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加快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军 《民族论坛》2001,(2):12-14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集“少”(少数民族地区)、“边”(西部边疆地区)、“穷”(欠发达地区)、“弱”(生态环境脆弱)、“富”(自然资源富集)于一体,具有典型的’少、边、穷、弱、富”特征,其最基本、最大的区情,就是少数民族分布集中、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广大。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52个少数民族分布在这里,人口达7303.95万人,占西部地区总人口的69.73%;这一地区土地面积为667.46平方公里,占西部地区总面积的98.12%,其中,民族自治地方面积为591.31平方公里,占全国民族自治地方面积的96.84%。地域幅员辽阔,人口分布相对分散…  相似文献   

2.
制定“未实行区域自治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势在必行刘大友“未实行区域自治少数民族”指的是不具备条件建立民族自治地方,享受到宪法赋予的自治权的那一部分少数民族,包括:(1)不具备条件没有能够建立自治地方的11个少数民族;(2)居住在民族自治地方以外的少数...  相似文献   

3.
龙文高 《民族论坛》2009,(10):28-29
<正>民族立法是少数民族地区法律规范的制定、修改、废止的立法活动,是国家立法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立法也是《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机关的一项重  相似文献   

4.
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全省现有55 个少数民族,64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0.13%。民族自治地方有一个自治州(辖8 县市)、7 个自治县、 2 个享受自治地方待遇的县(区)。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7.8%,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66.1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下简称《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20年来,我省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  相似文献   

5.
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地区党政一把手,这是我们党和国家解央民族问题,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基本政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关于干部“四化”方针和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少数民族地区党政一把手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民族自治地方主要领导职务由实行自治的主体民族干部担任的目标已经实现,党政一把手的政治、业务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保证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使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学技术等项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党政一把手的专业化水平与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要求还很不适应,特别是一些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民族自治地方,一  相似文献   

6.
“双碳”工作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府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于统筹推进“双碳”指明了道路方向。民族自治地方的“双碳”工作与非民族自治地方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存在特殊的困难,强行推行有可能会影响民族关系的和谐稳定。因此,民族自治地方要构建“双碳”协调机制,通过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财政支持、民族关系等方面进行协调,才能够达到在保障民族关系和谐稳定的前提基础下推进“双碳”工作、实现“双碳”目标的目的。而且还应相应地建立“双碳”协调的评估机制,定期对“双碳”协调工作进行评估,杜绝走过场的协调,并将评估结果纳入干部考核体系之中,从而促进“双碳”协调工作的开展,推动民族自治地方“双碳”工作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9月)前言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立是根据当地民族关系、经济发展等条件,并参酌历史情况而确定的。目前,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依据少数民族聚居区人口的多少、面积的大小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行政地位分别相当于省、设区  相似文献   

8.
论民族共治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原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中国等多民族国家民族政治实践的考察,指出民族共治是与民族自治同时存在的事实,并通过对现代多民族国家民族政治理论和原理的论证与揭示,提出了“双向两层面民族共治”的命题。“双向共治”一是指参与管理,二是指接受管理;“两层面共治”一是指国家层面的管理,二是指民族自治地方层面的管理。民族共治是现时代民族发展和多民族国家统一建设的必然和合理要求,它与民族政治民主和共和“三位一体”,是现代多民族国家民族政治生活的纲领性命题,而“自治”、“参与”等少数民族政治权利诉求和保障则属于子目问题。  相似文献   

9.
对全国、对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来说,福建是民族工作“小省”。但福建省有55个民族成份,主体少数民族畲族人口占全国的52.87%,这里还是全国回族的发祥地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福建是民族工作“大省”。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不能因为少数民族人口总量不多而忽略或者不重视民族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到,民族问题是福建省加快发展中必须妥善处理的一个重大问题,民族工作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项重要工作。——卢展工(中共福建省委书记)  相似文献   

10.
(一)民族的区域自治,是我们党和政府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之下的一级地方政权,根据宪法规定,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这是它的一般性。同时,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又根据宪法规定行使自治权,即可  相似文献   

11.
36.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①公民、②干部③成员)担任主任或副主任。 37.“帮助各少数民族,让各少数民族得到发展和进步,是整个国家的利益。”这是毛泽东同志在(①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报告②1954年接见西藏国庆观礼团的指示③《批判大汉族主义》)中提出的。  相似文献   

12.
从宪法等法律规定看,其明确了民族自治地方内汉族和散居少数民族不具有法定区域自治权利,导致在确定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利(权力)的最终归属(本源)主体上难以自治,由此反映出立宪(法)者意欲协调促进民族平等与加强地方治理之间的平衡,在实现和保障少数民族自治权利的同时,也为推进民族共治和优化地方治理保留了空间.  相似文献   

13.
什么叫杂散居少数民族?在我国6700多万(1982年统计数)少数民族中,除建立了民族自治地方的4900多万人口外,其余都统称杂散居少数民族。其中,一种是虽有一定程度的聚居区,但构不成一级自治地方;一种是零散住在汉族地区或民族自治地方的某些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4.
民族区域自治法第62条规定:“国家在民族自治地方开发资源、进行建设的时候,应当照顾民族自治地方的利益,作出有利于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建设的安排,照顾当地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这一规定是完全正确的,但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家在民族自治地方办工厂、矿山,修水库,建电站等等,要占用大量少数民族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田地和草场。特别是修水库、建  相似文献   

15.
<正>散居少数民族是相对民族自治地方而言的,一般来说,民族自治地方以外的少数民族都称为散居少数民族。由于散居少数民族分布比较散,人口比较少,对其重视程度还有待于进  相似文献   

16.
民族立法工作是民族自治地方权力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是依据中国历史和民族现状制定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加强民族立法工作是为了从法律上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乌兰夫同志在五届全国人大民委二次会议上指出:“加强民族立法工作,在民族问题上确定完备而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制,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是久安之计”。一、西藏自治区民族立法的基本情况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  相似文献   

17.
民族区域自治权的宪政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核心,是宪法赋予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法定权力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能否依法行使自治权,是考核民族地区宪政实施真伪的“试金石”。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国家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地方各级政府统一服从中央政府的管辖。而民族地区宪政只是国家宪政结构的子系统,这决定了民族地区宪政建设必须要与国家的宪政结构相匹配,受国家宪政体制的制约,不能逾越国家宪政体制设定的边际。  相似文献   

18.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宪法上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呢?  相似文献   

19.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现行立法体制具有“一元二级多层”的特点。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是我国立法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的主要内容,分析了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在我国立法体制中的地位,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效保障了各民族政治平等、促进了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繁荣。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民族自治地方遇到了现有行政体系阻碍城镇化发展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族地区的发展,创新机制,修订相关法律条文,推动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建制改革,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