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历代咏农诗简论廖柏昂所谓咏农诗,就是以农村和农民生活为题材的诗。我国的咏农诗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礼记·郊特牲》所载伊耆氏《蜡辞》就是我们先民进入农耕社会以后举行冬祭时祈视之辞,或云神农时代的作品,或云尧时的作品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关于农业的歌谣。到...  相似文献   

2.
巴蜀傩戏中的少数民族神祗李绍明傩,原系我国古代腊月举行的一种驱逐疫鬼的仪式,源于巫术。如《吕氏春秋·季冬》说:“命有司祭大傩。”高诱注称:“大傩,逐尽阴气为阳导也,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是也。”古代举行大傩仪式时,要跳一种舞蹈,谓之傩舞,舞...  相似文献   

3.
古代“奏章”的典范之作──《出师表》方建斌据《后汉书·胡广传注》称:“凡群臣之书,通于天子者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议。”于此可知,“表”主要是臣下向君王陈述衷情的一种文学形式。其主要特征为强烈的抒情性与说理性,即所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相似文献   

4.
洛阳桥是我国古代第一座大海桥,也是世界古代著名的大海桥,在古代建桥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现为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自北宋建成以来,赞声不绝。其中“种蛎固桥”说尤其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许多人认为,若没有牡蛎对桥墩的加固,桥就不能长久,种蛎是固桥的关键。“种蛎固桥”说以史的形式出现,最早见于《宋史·蔡襄传》。该传说:“万安渡……襄立石为梁……种蛎于础以为固,至今赖焉”①。其次见于清初的《大清一统志》:“万安桥……桥下种蛎以固其基”②。乾隆《泉州府志》:“万安渡……襄立石为梁……种烟以为固”③。道光《惠…  相似文献   

5.
葡萄引种内地时间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葡萄是从西域引种内地的。时间过去多认为是汉通西域之后。《史记·大宛列传》载:“(大)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馆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司马迁认为葡萄是汉使从大宛带来的,必在汉通西域之后。但具体时间,《史记》没有言明。《汉书》所载更为清楚。《西域传·大宛》:“(大宛)俗耆酒,马耆目蓿。……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汉使采蒲陶、目蓿种归。天子以天马多,又外国使来众,益种蒲陶、目蓿离馆  相似文献   

6.
(一)结绳记事与八卦──八卦是结绳记事符号人类为了把语言传达到远方和把它在时间上固定下来,在文字产生之前曾用过实物记事的方法来辅助记忆与交际。据文献记载,在汉字产生之前,我们的祖先也使用过实物记事的方法──“结绳”记事。《说文解字·叙》:“古老牺氏之王天下也,……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冶,而统其事。”我国古代是怎样结绳记事的呢?郑玄《周易往})说:“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李鼎柞《周易集解》引《九家易》也说:“古老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籍田礼仪种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籍田和籍礼 中国是几千年的农业国家,古代称农业为本业。从战国外始,长期以来,形成了比较偏激的重本轻末的思想,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重农押商的经济政策。重视农业是无可非议的,因为“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只是不应该将他和“末业”对立起来。中国古代重视农业的重要标志就是籍田和籍礼。 籍田古书中亦作“藉田”,“籍”即“藉”。它有时指古代天子亲耕之田,“天子亲载来耜……躬耕帝藉。”(《礼记·月令》)“司空除坛于籍”(《国语·周语上》)。有时指  相似文献   

8.
屈原氏族考     
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开头便说:“帝高阳之苗青兮。”可见他是十分重视他的姓氏门第的。刘知川史通·序传》认为司马迁的《史记·自序)是“征三周之故事”。可见屈原重视氏族门第,为历来作“自序”者所效法,探本寻原,莫先于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云:“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楚姓,本帝高阳颛顼氏之后,《大戴礼记·帝系篇》载之甚详,王逸《章句》,已引据之。《章句》又云:“(楚)武王潜号称王,始都于部,是时生子瑕,受屈为卿,因以为氏。”古者姓氏有别,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三,又《亭林文集》卷一有《原姓…  相似文献   

9.
鼓是我国古代的主要乐器,大约古人很早就发明了造鼓,这由“伊耆氏(即神农)造鼓”的古传说中也可想见。不过那样的鼓早已无法看到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古的鼓是商代的模仿鼓形的一个铜鼓(如图一)。那是一件木框铜鼓的仿制品,鼓  相似文献   

