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高校不少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处于不健康和亚健康状态,出现了焦虑抑郁,悲观失落、自卑自怨、自我缺失、嫉妒封闭、敏感多疑等心理困扰。造成这些困扰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家庭经济的影响以及女大学生自身的影响等等,而消解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困扰的对策,则是指导她们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积极组织集体和交往活动,开展心理咨询,落实对贫困女大学生的资助和扶持政策等。  相似文献   

2.
在利用塞利格曼的习得性乐观和ABCDE理论对宁波大红鹰学院82名需要心理援助的本科生进行一系列的心理指导的基础上,采用悲观—乐观解释风格量表进行前后测并统计分析发现:(1)被试解释风格从悲观水平改善至平均水平,在人格化维度上成效最为显著;(2)对女生的指导效果好于男生;(3)对文科和理工科学生的指导效果无显著差异。以上差异在0.99置信水平下均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3.
积极心理治疗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成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积极心理治疗的理念运用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成长,达到改变其消极的人格特质的目的。通过五个阶段的心理治疗观察和保持距离阶段、调查阶段、处境鼓励阶段、语言表达阶段、扩大目标阶段,培养贫困大学生三种积极的人格特质:主观幸福感、乐观情绪和快乐感,激发和强化贫困大学生自身两种认识能力和爱的能力,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成长。  相似文献   

4.
中职生是“习得性无助”的易感群体。“习得性无助”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也是中职生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中职校应具体分析中职生“习得性无助”现象的成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解析当代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概括了当代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表现:依赖性强;学习上的无力和厌烦心理;人际交往的障碍;不良的自我意识。贫困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原因为:城市与农村的巨大反差;市场经济的繁荣;就业的压力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贫寒出身的轻视。化解贫困大学心理危机的措施有: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生情况,建立心理档案;提供勤工助学机会,促进贫困大学生的自立自强;鼓励贫困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相似文献   

6.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和研究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有效地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我们以河海大学495名贫困大学生为实验组,476名非贫困大学生为对照组,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团体施测,结果发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状况均低于非贫困大学生,尤其是在人际敏感、抑郁和精神病性三方面差异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在贫困大学生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文科学生低于理工科学生,来自城市的贫困大学生低于来自乡村的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支持状况存在显著相关。提高个体感受到的主观支持及其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将有利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一些高校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上的重负,导致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从而产生了“心理贫困”,成为高校的“双困生”。在分析贫困生“心理贫困”的特征及其成因的基础上试图提出应对这一现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 ,关爱贫困大学生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特别应当指出的是 :学校和社会在关注大学生经济困难并努力为他们解困的同时 ,却忽略了这一“特殊群体”中已出现的另一种贫困———精神贫困。因此 ,本文从贫困大学生自卑与自尊心理冲突、焦虑与忧郁心理矛盾、孤僻离群与自我封闭心理、敏感多疑与嫉妒心理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物质的帮助、精神的关心、心理的引导三个方面的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对贫困大学生“精神脱贫”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现已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高校在解决贫困大学生经济贫困的同时,应该更多地关注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贫困”。本文分析了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消除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气质性乐观问卷、大学生适应性问卷及生活满意度问卷,对37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大学生气质性乐观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及大学生适应性在两者之间的作用.结果表明:(1)大学生适应性、气质性乐观与生活满意度均处于中等水平上下,且整体上性别差异均不显著.(2)气质性乐观与大学生适应性和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气质性悲观与两者均呈显著负相关,大学生适应性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3)大学生气质性乐观和适应性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气质性悲观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大学生适应性在气质性乐观与生活满意度间的调节效应不显著.(4)气质性乐观对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既存在直接的影响,也以“个体定向适应”及“社会定向适应”为中介而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江苏工业学院和河海大学的1192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从学习环境、学习动机、学习能力、教育风格及身心健康五个维度对学习适应性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总体上并不乐观,总体适应性水平的偏低;在具体维度上,大学生对学习环境的适应性最差,其余依次为教育风格、身心健康、学习动机、学习能力。男女生在学习动机、教育风格、学业成就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明显优于男生;在学习身心健康适应方面,男生优于女生,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生“双贫困”现象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贫困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长,贫困生的经济、心理"双贫困"现象值得教育者关注.在经济扶贫各项措施深入实施的同时,应加强"心理扶贫"工作的力度.要扶贫先扶志,要在人格上尊重他们,营造校园健康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3.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所自然展现的一种具有个性化的认知方式,因此学习风格的研究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水平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为了多维度地分析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风格特点,本研究通过利用Curry的"三层洋葱模型"作为理论依据,从环境偏好、信息加工和个性偏好维度立体地构建了一个"大学生英语学习风格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既有助于研究者设计大学生英语学习风格测量表,同时有助于大学生优化自己的英语学习风格和教师调整自己的英语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了解经济状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改进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选取天津市两所商科院校在校生297名进行问卷调查。选择家庭收入高、低两组进行比较。经济状况不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各项指标上均无差异,对贫困生进行帮助的重点是解决经济问题,增加打工机会。  相似文献   

15.
浅析欠发达地区的精神心理贫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欠发达地区存在的精神心理贫困 ,已成为今天欠发达地区贫困的深层次原因和脱贫的主要障碍之一。这种精神心理贫困主要表现在人们的保守、封闭、单一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静态的思维方式以及缺少独立自主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存在诸多不足,因此,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必须立足高校自身,建立多环节、多因素的认定体系,才能使高校贫困生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加强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贫困生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他们的学习状况,生活状况及心理状况令人堪忧,加强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刻不容缓,高校在给予贫困生物质帮助的同时,精神帮助同等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双管齐下,高校贫困生将不再“贫困”。  相似文献   

18.
贫困成因分析主要有两个理论取向:结构解释和文化解释.我国城市贫困群体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转型导致的"结构性"贫困.当贫困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并呈现长期化与固定化的趋势时,单纯的结构视角已无法拯救贫困,需要文化解释的介入.当前,城市"文化性"贫困从贫困群体的精神特征、社会交往状况和子女的受教育状况三个方面凸现.因此,政府的反贫困政策不仅要消除"结构性"贫困,更应该着手"文化性"贫困的疗治.  相似文献   

19.
特困生作为大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除了面临经济压力,还要面对学习和心理压力,从而更容易出现学习、生活适应、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从环境和心理等因素出发对在校特困生心理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寻求预防和解决高校特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以"三个代表"思想指导高校学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关于教育创新的要求,为我们探索和搞好学风建设提供了思考的路径:更新办学观念是学风建设的先导;加强道德建设是学风建设的基础;深化教学改革是学风建设的动力;提高学习素质是学风建设的核心;端正考风是学风建设的重点;班风建设是学风建设的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