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江西省村落社区建设取得了众所周知的成就,已经在全国产生重要的影响。透视江西村落社区的变革,结合中国村落变迁历史可以看出村落在共同体和社会之间的变迁轨迹:从传统共同体到革命后的村落社会,从改革开放时代的经济社会到村落社区建设中的共同体回归。这一历史变迁中的核心变量是村落信任的变化,传统时代建立在宗族关系上的信任随着革命后的制度变迁被国家信仰替代,自由经济时代的物质崇拜也进一步替换了国家信仰,因此信任变得越来越淡薄。村落社区回归恰恰找回了村民之间的信任,因此积累了一定的社会资本,推动了乡村社区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传统村落是典型家园空间的聚落共同体和文明汇集的共栖地。湖南乡村正处于包括传统村落在内的乡村社区向现代乡村社区转型的时期,而现代乡村社区培育既包括社区空间的合理营造,也包括凝聚家园共同体精神的社区文化建构。湖湘村落蕴含的空间伦理、审美观照和“家园共同体”意识,是现代乡村社区文化培育的基础。探究传统乡村景观中的空间特性、艺术审美、家园共栖意识等社区精神的现代延续与话语转型,是培育现代乡村社区文化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进入风险社会时代,基层社会治理遭遇严重挑战。“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侧重于风险酿成危机后的善后治理,是“排山倒海”地危机应对,还是力量下沉、着力于细微之处的风险预警、社区应对和民众动员,这是需要引起重视的重大现实问题。倡导基层治理创新之于农村村落,迫切呼唤应时代之需的乡村生活共同体的重塑与再造。文章基于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间对豫东南地区S县的田野考察,发现基于宗族构成熟人社会的乡村社区通过集体防疫抗疫、积极复工复产,宗族共同体集体行动和国家的疫情防控基层治理需要形成了内在一致性:一是宗族组织的积极动员与有效倡导,形成了基层社区早期防疫秩序的建构与表征;二是宗族组织建构了外出务工者可资利用的关系网络,强化了陌生人社会的社会资本的形成;三是宗族传统习俗的适时权变,带来基层社会内部治理效能的改善。宗族组织通过一种共同体生活维系的形式,服务于把乡村地域社会建设成为风险社会时代有恢复能力的共同体型社区,实现了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乡村共同体的重塑与再造。这种对国家基层治理能力有效补充的形式与内容,值得持续地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传统村落的现代化转型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面向。生态移民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政策,其目的直接指向特定乡村的现代化转型和乡村振兴。以宁夏闽宁镇原隆村为例,从经济—利益、政治—法律、精神—文化、社会—情感四个维度对社区建设的实践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区实践与生态移民村落的现代化转型存在一体两面的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区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存在一种互构逻辑。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社区建设的深入发展,中国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从"国家一元结构"逐步向"国家、市场、社会"三元结构过渡。农村社区——乡村社会全息缩影的公共空间,浓缩影射了社会构造的多元化功能,拥有强化地方认同、整合地方内生秩序的效力。本文以湖北"三万"工程为例,探究在农村社区共同体多元参与合作治理的背景下,作为农村各项事务的具体组织者,政府如何引领各方力量协同,构建社区对话平台,扩大公民参与,让农村社区从生活的共同体演变成信念的共同体,推进基层社会的动员整合,维护社区稳定和谐,实现公共权力的社会化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与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统一于村落社区整体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就是要以村落社区为基本载体,通过村落社区的整体发展来实现农村文化资源的整体性传承。基于南宁市的案例分析发现,村落社区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的机理表现为三种基本类型:村落自治组织引导下的草根文化团体、政社互动下的公共文化事业、资本和市场引导下的文化产业。要实现村落社区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需要进一步从村落社区规划、村落产业开发、村落组织建设、村落主体培育以及多元主体参与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  相似文献   

7.
社区治理共同体作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基石,是社区治理规律深刻把握的创新方案、社区"一核多方"治理模式的升级版和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实践形态.以主体有责、行动尽责、善治履责为基本要义的责任共同体是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根本内核与内在意蕴,也是社区治理共同体发挥治理效能的基本理路和作用机制.实践中,由于治理主体的责任意识、权责边界、尽责动力和履责能力等责任落实障碍问题,致使治理共同体难形成和治理优势难以发挥.为此,通过加强教育增责、制度赋责、激励尽责、党建履责,推进"人人有责""人人明责""人人尽责""人人履责"的责任共同体建设,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社区生态旅游(CBET)是世界反贫困的重要战略之一.从社区主导理论出发,研究南非偏远村落CBET减贫模式发现,CBET社区参与中南非主要有NGO引导型、企业主导型、社区主导型三种典型模式,"多主体协同"是未来南非乡村社区减贫发展基本走向.本质上,社区参与模式主要以赋权社区为核心,通过经济赋权、社会赋权、政治赋权、心理赋权等方式,为村民参与乡村减贫提供合法渠道,通过塑造社区共识和内在凝聚力,创造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减贫一致行动与实践框架.与南非社区主导型扶贫模式不同,中国扶贫进程是在"强政府(主导)—强社会(参与)"框架下推进,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居民参与"扶贫治理共同体是中国未来乡村振兴本土化智慧方案.  相似文献   