10.
楚国后妃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楚国后妃的历史,是楚国历史的一个侧面。这方面的资料颇为零散,而且真伪参杂。本文打算对文献资料和出土文字资料所见楚国后妃,逐一进行考定。所谓后妃,在本文包括有“妃”、“夫人”、“王后”三种称谓。言“某妃”,意如《左传·隐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疏:“妃者,名通嫡妾”,“非有尊卑之异”;言“某夫人”,意如《谷梁·僖公八年》言夫人必以其氏姓注:“夫人者,正嫡之称”;言“某王后”,意如《白虎通·嫁娶》云:“天子妃至尊故谓后也”。凡此,虽为三种称谓,由于“夫人”与“王后”相等,实则只有两类。凡  相似文献   

11.
卷一七一《李汉传》:“(大和)八年,(李汉)代宇文鼎为御史中丞。时李程为左仆射,以仪注不定,奏请定制。……因李程奏,汉议曰……议者以汉奏为是。”(4454页)按:“八年”误。其上叙大和四年任职,其下又叙大和七年、八年、九年历职,此当为大和五年或六年之事。《旧唐书·文宗本纪下》云:“(大和六年)秋七月辛卯朔……以御史中丞、兼刑部侍郎宇文鼎力户部侍郎、判度支。八月辛酉朔……以驾部郎中、知制法李汉为御史中丞。……甲戌,御史中丞李汉奏论仆射上事仪,不合受四品已下官拜。时左仆射李程将赴省上故也。”此详载李汉迁…  相似文献   

12.
李启谦同志《“季氏八佾舞于庭”新解》(《学术月刊》1982年第8期)一文认为,“季氏八佾舞于庭”是维护周礼的表现,其理由和根据主要有两个:一是季平子曾代鲁君主持过祭祀,“季氏八佾舞于庭”就是当政的季平子主持祭祀时的情况;二是季氏并不想废除鲁君而代之,而是要尊鲁君的。对此我有些不同看法。不错,据《左传》记载,季平子是代鲁君主持过祭祀,但昭公二十五年又说:“将禘于襄公,万者二人,其众万于季氏。”‘二人’,吴仁杰《两汉刊误补遗》谓当作“二八”,二八即二佾,刘宝楠《论语正义》据此推论季平子“取公四佾以往,合为八佾,而公止有二佾”,其说不无道理。《论语正义》又引《礼记·郊特牲》文:“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而公庙之设于私家,非礼也,由三桓始也。”解释说:“公庙谓桓公  相似文献   

13.
《论语·八佾》载:“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是孔子对作为大夫的季氏动用天子舞乐的批评。传统意见认为“季氏八佾舞于庭”是违背周礼的僭越行为。近年有研究者提出异议,认为“季氏八佾舞于庭”是“维护周礼的表现”。因此,引起争论。本文认为,传统说法和新解是甲说此而乙谈彼,并不构成矛盾,但具体到《论语·八佾》中孔子所批评的“季氏八佾舞于庭”,则以旧说为是。旧说认为,季氏将八佾舞“于其家庙舞之”,所以认为是违背周礼的僭越行为。汉马融注《论语》本句说:“鲁以周公故受王者礼乐,有八佾之舞。季桓子僭于其家庙舞之,故  相似文献   

14.
新年前夕     
迎接新年的准备工作占用了继承古代新年节日名称“腊月”的大部分时间。新年前的庆祝仪式的象征可能是腊月的第八天,这可上溯到古代“腊”的节日。4世纪时长江中游地区在这天举行假面具舞,边走边跳,这象征驱逐妖孽,以及给家庭中的祖先和神带来“牺牲”,祈求恢复土地活力。那时俗话说:“腊鼓轰鸣,培植春天的草。” 中世纪“腊八”的礼仪深受佛教的有力影响。那时,在佛教的历法中,这天要领悟佛。中国北方寺院里的和尚在这天举行冲洗佛像的仪式并准备特殊的素粥,即“七宝粥”。在民间不久前曾广泛流行认真准备“腊八粥”的风俗。富裕的家庭主人用12种成分做成它,有不同禾本科植物的米。即长期专门保藏在食库里的“旧大米”、枣、栗子、扁桃、豆子、扁豆、李子、松子、核桃、西瓜籽、豌豆及水百合的内核等等。在广东省“腊八粥”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15.
“殷人尚白”问题试证朱桢一、“殷人尚白”的文献记载及过去的研究古代文献中有所谓“殷人尚白”的记载,如《礼记·檀弓上》:夏后氏尚黑,大事敛用昏,戎事乘骊,牲用玄;殷人尚白,大事敛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周人尚赤,大事敛用日出,戎事乘马原,牲用。《礼记...  相似文献   

