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道教长生成仙信仰与壮族宗教民俗结合后发生了衍变.其中道教星辰崇拜与壮族民间追求长寿平安的习俗相结合,成仙信仰则与其葬俗相结合,使壮族民众除了向神灵祈求长寿外,还强化了他们追求彼岸世界幸福的愿望.道教长生成仙信仰在壮族社会中表现出明显的世俗化、民俗化特点,同时也成为壮族民间宗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广西是歌海。壮族聚居的地方,无处没有歌,无时没有歌。丰富优美的壮族歌谣与壮族人民的宗教活动是分不开的。宗教给壮族的风俗歌谣打下了烙印,对壮族歌谣起到了产生、保存、传播和丰富的作用。大家知道,劳动产生歌谣,而宗教不仅产生歌谣,而且发展了歌谣。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史籍、考古及民族学资料,论证壮族宗教具有历史悠久、内容复杂、形式原始、概念模糊、神秘性、秘密性等特点.认为以往学术界有关研究壮族宗教的文章,不但少,而且未能触及壮族宗教问题的实质.作者对壮族没有形成统一宗教、没有全民族性的宗教信仰之说提出异议.并提出壮族信仰巫教说.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壮族远古社会结构及其演化、远古社会生活的清明上河图、麽经的宗教氛围、麽经的壮族文化氛围四个方面来对《庅兵佈洛陀》的密码进行诠释,剖析其神秘词语后面的古代社会生活内涵。  相似文献   

5.
壮族麽教是历史上壮族各地盛行的民族民间宗教.壮族麽教已从原始宗教形态向人为宗教过渡,其重要标志是树立了统一的最高神布洛陀.这位集人文始祖、古代氏族部落领袖兼大巫师于一身的麽教主神,从壮族先民的创世神话演变而来,由自然神演化而成社会神,由创世祖先神演变而成民间宗教神,最终成为壮族麽公及民众顶礼膜拜的偶像.  相似文献   

6.
在桂西壮族的宗教观念里,鬼是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是壮族原始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地壮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鉴于此,本文拟把鬼当作一种动态的文化现象,把它放在促成它产生发展的壮族历史文化的背景来考察,并对它进行文化积淀分析和初步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壮族舞蹈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看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舞蹈具有强烈而鲜明的民族性与地域性。它集中体现了壮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面貌,体现了壮族的民族性格、意志、心态和观念,因而也就具有了不同于其他民族舞蹈的特征和个性。它不像一般舞蹈注重向表演性发展,而是保持自娱性;不像一般舞蹈注重向个体性舞蹈发展,而是保持群体性;不像一般舞蹈注重向表演技巧性发展,而是保持自然朴实性。壮族舞蹈活动往往在壮族人民的节假日、歌节、歌墟以及喜庆婚丧的日子里进行、集宗教、政治、娱乐、教育、庆典、生产、交流等诸多活动为一体,表现出它的大文化特征和泛艺术化特征。因此,在壮族人民眼中,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因而壮族舞蹈具有多样性、综合性的价值功能特征,具有实用性、群体性、民俗性、自娱性的性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壮族民间师公教:巫傩道释儒的交融与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壮族民间师公教是在壮族先民“越巫”信仰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一种民间宗教 ,在道教传入之前 ,它处于自发宗教的发展形态 ,道教传入后 ,为与民间道公教相抗衡 ,它不同程度地吸收和整合了道教、佛教及儒学思想等文化因素 ,逐渐向人为宗教形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壮族族称音义探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民族。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她对祖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从关心壮族人民出发,以积极的态度,对壮族的政治、经济、历史、军事、民族、宗教、语言文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推动了壮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近几年来因课题研究的需要,我除了回壮族地区作社会调查外,还比较广泛地拜读了有关壮族历史学、民族民俗学、宗教学等方面的著述,其中有一些疑惑,需与行家商讨。  相似文献   

10.
壮族麽教是从壮族原始巫教中发展演变而成的原生型民族民间宗教。原始巫信仰在壮族麽教中元所不在,如影随形。壮族布麽由巫觋演变而来,壮族布麽与女巫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 ,民族教育面临坚守文化特色与融入主流社会的两难选择 ,而现代教育多元化改革为实现壮族教育与壮族传统文化的对接提供了新的契机 ,壮族优秀文化需要融入现代壮族教育体系中 ,才能焕发新生活力 ,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各方面 ,都具备接受壮族传统文化的广阔路径 ,应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育体制等环节 ,实施有效的教学改革 ,推动壮族教育与壮族传统文化对接合流 ,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2.
"神药两解"是壮族社会重要的疾病治疗观念,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壮族居民的治疗实践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文章从对这一观念与治疗选择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壮族民间治疗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德拉"即景颇族习惯法."通德拉"的神判曾经在景颇族社会纠纷解决机制中占有重要位置.分析了"通德拉"的神判产生的原因、种类、特点,最后对"通德拉"的神判进行了客观评价,以期再现"通德拉"之神判维持"-3时景颇族社会秩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壮族是一个拥有1000多万人口的大民族,其语言——壮语在现代社会中,现状怎样,命运如何,令人十分关注与担心,于是关于壮语濒危的研究开始出现.以巴马言语社区为调查对象,调查了壮语、普通话、桂柳话的使用情况以及语言能力、语言态度情况.通过对这些情况的统计分析,得出巴马壮语面临濒危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花婆神话是壮族神灵崇拜中的一种社会历史叙事,其中蕴涵着壮族建立在生态伦理基础之上的人神同构性与矛盾张力,由此也可以推演出壮民族生态伦理缔结的依生、竞生、整生等种种范式。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壮学研究面临着理论提升与实践运用的双重挑战。将人类学引入壮学研究,立足"地方的地理"和比较文化层面,能够将壮族社会群体及其文化置放在多元的社会构成和宏大的历史进程中进行对照与考察。桂滇黔交界地区就具有在多元文化背景中展开壮学研究的优势,尤其体现在壮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和壮族与多民族语言文化共同发展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黄佩华是当代壮族作家中成就突出的一位。他的长篇小说《生生长流》是一部家族小说,通过对农家几代人命运的叙述,勾画了20世纪的时代变迁,视野开阔,叙述上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8.
入关前的满族正处在由氏族社会末期向封建制度的转型时期,其文字、宗教、服饰、婚姻制度、社会组织形式都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由于满族上层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开明措施,使满族在大力吸收汉族先进文化的同时,又保留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从而成为社会转型时期民族文化发展的良好范例。这对于新时期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指出进入近代以来,壮族地区逐渐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在广大的农村,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部分地区仍旧保留土司统治或土司旧制,这些情况使得近代壮族社会的结构具有不同于汉族地区的特点.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近代壮族社会的封闭性逐渐被打破,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因素家庭、宗族和村社的基本形态,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阶级形态的转化,造成了传统社会结构的逐步解体.这种传统社会结构的改变,无疑对壮族社会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服饰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民族服饰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服饰变迁史,壮族服饰同样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历程。在壮族服饰习俗的发展和演化过程中,自然环境、物质条件、社会文化环境和心理环境等对其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