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陕北地名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学是关涉地理、历史、语言、民族等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本文就陕北地名与陕北方言、陕北地名与陕北历史上北方兄弟民族谈了三个问题:一、地名,世代口耳相传,不跟一般字音一起发生历史音变,具有着较大的稳定性,陕北有些地名便保留着古音,不失为研究汉语及陕北方言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二、地名,是各民族文化起源、行政管理的真实记录,因此被征服民族的文化借字残留在征服者的语言里的,大部分是地名。陕北在历史上许多北方兄弟民族与华夏族杂处错居,至今尚残留着一些以他们的语言或姓氏命名的地名。三、陕北已出版或待出版的一些地名志,在用字、读音、含义上不乏讹误之处,本文举例性地作了说明、正误  相似文献   

2.
地名是复杂的社会现象,不但历史悠久、数量庞大,而且与各种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壮语地名是用壮族人的思维方式命名、体现壮族文化内涵的地名。从壮语地名命名的分类上,可以窥见壮族地名命名的特点及文化内涵,揭示出壮族文化的原生性。  相似文献   

3.
怀远地名文化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是反映社会历史的活化石。怀远地名真实地反映了怀远的地理特征、经济生活、宗族观念、历史变迁以及源远流长的大禹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基于对怀远地名文化进行尝试性探索,以期挖掘出怀远地名中蕴藏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地名是历史形成的,是人类的历史活动的产物,是一个历史范畴。因此,地名反映着一定的历史、文化及其它特征。在鄂西这块广大的土地上,生息着20多个不同的民族,她们为了区分周围的不同的自然环境而给予各种命名,借以达到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目的,使鄂西的土地上染上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的印迹,这就是我们所称谓的鄂西民族地名文化,它反映着鄂西各族人民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己所处的特殊环境时的多种情感,如希望的和失望  相似文献   

5.
地名是一个地区的代名词,地名可以反映出当地居民的民族特色,生产特点及社会文化风貌等.地名从某种角度上说,它们是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及民俗风情的载体,是一份活的资料.本文将从喀什市目前部分地名含义及来源入手,考察当地居民的独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这种方式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地名既是一种地理、区位指称,又是一种历史文化符码,蕴含着传统文化元素,体现了民间思维。宜宾县192个“龙”字地名有五种历史文化与神话思维依据:一是因地形地貌如龙而产生;二是从风水视角将有关龙的传说附会于地名故事中;三是从龙图腾的吉祥意义出发命名,祈求禳解降福;四是基于龙有邪恶特性的民间认知,将降龙传说附会在自然物上,形成地名;五是以龙喻人,因该地出了很多有名的才子而命名。龙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原始图腾,负载了多方面的神话因子,在民俗中获得了广泛接受,对地名命名产生了多维度、深层次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武汉地名文化资源旅游价值的发掘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名,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地形地貌、自然地理变迁、历史发展以及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信息。武汉历史悠久,地名文化资源丰富。本文从旅游景点定位、旅游景区形象塑造和线路设计等方面,探讨了如何通过发掘地名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以进一步提升武汉的旅游资源内涵,突出武汉的特色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8.
大运河常州段有2 5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促进了常州城市经济文化的繁荣,也滋养了常州独特的区域文化。常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相较于周边城市,还存在着品牌优势不明显、特色不突出、开发导向单一等问题,文章提出应发挥创意常州的城市优势,不断赋予运河文化时代内涵,走一条"科技+""创意+""文艺+"新运河文化挖掘阐释之路。  相似文献   