16.
《诗经·尔雅》有言:“善事父母曰孝。”孟子也说:“事轨为大?是亲为大。”(《孟子·离娄上》)“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万章章句》)尊亲敬老,就是要尊敬、关心、爱护老人,赡养侍奉老人。尊亲敬老是家庭伦理观的重要内容,在社会生活中大力倡导尊亲敬老的美德,对于家庭美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尊亲敬老为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在古代思想家的著述中多有论述、记载,而作为一种规范、礼法要求,亦多有规定。早在春秋之前,就有礼法规定:肉食一般用于祭祀,即使王公贵族平时宰杀牛羊牲口都要受到限制,一般黎民百姓就…  相似文献   

17.
《唐六典》云 :“桑钦 〔 2〕《水经》所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 ,江河在焉。郦善长注《水经》 ,引其枝流一千二百五十二。”〔 3〕《唐六典》在《水经》所引的百三十七条大河中 ,只着重提出“江河在焉”。《礼记·王制》说 :“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 ,五岳视三公 ,四渎视诸侯。”说明古代天子所祭的大川是“四渎”。何谓“四渎” ?《尔雅·释水》有明确解释 :“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 ,发源注海者也。”所以“四渎”指四条独流入海的大河。除了《唐六典》所说的长江、黄河以外 ,还包括淮河与济水。《水经注》卷一《河水》也引《风俗通》说 :“江…  相似文献   

18.
历代对于《诗经·曹风·下泉》的诗旨说法不一,本文通过对前人观点的梳理与分析,以诗中的“有王”“郇伯”为切入点,并结合《左传》、《史记》等文献,认为“有王”应理解为“朝聘于天子”,“郇伯”应指文王之子(或文王的后人),而《下泉》为怀古伤今之作。  相似文献   

19.
赤兔马小考     
《三国演义》吕布、关羽所骑曰赤免马。案《三国志·魏志·吕布传》:“布有良马曰赤兔。”斐注引《曹瞒传》:“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后汉书·吕布传》:“布常御良马,号曰赤兔,能驰城飞堑。”俱不及于关羽。(唐)李贺《马诗》之八:“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又《吕将军》诗云:“吕将军,骑赤兔。”并用此也。外国学者或以其色“赤”而谓是马即大宛之汗血马(汗腺流异质色微红,或云毛细管渗血系病态),证据不足。日本人有猜测其系马超自西羌携入者,虽无稽;然其为西戎名马之血裔,可能却颇大。(清)王琦《李贺诗集注》引《杜子美集·画马赞·注》云《穆天子传》有飞兔。案穆王八骏无此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的北及东北地区,曾有一重要的古民族——貊族的存在。“貊”作为族名,有它自身的发展演变过程,在不同的史籍中,又被转写成“貉”、“貈”、“貉”等。 作“貊”者,《诗经·鲁颂·閟宫》:“至于海邦,淮夷蛮貊;及彼南夷,莫不率从,莫敢不诺,鲁侯是若。”《释文》:“貊,亦作貃。” 作“貉”者,《管子·小匡》:“于是乎桓公……败胡、貉,破屠何。”《说苑·权谋》:“晋文公伐卫,入郭,坐士令食……公子虑俛而笑之。……文公惧,还师而归,至国,而貉人攻其地。”按:作“貉”者,在史籍中最为习见。 作“貈”者,见《周礼·大司徒》注,《礼记·月令》注,《论语·子罕》释文。 作“狢”者,《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弟》:“今夫胡、狢、戎、狄之蓄狗也。”《史记·赵世家》之“休溷、诸狢”,《风俗通义·六国》之“休溷、诸狢”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