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解放前云南藏区的商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贸易在滇藏以及川藏的联系中的作用,我们已在过去作过一些探讨,本文拟就历史上云南藏族地区经济贸易的具体结构、所采用的经营方式、市场与货币、商业经济的社会组织以及其作用等问题,作一些探讨。云南藏区的商业贸易,从历史上看,至少远在唐代即已出现了。吐蕃王朝不断同南  相似文献   

2.
卓,藏语原是舞蹈的总称,现在成为卓歌舞的专用名词。卓,是一种无伴奏的集体歌舞,有悠久的历史。据《敦煌吐蕃文书》,卓的历史可上逆到公元7世纪之前,那时有称之为“顾鲁”、“鲁”和“契”的三种歌,这三种歌的唱词中常提道“鲁郎呢卓冬巴”,即“又唱歌又跳舞”。其中的“鲁”意为歌,“卓”意为舞。此外,在敦煌的古藏文文献中,常把“誓词”一词写为“卓次”(此处的“卓”与意为舞蹈的“卓”字同,“次”为词),如译为汉文则应是舞蹈词。那么当时的誓词是边舞蹈边唱还是其它形式呢?这只有留做以后考证。但是,根据这些零星的记载,可以从中看出卓的歌舞与“顾鲁”等有密切关系,而卓的歌词则与盟誓的语言习惯有关。现在的卓歌舞,虽与“顾鲁”及誓词有关,但它做为一种完整的歌舞形式,其形成则应晚于公元6世纪。  相似文献   

3.
云南藏族主要居住于滇西北部的迪庆高原,部分散居在贡山、宁浪、丽江等地。滇西北是我国著名的横断山脉地区,这里的民间文学艺术丰富多彩、风格独特。笔者通过多年实地考查,现就滇西北藏族民间的说唱艺术,做个大体分类和介绍。一、“百协”在古代战争中,任何一个民族都要在战前对将士进行战斗动员,而古代藏族人民除了一般的口头动员外,还有一种以文学艺术的形式来表现战前动员的特殊形式,即百协。百协一词在云南藏语中意为激励,因百协的说唱中,内容多以颂剑为主,所以有人译  相似文献   

4.
帝国主义在云南藏区的侵略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引用详实的历史资料,从帝国主义列强在迪庆高原以“传教”为借口进行精神征服,以“游历”为幌子窃取情报,以“考察”为名掠夺资源以及残杀无辜藏族群众等几方面,控诉帝国主义在云南藏区犯下的滔天罪行,揭露帝国主义企图吞噬和瓜分中国藏区的丑恶行径及其制造“西藏独立”、借所谓“人权”问题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的险恶用心,同时也展示了云南藏区人民反帝爱国的悲壮斗争史。位于滇川藏三省交界的滇西北迪庆藏族自治州,由中甸、维西和德钦(清代和民国时期称阿墩子,隶属维西)三县组成,有藏族十万余人。这里江河纵横、雪峰林立、湖泊棋布、牛羊成群,素有“百国之乡”①和“世界花园之母”②之称。近年来,纷至沓来迪庆高原的国内外众多游客一致认为,这里就是60余年前美国作家希尔顿笔下的人间净土──香格里拉。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资本主义用炮舰撞开了中国的大门。于是,迪庆高原这块圣洁之地,也未能逃脱帝国主义列强的蹂躏。  相似文献   

5.
朱玲 《中国藏学》2001,(1):127-128
当云南中甸被一些人视为西方探险者所向往的“香格里拉”之后,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知名度便迅即提高。不少对迪庆高原风土人情的描写虽然大同小异,却也颇得媒体青睐。其实,早在这些新闻和游记之前,就有一些厚重扎实的专著问世,细致周详地刻画了云南藏区的方方面面。王恒杰先生的《迪庆藏族社会史》(中国藏学出版社,1995)就是其中出色的一本。  相似文献   

6.
论藏区宗教的社会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 2 0 0 0年 4月和 8月两赴藏区 ,率队调查了黑水县城、金川县的两个乡 (一农一牧 )和十个村 ;并在拉萨与 2 0位藏族同胞分别进行了深度交流。其目的是了解藏区社会发展现状 ,建立 15 0户样本的 5 0年追踪调查定点。在执行这个项目的初始阶段 ,通过自然观察和调查结果 (另文报告 )获得的综合结论是 :1、藏区社会的发展状况低于内地 ,更低于沿海。2、藏区的综合发展水平从城市、县镇、乡村逐级递减 ,局部区域甚至停滞或倒退。3、除自然和历史条件之外 ,传统和现代这两种价值体系包含的各种指标差异显著、对比鲜明。尤其是藏传佛教和苯教的…  相似文献   

