参加了居委会工作。从居委会退休后,她主动要求义务做人口统计调查,77岁时获辖区派出所表彰。金文忠62岁的儿子王宝勋回忆起往事,认为舅舅在母亲追悼会上所写的挽幛“勤劳终生”并不为过:母亲确实就是勤劳…  相似文献   

17.
《孝经》提出"移孝为忠",孝与忠紧密联系,但其间又存在矛盾。以"孝子"、"忠臣"著称的黄道周深受《孝经》影响,但他的孝道观倾向于先秦儒家的孝道派,在孝与忠发生矛盾时主张忠服从于孝,这一点与"夺情"执政的杨嗣昌截然不同。黄道周在完成《孝经》"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的人生设计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事亲与事君、辱亲与忠君的两难抉择,最终用自己的生命对"移孝为忠"作了深刻的注解,孝与忠的裂痕也在他身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弥合;而《孝经》"移孝为忠"说则在明清易代之际得到了一种新的诠释与超越。  相似文献   

18.
《论语》“忠”“恕”本义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确解释"忠"、"恕"二字对于准确理解把握孔子思想以及《论语》非常重要。"忠"指把心放正中,不偏不倚,并以此对待人和事;"恕"指如同自己之心,用自己之心情去体会他人之心情。  相似文献   

19.
宋江的一生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他既是梁山好汉的领袖.堪称“义”的旗帜,又做了朝廷招安的忠臣,不愧为“忠”的表率。他思想性格发展的全过程正体现着“忠”和“义”冲突的不可调合性。“义”迫使他突破了儒家道德规范的樊篱,发展成为打击封建传统势力的行为;招安纳降的“忠”又促使他恶性膨胀,成为纵容奸臣、放弃原则的愚忠。作为被统治、被压迫者的宋江,暴力革命逼上梁山与那个时代占统治地位的忠君思想之间的激烈冲突,是造成他悲剧人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汤显祖,作为一个封建官吏和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忠君思想构成了他世界观的一个重要侧面;然而,作为产生于封建社会末期的一个伟大的人民剧作家,汤氏的忠君思想与一般封建官僚相比,又有着他的独特性。汤显祖的忠君思想,有一个从愚忠到忠谏,由忠谏到不满,由不满到讽刺的衍变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