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6,(10):11-17
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唯有走向实践,在改变世界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人类解放,才能证明自身的科学性,并彰显自身的理论价值。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主要有暴力革命、改革创新和科技革命三种实践路径:暴力革命路径,从改变上层建筑出发,变革生产关系,从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创新路径,从改变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着手,一方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革新上层建筑;科技革命路径,从改变生产力起步,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进而促发上层建筑的质变。当今时代,我们必须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和客观规律,把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灵活运用于这三种实践路径,推进人类解放的历史进程,从而为实现"现实的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当马克思在哲学上把人的存在理解为一种感性存在、感性意识时,他便把人的解放也就理解为一种感性的解放.由于这一理论是在存在论的高度上言说的,因此我们须得在存在论的高度加以领会.正因为这一理论具有哲学的原则高度,所以在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大合唱中,它仍然是最强有力的声音.  相似文献   

3.
分工与协作的原理,是马克思理论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他的许多光辉著作中,系统地论述了分工与协作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客观必然,阐明分工协作能够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创造新的生产力的原理。社会分工协作这一社会物质生产的普遍规律,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形态,同样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是各国社  相似文献   

4.
与西方人权理论发展史上形成的自然权利论、历史权利论、法定权利论、道德权利论等其他四种人权范式不同,马克思主要是从人类解放的角度来阐发人权思想的,因而可称之为人类解放论的人权理论范式。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原则和实践论的观点出发,通过批判西方资产阶级人权思想的虚伪性、欺骗性,科学揭示了人权只有通过共产主义运动,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才能得以充分实现的思想。马克思人类解放论的人权范式思想启示我们应以实践的、辩证的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的人权发展问题,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权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人权梦想。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股份制的存在和发展符合商品经济本质的要求.股份企业的迅速发展,对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重要的作用,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马克思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创立的股份资本理论,并对其在我国所有制改革中的运用和发展,作出新的概括.  相似文献   

6.
“三形态说”与“五形态说”何者更具有普适性与根本性,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尝试与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相关联,并将社会形态置于“人类解放”的宏大背景中.马克思一生的理论主题就是人类解放,其学说就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他对社会形态问题的探讨没有离开人类解放的主题.“三形态说”与“五形态说”何者更为根本、何者更具有普适性,应该考察何者更具有解放的维度.而“三形态论”与人类解放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视域融合”,作为人类解放理论之组成部分的“三形态论”更为根本,也更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7.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只有与本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正确地加以运用,才发挥了它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的不断革命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完全证明了这一点。在中国不仅有结合实际正确运用取得革命胜利的成功经验,而且也有误解滥用使革命遭受挫折的沉痛教训。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总结了经验教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和平发展时期的革命”这个新概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不断革命理论。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像有的同志那样简单地把出现左倾错误与“不断革命论”群系起来,从而认为“把‘不断革命论’当成马克思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学说发展史上的一个惊人的误会”,来否定马克思的不断革命论是科学理论。(参见《新华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以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为逻辑起点,以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为基本原则,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逻辑旨归.当前,由于分配起点的机会不公、分配程序的体制障碍、分配结果的调节乏力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收入分配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威胁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我们应以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为指导,通过实现分配起点上的机会公平、分配过程中的程序正义、分配结果上的合理调节等措施促成我国分配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理论界》2015,(12)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是在两种语境下展开的,第一阶段市民社会视域下的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即人类解放理论的提出和形成时期,是马克思早期在批判颠倒的、歪曲的世界观时形成的,得出对市民社会的理解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找答案;第二阶段共同体视域下人的解放理论,即人类解放理论的成熟和完成阶段,在新唯物主义观确立以后,马克思始终把人作为整体中的一员,对人的解放进行了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性分析,从而说明了人类实现解放是如何完成的。从中看出第一部分,也可以被称之为青年马克思与第二部分即成熟时期的马克思不是断裂的两个部分,两种视域充分说明马克思研究视角的转变过程,因而具有内在的关联性,思想的一致性,从而完整的构成了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出现了一次关于俄国公社的大论战。马克思对俄国公社的性质、地位和命运给予极大的关注并进行深入的研究,赞扬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观点——俄国公杜的发展有两种前途,一是通过摧毁公社以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一是通过发展俄国特有的历史条件,保存公社以避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车尔尼雪夫斯基赞成避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及其解决办法。马克思认为,割断了公社社员之间血统亲属联系的俄国公社,不同于较古类型的公社,它具有两重性,即在公社内一方面耕地仍归公社所有,是公社财产,另一方面在公社内房屋及其附属物——园地又属农民私有,是私有财产,因此,这里是公有因素和私有因素并存。俄国公社两种可能的前途的根源,就在于农村公社所固有的两重性。马克思深入论述了俄国公社可能避免资本主义整个发展阶段的国内外条件,提出关于落后国家或民族在一定条件下,超越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光辉思想。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的实际,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我们党明确提出我国少数民族要和汉族人民一道,共同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这不仅是一种客观历史的必然性,而且已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围绕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考察了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相联结的流通过程,创立了科学的再生产理论。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原理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得出来的,那么,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经济是否适用呢?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论及到这个问题。列宁、斯大林对此也作过明确的论述。列宁指出,马克思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分析,“甚至在纯粹的共产主义社会里,不也有Ⅰ(V十m)和ⅡC的关系吗?还有积累呢?”(《对布哈林<过渡时期的经济>一书的评论》,人民出版社1976年12月版第3页)斯大林说:“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的这一切基本原理,不仅对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实践理论表现为生产、劳动和工业等具体活动。马克思实践理论的生产性转向具有深刻的革命性,是唯物史观产生的重要现实基础,它既具有人与自然之关系的认识论意义,也具有人与人之间的本体论意义。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所开展的社会建设正在突显马克思实践理论中的本体论价值。  相似文献   

