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广泛地运用着比较的方法。人们要区分这种事物和那种事物,最常见的就是把两种事物放在一起比较,从而认识和把握某种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俗话常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事物的特征,人物的个性,都在比较中得到显露和突出。没有比较,就没有区别。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有比较,才有鉴别。”鲁迅先生也指出:“只要一比较,许多事便明白。”又说:“比较是医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年,美国《科学新闻》发表纽约布朗克斯的一篇题为《辩证思维》的文章,指出:“所谓的两面神思维的必然性正日益广泛地为人们所认识。”他这里说的两面神思维,就是恩格斯当初称的辩证法思想。这本是老生常谈,但这些老生常谈却往往被人忽视,所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布朗克斯在看到辩证思维的应用时,还这样兴奋。 我国古代有很丰富的艺术辩证法思想,是我国古代文艺美学思想的精髓。但是从写作学  相似文献   

3.
一文似看山不喜平。古今中外,作家们在描述事物、安排文章或作品结构布局时,都是崇曲忌直,追求曲折波澜、起伏跌宕的。这既是读者鉴赏文章或作品时的心理习惯和审美要求,也是作者进行写作的艺术辩证法。何谓“直”?何谓“曲”?所谓“直”,是直笔述说、直言其事,就是把要表达的意思或事情经过,直接了当地表达出来。所谓“曲”,是曲笔述说,是一种曲折婉转的表  相似文献   

4.
辩证写作论     
辩证写作论夏文彬唯物辩证法和艺术辩证法,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唯物辩证法作为进步的宇宙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对一切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艺术辩证法则是唯物辩证法在艺术活动中的体现和运用。关于艺术辩证法,古今中外的文学家已多有论述.但这类论述大都是对名家...  相似文献   

5.
在写作活动中,相似现象大量存在于客观事物和认识主体思维活动中,写作过程其实也就是人脑对复杂信息的处理过程,输入的复杂信息,可以激活大脑中原已储存的相似块即相似信息。所以我们既要研究静态相似情况,更要注重动态过程的研究。运用相似思维进行构思、模仿,并在语言运动方面,把事物的相似与模仿结合起来,在写作中加以运用,以切实、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是一座蕴藏丰富的艺术宝库 ,其语言艺术尤为突出。作者熟练地驾驭了明快、生动、形象的语言 ,用字准确、精当 ,或生动地显示出人物的性格 ,或恰到好处地传达出人物彼时彼地彼境的心理状态 ,或巧妙地烘托出人物活动的环境氛围 ,或清晰的叙述了故事情节 ,或准确地描摹了人物的行为动作 ,为后人提供了值得模拟的语言标本  相似文献   

7.
元杂剧的外在结构也有其显著的特点。在元杂剧以前,中国古典戏曲已经成形的有宋杂剧和金院本,但是剧本已经失传,无法得知它们在戏剧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如果把元杂剧和明清传奇作以比较,元杂剧外在结构的特点是比较突出的。归纳起来有这么四点: 其一,元杂剧简洁,明确,紧凑,集中,主要故事线索眉清目秀,单纯清晰,但又不是平铺直叙,一览无余;虽然简单,明瞭,但并不失冲突的奇巧,丰富。李渔在《曲话》中说:“元人所长者”,“曲是也:白与关目皆其所短。”李渔以明清传奇的戏剧结构,来衡量元杂剧的戏剧结构,也就对后者一概否定,这显然是错误的。元杂剧和明清传奇相比较,前者虽不能容纳更多的社会内容,但篇幅短小集中,更适宜于当时的舞  相似文献   

8.
陆羽所著的《茶经》不仅是古代茶学的经典,也是一部文道并茂、熔实用性与文学性于一炉的文化巨著。《茶经》在章法、修辞、语言上独具特色,成为唐以后诸多茶学著作的写作范本和基本样式。  相似文献   

9.
艺术是少不得对比的,有时它甚至成为艺术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其特征是使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共处于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呼应关系,显示和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加强某种艺术效果和艺术感染力."[1]对比最终要实现和谐,完成艺术创造的巨大使命.大足石刻艺术之卓越创造中,便十分鲜明地表现着颇为强烈的对比意味.在此重点探讨其中鲜明存在着的虚实对比.  相似文献   

