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专利引用的国际性技术外溢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专利跨国引用作为国际性技术外溢的代理变量,基于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专利引用数据库分析中国发明专利技术的现状和特征;依据该数据库中6大类36个专利的细分类别,计算1985年~1999年中国与11个创新型国家(地区)的技术相似度;运用技术知识存量替代技术知识流量,测算中国1985年~2004年的对外技术依存度,综合分析技术相似性、对外技术依存度、地理距离和语言等因素对中国通过专利引用获取国际性外溢技术的影响,利用负二项回归方法对影响中国专利引用的相关因素进行计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技术相似度与跨国专利引用之间不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关系,对外技术依存度、语言差异均与跨国专利引用显著负相关,地理距离与跨国专利引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社会网络分析在组织管理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耀奇  谢礼珊 《管理学报》2013,10(1):146-154
试图从社会网络分析的3个重要概念出发,探究社会网络分析范式、社会网络分析法以及社会网络理论三者的区别与联系,以助于学者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网络分析的本质。在此基础上,比较社会网络理论与管理学经典理论,指出社会网络理论不是对管理学理论的批判与取代,而是一种建设性的深化与补充。最后,总结了社会网络分析在组织管理中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国内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陈萍萍 《经营管理者》2014,(30):155-156
在知识经济时代,网络学习成为了一种高效学习方式,提供非正式网络学习的知识社区也成为知识交流、传递、共享、创新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提出了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知识社区量化分类方法。通过对知识社区的社会网络结构分析,探讨了知识社区用户学习行为特性,最后建立知识社区分类方法并详细阐述了知识社区的类型内涵。  相似文献   

4.
企业隐性知识导航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企业隐性知识特性及其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隐性知识导航方法。该方法包括2个方面内容: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专家导航方法,充分考虑了专家之间的能力差别;基于多关系专家网络的专家导航路径查询方法和相关专家查询方法,充分考虑了专家之间的多重关系,该方法为管理者发现及考核专家提供了依据。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Sociom etryP ro对专家网络进行评价,得到了专家个人特征结果,并指出了改善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及其在创新研究中的运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邵云飞  欧阳青燕  孙雷 《管理学报》2009,6(9):1188-1193,1203
研究了社会网络分析的含义、相关理论及其方法的发展轨迹,并且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研究数量等方面探讨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创新研究中的运用.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更多地倾向于对网络中互动节点间关系改变的研究,而不是对节点本身的研究.社会网络分析与传统计量经济学方法相结合、与案例研究相结合,分析网络结构特征对创新以及其他组织问题的影响,可以更深刻地揭示研究问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网状式企业集群中知识共享关系演化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建立了企业集群中企业间的知识共享关系网络模型;在提取企业个体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状式集群企业网络中企业间知识共享关系演化的动态特征,建立了企业间知识共享关系状态转移方程;研究了各种影响因素对企业间知识共享关系产生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专利评价指标体系和企业专利竞争力研究的基础,构建针对企业研发人员管理的专利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专利指标在企业引进研发人员中的应用流程,并通过应用举例,为企业对研发人员进行客观评估和管理探索一种方法或思路。  相似文献   

8.
知识流模型及其在航天企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吸引了众多学者和企业家的关注,但在具体的实施方法上一直没有形成共识。管理的对象是“知识”,对于知识流动的理解、监测乃至控制是顺利实施知识管理项目的基础。已有的研究对知识流的讨论集中于描述概念,或通过统计分析或调查问卷得到对专利、引用等知识流动的描述。把Petri网理论用在对知识流进行刻画中,提出知识流的Petri网模型,能够描述知识分布的拓扑结构、知识存量、一定时期的知识流量和流速,使得管理人员便于监控和管理知识流动,更好地实施知识管理。把基于Petri网的知识流模型应用于航天企业中,通过实证分析说明该知识流模型对知识流动的刻画能力,并通过对现状的分析,为改进知识流动效率,实现知识管理目标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广州软件产业社会网络与竞争关系复杂网络的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广州软件产业的问卷调查,建立了61个公司的CEO自我中心社会网络、2个公司的衍生网络以及578个公司的基于产品的竞争关系网络模型,并分别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上述模型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发现了广州软件产业CEO自我中心社会网络具有较强的封闭性,竞争关系复杂网络具有幂律分布、小世界性等特点,以及该产业的公司衍生网络与竞争关系复杂网络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企业隐性知识转移的效果是企业进行隐性知识高效管理的关键,是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环节。本文通过对山西文化企业隐性知识转移效果进行实证调查和分析,建立了一套隐性知识转移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隐性知识转移效果评价方法,并通过实际应用研究,分析其特点,从面为企业隐性知识管理提供一种机关报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顾客口碑意见领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为基本手段,以大学生群体为代表对顾客口碑传播中的意见领袖开展研究。研究从意见领袖的特征出发,提出综合考虑点度中心度、点入度与点出度和结构洞等指标,可以利用社会网络研究方法对意见领袖进行测量。从顾客口碑传播网络的密度、节点测地距离、网络成分规模等角度所进行的分析发现意见领袖对顾客口碑传播网络的信息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有较大的影响,而且对传播范围的影响要大于对传播速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顾客口碑传播网络是一个密度较低的稀疏的网络。  相似文献   