9.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和乡村振兴的基础。提升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质量,扎实有序做好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工作,需要重构乡村振兴中的社区治理共同体,优化社区自组织社会风险防范机制,构建新型乡村社区“三社联动”机制,构建多层次新型村庄治理共同体格局。乡村治理法治体系构建的关键在于: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效法“枫桥经验”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把地方性治理规范融入全过程人民民主,给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增权赋能。构建乡村治理法治体系的主要路径是: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凸显基层协商民主在乡村治理中的民主意识,强化家庭家教家风在乡村治理中的修复功能,重视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社区作为社会的缩影,是以共同居住的地域为基础,具有共同的社会联系和价值认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的基础设施和综合配套管理服务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体验与发展前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也越来越成为中国城乡社区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各级政府部门为了深入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将"治理"理论同社区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探索形成不同的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模式。在本专题研究中,我们特邀了两位专家学者,从城市社区治理与服  相似文献   

11.
传统社区正在不断消失,政府建构的行政性的社区实际上是国家治理单元。尽管参与对社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但在政府权力的强烈干预下,已经演变成一种仪式性行为的社区参与机制严重制约着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只有深化社区参与、赋予居民更多的社区自主权,才可能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重塑社区,但这决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社区建设的一个目标是建立一种健康、有序的基层秩序,这种基层秩序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共同体意识”。这种“共同体意识”不同于原始社会没有经历过“个人观念”洗礼的懵懂观念。因为社区分化带来了“自然共同体”(如自然村社)的瓦解和人为社区的重组,这种重组不仅需要新的政治、经济联合,也需要以新的伦理原则为支撑。在今天的复杂局面下要建立新的“共同体意识”不能依靠恢复古典美德的浪漫幻想,而是需要面向未来的实践和努力。  相似文献   

13.
城市社区是指城市一定生活空间的居民所形成的以区域为纽带的社会共同体。城市社区建设具有社会性、地域性、自治性、依存性和群众性等基本特性;城市社区的基本功能包括政治功能、服务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学习功能、文化功能和经济功能等。  相似文献   

14.
促进中国城市社区发展的三维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城市社区发展模式是政府、居委会、居民三主体单向度的,存在居委会角色混淆、可持续发展不足、过程意义缺失等问题。为此,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以居民为核心建构四主体三维框架,在循环互动中促进社区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 ,利益是最重要的驱动力 ,只有大力推进社区服务事业 ,形成社区居民的利益互动 ,社区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体 ,社区建设才能合乎规律地发展。当前 ,城市化的发展为社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 ,我们应该在不断完善和提升现有社区服务质量的基础上 ,在观念、政策和体制等方面创新 ,使城市社区服务不断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16.
作为社区重--素之一的社区心理要素,在社区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带给居民以认同与归属感。但是由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社区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本文从现时代社会转型的大背景出发,通过分析解构社区归属感的因素,指出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社区最重要的要素---社区归属感磨灭,进而提出通过完善城市服务区域以及建设特色社区的方式,以期能够挽救社区归属感,达到重构社区归属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大中城市社区服务网络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社区化,社区社会化"已成为今后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成熟社区的标志是拥有完善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但当前尚有诸如社区服务资金来源困难、服务队伍素质与社区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等诸多现实因素制约着社区服务的发展。为了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把社区服务搞上去,必须注意增强社区自治功能,深化社区服务,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完善社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运行机制,加强社区服务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多样化的服务形式。  相似文献   

18.
从社区归属感看中国城市社区建设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社区作为中国城市社会中一种新的社会基本组织形态,已经逐渐被广大市民所普遍认同和接受,成为中国城市社会再组织和城市居民再社会化的工具与载体。其中,居民的社区归属感是决定社区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前提,而社区满意度是影响社区归属感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努力提高居民的社区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人们在社区生活中的满足感,以此促进社区的整体进步。  相似文献   

19.
社区发展与建设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建设与发展是以社区为单位的 ,如何动员社区建设与发展的主体最充分的发挥其参与的积极性是社区建设与发展成败的关键。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组织及派出机构在社区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充分发挥企事业组织在社区发展中的支持作用 ,充分发挥社团法人组织在社区发展中的中介作用 ,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居民在社区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并且使地方政府组织及派出机构、企事业组织、社团法人组织和城市社区居民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形成合力 ,城市社区的发展才会有动力、有基础、有保证  相似文献   

20.
社区、社区服务、社区管理等概念,目前在理论界和实践部门的使用频率都很高,但是却存在着不少歧见。“社区”是相对于“单位”和“政府”而言的,而不是相对于“社会”和“社团”而言的。“社区服务”包括具有福利性的社区福利服务和具有经营性的社区社会化服务。“社区管理”中必须认真处理好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