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含章 《社科纵横》2013,(1):265-266
在《火车上的食人族》中,马克·吐温为我们揭示了一幅血淋淋的人吃人的画面,将人类兽性的一面毫无保留地展示在人类面前,直击人类灵魂深处。这一对灵魂的拷问,超越了时代的需求性,不仅在当时的时代给人以冲击,还影响了后面一代代人,使他们可以不断的用新的眼光揭示和发现新的问题。而且,这一拷问具有广大的共鸣性,它不只影响了美国人民,还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认同感。人类的兽性通过集体无意识,唤起每个人内心深处对于自己所处环境的震惊与悲哀。同时,它还体现了一定人文关怀,通过对人类原始欲望以及人与人关系的夸张描写,使人们清醒地意识到了自己人性中缺失的部分,以及缺失后的人性导致的残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周志高 《社科纵横》2014,(7):113-118
"不可靠叙述"是当今叙事学研究中的一个中心话题,引起了西方学者的热议和争论,在国内叙事学界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从不可靠叙述的原初概念出发,在研究路径上梳理了从布思到费伦的修辞方法,从雅克比到安斯加·纽宁的认知(建构主义)方法,以及试图综合"修辞—认知方法"的学术尝试;分析了每种研究方法的实质性特征及不可靠叙述研究的新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建构正确理解不可靠叙述的思维,并对这一论题的未来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周志高 《社科纵横》2014,(5):138-142
"不可靠叙述"和"不可叙述"都是叙事学的重要概念。两个术语在中文表述上只有一字之差,但其概念内涵的指涉却完全不同。通过对这两个叙事概念的研究,可以发现:"不可靠叙述"主要研究如何辨别叙述者在文本中的不可靠的叙述内容,以达到对文本更好的审美与阐释。当前学界对不可靠叙述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修辞方法、认知方法和试图综合两者的方法。笔者认为,只有综合考虑作者动因、文本信息和读者反应三者的因素,才能更好地理解不可靠叙述的问题。"不可叙述"是根据某一特定叙事不能叙述或不值得叙述的事情,它能拓展叙事边界,甚至导致叙事文类的改变。对于"不可叙述"的把握,可以了解叙述性的限度受民族、文化、历史时期、受众及文类的影响,从而更加客观地理解、阐释文本中没有叙述出来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对青春的叙述和反思,是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选取国内青春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梦里花落知多少>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两部作品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尽管二者都揭示了关于青春的忧伤问题,形似相同,但无论在表达方式还是在读者接受效果上都存在很多差异:对青春的忧伤,<梦里花落知多少>以繁复的叙事和生活化的语言使人渴望,但终因繁复反而过于通透;<挪威的森林>则以舒展的空间和时代的视野让人产生共鸣,却总让我们从深刻中感受到一种灰色.也正是基于此,青春文学必须对诗意的生活予以全面、深刻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李立 《唐都学刊》2011,27(5):116-119
近年来,全球化问题已成为国内外文学理论界的热点话题。从学理层面考察,新的语境与现象提供新的文学经验和立论基础,因此,以全球化为契机,势必在思想和知识两方面为我国文学理论研究提供新的学术生长点,进而推动其自觉有效地建设与生成。然而遗憾的是,当前国内很多相关研究至今还纠结于外来知识的频繁更迭与变化,而未从价值根基层面对全球化时代文学理论知识形态本身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