9.
地名,首先是一种语言。这不仅因为任何地名都是由语言加以表示的,而且地名这种现象还具备了内部结构、所指对象以及特定功能等语言学的基本特征。但同时,地名作为社会现象、历史产物和地理事物,它又往往包涵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而这无疑是通过语言材料来表现的。所以,我们从语言的角度考察地名,不仅可以了解地名语言的一般结构规律及语用特征,还可以从中揭示出蕴藏在地名语言中的文化精神和社会心态。 有“千岛”之称的舟山群岛,由1027座岛屿和816个礁石组成,其中已命名的岛947个,礁石816个。因为有的是数岛共一名,故实际岛名数为932个。本文把除十个列岛岛名外的922个个体岛名作为考察其语源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
伊通河流域是满族的聚居地和发源地,积淀着富有地方特色的满族文化内涵,满语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地名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对于一定空间范围内的认知,这使得满语地名文化成为伊通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伊通河为依托,研究民国时期以前文献中伊通河流域满语地名的存在情况,考察命名的原因、满族先人当时的居住环境及社会生活等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地名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包含了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区域文化的象征。城市改造和扩张中造成了许多传统地名消失和新的地名的创改,同时商业文化对命名侵扰,新地名的命名的传统化内涵缺失,指位功能消弱。以历史性、文化性、知名度和合理性为命名的保护原则,并以历史、文化、知名度为评价指标构建量化的评价体系,为地名命名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地名是地域文化的镜像和载体。安徽沿淮地名真实地反映了淮河流域的地理特征、水利发展和源远流长的大禹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文章对安徽沿淮地名文化进行尝试性探索,以期挖掘出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以下坎侗语中的地名为考察对象,分析其结构特征及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4.
常州市青果巷历史地段“有机更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果巷历史地段的有机更新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经济性均很强的系统性工作 ,为了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常州市历史地段整体风貌 ,除了要认真做好保护性规划以外 ,还要有正确的政策引导、严格的法律保护 ,并提倡各部门、各社群的通力协作 ,吸引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保护历史地段独特文化风貌的基础上 ,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可获得住区居民和全社会的理解、支持 ,从而把历史地段的有机更新工作推向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以古典文学、史学、文化学、民族学和民俗学等多学科,结合相关史料、巴语土家语及其在晋南地名遗留,对李商隐的姓氏、身世、族属及心中潜存的巴楚民族文化因子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李商隐本非李姓而姓徐,不是西凉王李嵩裔孙,不是唐宗室,他是唐初英国公徐世勚、武后时徐敬业裔孙;2、廪君巴族起源于晋南;3、徐氏是东夷和廪君系巴人混裔,对巴族信仰习俗有承衍;4、李商隐"樊南生"、<樊南文集>"樊"的来由巴人樊氏在他心中潜存积淀;5、巴楚人文南北流变.6、古代各族在晋冀齐鲁豫等中华大地上复合交融.  相似文献   

16.
论重庆都市地名的文化特色与城市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聚落文化的典型差异 ,都市地名和乡村地名带有明显不同的文化色彩。在大多数城市 ,尤其是平原城市 ,由于自然地貌、街区布局有很强的同一性 ,街道与居民区的命名规则呈现高度类似的特征 ;然而 ,作为都市少数派的山地城市 ,聚落地名表现出鲜明的个性 ,而这种地名的文化色彩又强烈地塑造了该城市的国内国际形象。对成都—重庆都市地名进行比较研究表明 ,重庆都市地名具有明显的多样性色彩 ,具有典型的自然特性 ,具有较强烈的乡村气息。这些地名特征已经塑造了重庆的地名文化、重庆的对外形象 ,并正在影响和继续影响着重庆走向世界 ,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17.
广州的“河南”是珠江南岸之称。文章从相关的方志史料记载出发 ,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 ,试图对此地名的来源作一些考释  相似文献   

18.
略论英美民族姓名结构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交际的重要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英美民族的姓名结构形式作为英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巩固并保护了英美社会的信仰、风俗习惯、社会历史。讨论英美人姓名的构成、含义及其形成“名 姓”结构形式的社会历史文化原因,有助于我们更深刘理解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19.
作为大清王朝"一口通商"的广州乃"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参与世界贸易的十三行,其历史文化遗址具有地标性的纪念意义,已成为广州市打造世界文化名城的六张名片之一。于是,立足夷馆遗址的十三行博物馆建筑景观具有世界性与国家性、传统性与现代性、民族性与地方性相结合的"精、气、神、情"。十三行博物馆的样式建构应以历史风貌为典,诠释"海上丝绸之路商埠文化"特色,再现全国大陆上第一道风靡全球的、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