10.
简论写作中的虚实结合陈显耀清人方薰《山静居论画》中有一段启人深思的记载:“王翁《风雨归舟图》笔法荒率,作迎风堤柳数条,远沙一抹,孤舟蓑笠,宛在中流。或指曰:‘雨在何处?’仆曰:‘雨在画处,又在无画处’”。画面的风雨,迎风堤柳和孤舟蓑笠,已暗暗透出,曲...  相似文献   

11.
论清真词风格的辩证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一切思维活动中,处处充满了辩证法。何谓辩证法?列宁曾经明确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列宁选集》第2卷711页、68页)。文学创作是一种高级而复杂的思维活动,其内容正是反映有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现实生活,因而,其中大量存在着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同时在  相似文献   

12.
辩证法普遍存在于自然、社会和人们的思维中.文学是对生活进行艺术加工的产物,就必然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对立统一规律,形成文学艺术的辩证法.杜甫诗歌在生活与艺术的辩证处理上,实已达到了十分精彩的程度动静交替,庄谐统一;美丑相衬,虚实结合;悲喜结合,情景不离.其艺术辩证法的审美领域无边无际,深邃宽广而内涵丰富.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创立的以人系事的传记文学体制,对后世史家有深远影响。班固说《史记》“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见《汉书·司马迁传赞》)所谓“实录”,就是要绝对真实。它要求人物、事件,乃至于时间、地点、环境的绝对真实。但绝对真实并不等于说有闻必录,机械地、自然主义地照搬历史资  相似文献   

14.
为了指导和推动工作,人们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将调查到的全部情况,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总结出经验或教训,写成书面材料,这就是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15.
国画虚实论     
在国画创作过程中,虚实的处理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化的厚重感使得历史悠久的中国画更加博大精深,富有文化内涵和意境。因此,分析"国画虚实"的思想基础以及国画中对虚实关系处理的意义,才能有效运用国画虚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现代湘籍作家大量运用方言土语进行文学创作,与古今中外文学史上源远流长的方言写作文学传统有着密切的关联,更与"书楚语、作楚声"的楚文学传统构成直接的传承关系.沈从文"湘西世界"的缔造,韩少功的文学寻根之举,都源于古今中外方言文学的潜在启发和楚文学方言写作传统的直接熏陶.  相似文献   

17.
艺术与“真、善、美”的关系,不是一个新话题。根据一般的认识。艺术具有真善美的特性,而托尔斯泰以其卓越的艺术大师的艺术经验否认艺术是“美”的表现;艺术表现普。但不及“善”本身。“善”这个概念在托尔斯泰那里就是上帝的化身。艺术只能趋近,但永远不达“善”本身。艺术之“真”是情感真挚。托尔斯泰对艺术“真”的理解,是建立在对艺术“美”的否定的逻辑之上。艺术不表现美,而表现善,“真”是艺术抵达“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杜甫的拗体,是汉语诗律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积累较少且缺乏统一说法。在范畴及数量上,笔者认为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杜诗中广义的拗体七律共有49首,狭义的拗体七律有38首。杜甫拗体“拗”的原因主要包括(1)词语表达的不可替换;(2)对其他增加诗歌音乐美手段的妥协;(3)有意为“拗”,追求奇峭之美。杜甫拗体七律“拗”的特点主要有:(1)“拗”出现在诗中的位置有所倾向;(2)某些失粘句符合“对”的规则。  相似文献   

19.
所谓实,是指艺术作品中直接的有形的描写,它通过语言、文字、线条、色彩、音响、节奏、人体、动作等直接诉诸欣赏者的感觉;所谓虚,是指艺术作品中间接的无形的描写,即我国古典美学中所说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言外之意”、“文外之旨”,它不能为欣赏者的感官直接把握,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感受到。虚实结合是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20.
1.疏密是文章写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又是一个很难把握的问题。说它重要,因为它是文章结构(谋篇、布局)的一个基本问题。围绕作品结构或者说以作品结构为中心,它广泛地涉及语言、风格等一系列问题。疏密是语言——结构——风格关系的表现。因此清人刘熙载说:“‘疏密’二字,其用不可胜穷。”说它难于把握,因为“疏密”二字词义内涵丰富,外延又非常广泛。作为一种结构因素,它的表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