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省吾先生逝世已将近六年了。记得在追悼会上,有副挽联说他:“平生多识古文奇字,博大精深,伟业超越杨、杜、贾、许;穷年广研诸子群经,鞠躬尽瘁,绝学绍继戴、段钱、王”。于老一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有很高的学术成就,在学术史上自然有不可磨灭的地位。但作为十多年随侍先生左右的学生,我觉得尤其难忘的,是于老治学和为人的精神、作风。现就印象最深的几个方面,追念于老,且以自勉。  相似文献   

2.
3.
彭裕商 《天府新论》2021,(1):封二-封三
川大古文字学由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徐中舒先生开创,所谓“一树百获者”,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取得了累累硕果,为学术研究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关怀支持下,冷门绝学浡然而兴。笔者作为徐先生晚年的学生,师从先生敬承教诲近10年,任教川大已近40年,也是川大古文字学建立发展的亲历者之一,逢此盛景,备受鼓舞,故撰此文以述往事,勉来者。  相似文献   

4.
人物名片:李学勤先生,1933年生,北京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等职务。曾担任的主要学术和社会兼职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评议组组长,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等。在长期的学术生涯中,李学勤先生在历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方面成就卓著,蜚声中外,  相似文献   

5.
著名古文字学家──姚孝遂教授姚孝遂教授生于1926年,湖北省武汉市人。1950年毕业于华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1年吉林大学甲骨文、金文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任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兼职有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  相似文献   

6.
著名青年古文字学家吴振武教授吴振武教授,1957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1976年高中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福利会(上海)工作。1978年考取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研究生,师从著名古文字学家于省吾教授,主攻中国古文字学。1981年11月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7.
拜讀过于先生解放以后所写的几篇学术論文,我們觉得于先生在考釋文字、解释史料方而,确实有很精辟的見解,对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面貌提供了很多証据,是有一定貢献的。但是我們認为于先生的論点和他对待史料的态度,却有許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下面試图从讀者的角度来提出几点意見。  相似文献   

8.
于北辰,1915年1月27日生,四川省大足县龙西乡人,汉族。1937年9月入四川大学读书。1938年参加革命,在四川大学搞党的地下工作,曾任成都学生抗敌宣传团第一团团长等职。1939年12月离川赴延安,入泽东青年干部学校高级班学习,历任青年委员会总务处长、经济处长,延安青年艺术剧院院务部长。1945年前往东北,历任辽宁省委宣传科长,中共中央东北局青委委员,  相似文献   

9.
由四川联合大学历史系、中国古文字学会和四川省博物馆等单位主办的纪念徐中舒先生百年诞辰暨中国古文字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8年10月15日至18日在成都召开。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出席了会议。徐中舒先生(1898-1991年)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他从1917年开始执教,一生从教达70多年。大会散发了由中华书局出版的100多万字的鸿篇巨著《徐中舒历史论文选集》,并散发了巴蜀书社出版的由四川联大历史系编纂的《徐中舒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与会代表在缅怀了徐先生的渊博常识和高尚的风范后,分古文字学组和先秦…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发表了拙文《从科学技术的双重功能看历史唯物主义叙述方式的改变》。拙文提出的核心观点是: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必须加以坚持,但历史唯物主义的传统叙述方式必须随时代的变化而加以改变。"换言之,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应该获得与当今时代条件相匹配的、新的叙述方式。"①  相似文献   

12.
汪荣祖先生提出,五四时期的胡适不是"基于理性",不是"启蒙",而是"出于激情",充溢着"浪漫情调",倾向于浪漫思潮,这打破了学界对胡适的已有论断。以卢梭为源点的浪漫主义是对崇拜理性的启蒙主义运动的纠偏,其要质在于重振以情感为主体的自然人性,来抗衡历史发展中"工具理性"的偏执。笃信科学,把科学理论化为思想观念,并运用于学术研究的胡适,既已热忱颂赞"工具理性文明",又怎能归于卢梭一类的浪漫主义思潮?根据史实,在20世纪20年代的历史语境中,卢梭式的浪漫主义在中国实际上已经有点"过气"的味道了,而把一生尊崇自由主义的胡适纳入浪漫思潮则更显得错乱。  相似文献   