13.
试图在实践之外把握空间的方式必定是形而上学的,不论它是经验、先验还是冠以唯物主义之名,其深刻的一致性在于它们都没有逃出"静观"。马克思经由感性物质实践实现的哲学革命必然也是空间观的革命,在此意义上,可称其为实践空间观。这种空间观蕴含着自然与社会、社会与空间、时间与空间以及空间的绝对性、相对性和关系性的多重辩证统一。它主张在强调空间的社会性同时不应抛弃空间的自然性这一唯物主义前提,或者因突出空间的塑形作用而将其凌驾于社会之上,也不应脱离实践方式及其情境分开讨论时间和空间,亦不能无视实践的变动把空间的绝对性、相对性和关系性的任何一者无条件地优先化。马克思实践空间观是我们今天把握当代知识之空间转向的一把钥匙,亦是狙击空间的去自然化和去绝对化解读以及空间独断论企图的锐利武器。  相似文献   

14.
"文化"概念的追本溯源展示出文化的政治意蕴,这表明文化是一种政治力量。马克思的文化解放理念建立在政治经济批判之上,既要求批判继承前人的文化思想,创造出符合社会发展趋向的文化形态,也要求抨击统治者的文化压制和精神束缚,在与政治解放、经济解放互动中实现人类解放,并彰显了文化解放的历史形态和阶级性质。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建构是马克思文化解放理念的政治旨趣。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人类解放作为理想,既来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是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在理论研究中非常有必要挖掘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关于人类解放之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区分,特别是要注重挖掘其现实性层面的理论,构建现实性的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体系.当代中国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研究必须实现从理想性维度到现实性维度的转变,即从马克思致力于理想社会的理想性到依据现实生活的现实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新学术》2007,(4)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的过程中,形成了社会批判的实践批判方法。马克思的实践批判理论方法的实质就是以实践为基础,以合理的批判为灵魂,以改造世界为目的的现实性活动。实践批判方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方法,只有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才能不断地改变社会现状,实现现存社会的革命性演变,马克思的实践批判方法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具有深刻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提出了人的发展本质就是人的内在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并在这种对象化过程中占有自己本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和他的对象性世界的生成是相互促进的;人的发展由自身社会活动所内在规定等。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在当代社会主义条件下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在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整体文明过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杨楹  罗建平 《东南学术》2006,(5):98-103
马克思的宗教观必须置于马克思解放理论的视域中加以解析,才能把握其真正的精神要义.文章从马克思"观"宗教的生活角色、理论前提、价值立场和方法论四个层面,确证了马克思的宗教观独特的运思倾向,以及服务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之根本主旨;指出,宗教从对人的解放力量蜕变为人的解放与发展的桎梏,正是由于现实生活的变迁所提出新的解放任务使然.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正是立足于现代社会生活,立足于无产阶级与人类彻底解放的历史使命,他强调指出,解放的根本方式与路径只能是现实的实践活动,解蔽宗教、创发现实条件,促成宗教的消亡,是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内在环节.  相似文献   

19.
130年前,马克思就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很多理论至今仍是我们的研习对象.马克思毕生致力于思考西方所谓的理论和实践(Praxis)的关系问题.他认为,哲学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状态走向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马克思的理论不会自动实现,它的实现将取决于人们对其感兴趣的程度.各种类型的马克思主义都是对马克思理论的某种阐释,这构成了试图通过恰当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马克思的立场的种种努力.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是从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细胞的商品和由商品交换产生出来的货币开始的。马克思认为学习政治经济学的难处在于商品,而不在于货币。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马克思便对读者说明:“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所以本书第一章,特别是分析商品的部分,是最难理解的。其中对价值实体和价值量的分析,我已经尽可能地做到通俗易懂。以货币形式为其完成形态的价值形式,是极无内容和极其简单的。然而,两千多年来人类智慧在这方面进行探讨的努力,并未得到什么结果,而对更有内容和更复杂的形式的分析,却至少已接近于成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7—8页)在写《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二章关于货币问题的时候,马克思一开头就引用英国国会议员格莱斯顿的话说:“受恋爱愚弄的人,甚至还没有因钻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