7.
黄健英 《中国藏学》2004,(2):115-115
青藏高原又称世界第三极,是一个独特的自然地理单元,其独特性表现在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植被物种等诸多方面.并由此决定了经济类型和发展道路的独特性.因此,需要从全新的角度分析和探讨青藏高原的发展问题,并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反思.由云南民族学院藏族青年学者绒巴扎西教授著的<云南藏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一书,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以整个青藏高原的发展为背景,全面地考察和分析了云南藏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书是一部高水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佳作,不仅选题重要,材料扎实,思路清晰,视野广阔,而且观点独到,论述深刻,结构严谨,文笔流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读性.反映出作者不仅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还具有大量实地调查的实践积累,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其最突出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刘俊哲 《民族学刊》2016,7(4):56-61,117-119
The principles of the theory of de-pendence arising from emptiness of original nature;of the nature of the human mind, and, the equality of all sentient beings are important philosophical tenets held by the different schools of Tibetan Bud-dhism, and they all have profound ideological im-plication. Through various ways, including belief, promotion, advocation, and education, these three philosophical principles are subtly integrated in most Tibetan people’s ideological structure. This helps them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the uni-verse, purify their minds, and promote their realm of life. As a result, it helps them to deal well with human relatio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it promotes the harmony and stability of Tibetan society. In today’s society, although so-cial conditions have changed dramatically, these three philosophical principles st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in Tibetan areas.  相似文献   

9.
经济发展与青海藏区社会稳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发展是一个包括产值增加、文教进步、结构演进和体制变革的综合性进程.这样一个涉及面较广的发展过程,必然引起社会结构、分配机制、人们的思想观念等的巨大变革,从而对社会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明至清初云南藏区的政教关系及其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的前缘,是滇、川、藏三省(区)毗邻交界地,也属于“藏彝民族走廊”的最南端。历来不仅为兵家必争之地,而且也是滇藏各族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早在唐代这里就存在一条“茶马古道”。明至清初,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现了滇藏民族关系的新发展。特别是围绕政教关系,使这一地区进一步成为诸种民族、教派、集团等方面相互抗衡、密切交汇的场所。本文根据藏汉文文献档案资料及实地调查材料就明末清初滇藏政教关系及其历史影响作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煨桑作为藏族文化习俗,在藏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云南藏区在煨桑材料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多样性,煨桑仪式差异明显,并不断演化.藏民对煨桑材料的选用,以其功用为原则,同时也有一定的灵活性,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煨桑植物的采集还遵循了生态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近代四川藏区鸦片贸易及其社会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君 《中国藏学》2002,(3):50-58
该文根据四川省档案馆藏档案材料,首次系统地对近代四川藏区的鸦片种植、鸦片运输路线、鸦片价格、鸦片贸易市场进行了较为细致深入的探讨,认为正是鸦片的种植和贸易给四川藏区特别是阿坝藏区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影响,摧残破坏了农村社会经济,造成农业生产水平严重下降,促进了高利贷的恶性发展,加速了藏民生活贫困化的进程,造成商业贸易畸形繁荣,藏民家庭经济的畸形发展与生活的贫困化,以及人口减少,民族体质下降等。  相似文献   

13.
胡京波 《中国藏学》2002,(1):130-132
历史沿革图书馆的前身是西藏社会科学院图书资料室 ,成立于 1 979年 6月 ,当时图书资料室只有三四个人。由于社科院处于筹建阶段 ,图书资料室无固定的办公场所 ,只能临时借用私人住宅办公。 1 981年 ,随着工作人员增加和图书资料室业务工作的开展 ,在办公场所不够用的情况下 ,临时租用工业厅招待所办公 ,这时图书资料室工作人员增加到 1 0余人 ;同年 ,图书资料室改称资料情报研究所。1 982年 1 0月 ,社科院又搬迁到原自治区水电厅院内 ,这时的工作条件比以前有所改善 ,但图书馆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 ,例如 :没有书库和办公用房。所采购到的图…  相似文献   

14.
敦煌藏文本P.T.127《人姓归属五音经》,是归义军时期敦煌吐蕃文化精英根据汉文本《宅经》改编而成的一部有关姓氏分类的占卜典籍,使用群体主要为吐蕃移民。《人姓归属五音经》的发现,对于解决归义军时期吐蕃移民曾普遍采用汉族姓氏是一个有力的证据。包括《人姓归属五音经》在内的P.T.127,是归义军时期敦煌吐蕃移民,在面临因卑户身份导致诸如在地区请占田经济体制中土地耕种权无法保障的困境下,为提升族群社会地位与认同,取得现实生存合法性,对族群文化进行重塑的产物。P.T.127这类看似游离于主流意识之外的文本,其实隐喻着吐蕃移民如何利用地方秩序语言,在区域社会中以提升自身地位、建立身份认同的族群历史变迁。因此弥足珍贵,甚堪关注。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救济到社会保险,社会保险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国际社会保障改革的趋势是社会救济的地位逐步提升。西藏本身具有深厚的社会救济的制度基础,因此,应强化社会救济在西藏社会保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由古藏文专家罗秉芬教授和刘英华医师合作翻译成汉文的<藏族医学史>(bod gyi gso rig byung vphel gyi lo rgyus)终于问世,作者是格桑陈来(skal bzang vphris les).这不论对于藏文读者,或是汉文读者来说,都是一部值得一读的藏医学史读物.  相似文献   

18.
嘉绒藏族传统服饰变迁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琴 《西藏研究》2007,(1):96-100
嘉绒藏族传统服饰是如何发生变迁的,与藏族、汉族及其他民族服饰有何联系与区别?文章借有限的历史文献记载对隋唐前后、清代以及新中国建国以后几个关键的历史阶段进行考察,探讨了嘉绒传统服饰变迁的过程、特点及其原因,认为文化传播、社会制度变革和转型、经济发展水平是导致嘉绒服饰变迁的三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文章考证了西藏城市形成的时间、条件及过程,对西藏城市的发展历史做了分期,并对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宗教背景以及城市发展建设的特点予以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