12.
跨国专利合作网络中技术接近性的调节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希尧 《管理科学》2015,28(1):111-121
技术接近性对于企业间的跨国专利合作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多维接近性整体分析框架,采用中国电力系统技术领域2000年至2008年国外专利合作数据,分析技术接近性对其他接近性的调节作用.通过构造112家中外企业的专利合作网络,运用QAP网络回归方法实证检验跨国专利合作网络中技术接近性在地理接近性和社会接近性影响专利合作网络中节点连接距离和连接重要性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多维接近性共同作用时,技术接近性对网络节点的连接距离和连接重要性具有重要影响,有助于节点之间构筑较短的连接渠道并形成较为重要的合作关系.除此以外,技术接近性还能正向调节社会接近性对连接重要性的正效应,但对于社会接近性与连接距离之间的关系没有显著的影响.由此验证了技术接近性可以影响其他接近性与跨国知识合作关系的基本假设,为进一步揭示不同接近性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某地移动客户的通话数据构建电信社群网络,并对其网络结构进行分析,发现电信社群网络并不满足小世界特征,而且该网络的演化是以边生长为主导。基于该结构特征,构建电信社群网的演化模型,发现网络非均匀性与节点的朋友圈数目、连接概率和新增节点边数有关。其研究结论对新运营商通过营销策略的制定,推动电信社群网络快速向小世界网络演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Network research remains dominated by approaches involving the analysis of numerical data stored in data matrices with the aim of identifying the effects of hidden social structures. While such research has advanced our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networks at the inter‐personal, inter‐unit and inter‐organizational level, repeated calls have been made for network research to attend to the situated meanings attached to both relationships and network structures. In this article, we advance a nascent literature on qualitative methods for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by drawing together developments in visual network research from across the social sciences. We introduce a typology of three visual methods for the collection of network data using network maps: participatory network mapping, network map interviews and visual network surveys. Drawing on three empirical examples from our research in the inter‐organizational domain, we demonstrate how these methods can be used for the collec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lational data, and how they can be triangulated with other qualitative methods an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We evaluate the merit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methods presented and conclude that visual network research is a useful addition to existing methods for network research in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studies.  相似文献   

15.
选择神经网络方法建立模型,模型的输入部分是经验证的64个风险因素,输出部分是软件项目的总体产出.首先验证模型输入输出部分的内容有效性,然后收集软件组织的实际软件项目样本用于建立和验证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测量软件项目的总体风险.  相似文献   

16.
在开放式创新的趋势下,外部知识对研发团队创造力有重要意义,人际交流是研发人员获取外部知识的重要途径。现有研究侧重于分析社会网络所带来的外部知识异质性和复杂性对创造力的正向作用,忽略了外部知识对创造力的负向作用以及研发团队内部知识网络对该过程的影响。因此,基于人际交流的外部知识对研发团队创造力的作用机理并不清晰。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研发团队成员的人际交流所形成的内外部知识网络对所获取的外部知识特征的影响,并进而影响研发团队创造力的关系模型以及相关命题。本文结论对研发团队的创造力管理以及相关知识环境的培育政策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Occupying a brokerage network position provides the focal actor with structural opportunities to access non-redundant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which may result in an enhanced innovative behavior. However, such a network position entails important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knowledge articulation and behavioral constraints, which may hinder focal actors’ innovative outcomes. Drawing on the contingency perspective of social capital theory,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 how socio-demographic similarity between a focal actor and his/her direct contacts may aff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okerage and innovative behavior. Specifically, we focus on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and gender as salient socio-demographic categories that depict the type of knowledge possessed as well as informational, and behavioral differences among people. The results of an empirical study on 134 employees (the response rate was 88%) and 31 supervisors (the response rate was 97%) of an Italian consulting company show that having many homophilous ties, in terms of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and gender, strengthens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network brokerage and individuals’ innovative behavior. These findings furnish important insights for the research on intra-organizational social networks and innovative behavior. At the end of the paper, we discuss it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as well as the potential limitations that open avenue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the field.  相似文献   

18.
由于具有能以任意精度逼近任意复杂非线性函数的优良性能,神经网络在灰色系统预测中得到了较大的应用。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针对灰色神经网络进化时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参数修正受阻的问题,建立基于遗传粒子群混合算法优化的新型灰色神经网络模型。首先将灰色神经网络进行数学建模,以便于优化算法的应用;其次,综合遗传算法与粒子群算法的优点,构造一种混合算法,运用混合算法对灰色神经网络进行优化;最后通过日本入华游客数量预测的算例研究,比较新型灰色神经网络与灰色神经网络、单一算法优化的灰色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所得结果表明,混合算法优化的新灰色神经网络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在社会经济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网络结构嵌入理论,研究了网络结构不同维度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利用331份企业有效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本文的理论模型进行了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关系强度、网络位置和网络密度均对渐进式创新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对突变式创新产生显著负向影响;网络异质性对渐进式创新产生显著负向影响,但对突变式创新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