13.
14.
关于鲁迅作品的研究长期以来忽略了对于其"家"主题的考察,实际上鲁迅的作品中处处隐含着对于"家"的焦虑。这个"家",包含三个层面:微观的家庭、中观的家族和宏观的传统文化、现实社会的精神家园。这三个层面的"家"是紧密相关的,鲁迅藉此步步递进地呈现出一种强烈的深入骨髓的无"家"的绝望与痛苦。鲁迅作品中的"家"主题表达了他对于人生和社会的一个整体性的、根本性的焦虑。  相似文献   

15.
我讀了赵同志批評我的文章,感到他对我是有帮助的。不过他所提出的許多意見,与我的看法也颇有不同之处。因为学报正在印刷中,索稿甚急,只能擇要加以辯駁,仓卒命笔,疏漏和錯誤在所难免,希望赵同志和其他同志們多加指正。  相似文献   

16.
王绍曾先生,字介人,号介庵,江苏省江阴市人,1910年(宣统二年)生,1927年以同等学历考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无锡国专为国学大师唐文治创办,唐氏自任校长,延请名师朱文熊、钱基博、陈柱、陈衍、顾实、冯振、陈天倪等授课,一时人才如唐兰、王蘧常、吴其昌、蒋天枢、钱仲联、吴则虞、朱星、周振甫、冯其庸等,皆出国专,蔚为海内名校.王绍曾先生在校期间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以优异成绩毕业.1930年,因唐文治校长之介,人上海商务印书馆校史处,协助海盐张元济先生从事《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工作,从此终生受张氏影响,走上古籍整理研究之路.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本飞机轰炸上海闸北,商务印书馆被炸,被迫停业.王绍曾先生离开上海,回到母校无锡国专,接替蒋天枢先生任图书馆主任.时蒋天枢先生考入清华研究院,准备北上.在国专图书馆期间,王绍曾先生撰写并发表了著名的《二十四史版本沿革考》(《国专月刊》第1卷1-4期连载,1934年)、《史通引书考初稿绪论》(1935年《国风半月刊》第六卷1-2期合刊)等一批重要论文.  相似文献   

17.
对于宇宙本体的追寻,因着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路径。会意、苟简、为道日损、返朴归真等理念,是中国的艺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厥美长存的根本原因;无论是科学,还是艺术,都以自己的方式证明着宇宙的无限和美的纯粹,减法的目的是趋近大造的苟简和单纯,不是生出一些如后现代主义之类的不可或睹的怪胎。  相似文献   

18.
世人皆谓老荘毁孔子。而船山先生于百家中。独注老荘。谓其无悖于圣人之道也。谓其实有推祟孔子之心也。先生之言曰。昔之言老氏者。代有殊宗。王辅嗣。何平叔。合之于乾坤易简。鸠摩罗什。梁武帝。滥之于事理因果。支补牵会。其诬久矣。迄陸希声。苏子繇。董思靖。及近代焦兹李贽之流。益引禅宗。互为缀合。取彼教外别传。以相糅杂。是犹闽人见霜而疑冰雪。雒人闻食蟹而剥蟚蜞也。夫不观于老氏之所云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常道选道也。父子君臣兄弟夫妇朋友之道。有何道  相似文献   

19.
再论戊戌政变不起于袁世凯告密——兼与赵立人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戊戌政变中,袁世凯扮演了一个告密者的角色。但是,随着戊戌维新运动史研究的深入和档案史料的发掘,近年来,学术界先后有不少论者著文,修正了戊戌政变突发于袁世凯告密这一传统的重要成说。指出袁世凯初五日的告密,已来不及成为初六日晨政变的导火线。①本人也曾就此著文,发表于《学术研究》1994年第1期。以限于篇幅,言未尽意,赵立人先生在其大作中又认为本人所说诸点不能成立,②因而再写这篇文字,续作申论,兼与赵先生商榷。一、政变的发动有一个过程,完成于八月初六日政变的准备和进程,与袁世凯被光绪帝召见,是同步进…  相似文献   

20.
《理论界》1995,(11)
推广应用区域国内销售分公司及办事处禹王防水盖天下造福于民暖万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