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萧红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力、最具独立风格的作家。她的一生短暂多舛,却为后世留下了多达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其《呼兰河传》、《生死场》、《小城三月》等作品备受世人青睐。在萧红有限的作品中无不弥漫着浓郁的悲剧气息,这也是萧红作品的魅力所在。透过萧红的"眼睛"体验她笔下那个真实的世界,分析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从而引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是上世纪一位著名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有着浓浓的孤独感,呈现一种孤独悲剧式的风格。本文从其个体经历、所处社会环境、作品特点,运用综合分析、文献研究、归纳梳理的方法,全面解析张爱玲孤独苍凉式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3.
分析作家萧红在作品中叙写的"生命"主题, 从"生命本真的样态"、 "感悟死亡"、 "寻找精神家园"等三个方面论述萧红作品里的生命悲剧意识.萧红通常是从生命的悲剧节奏中捕捉亮丽色彩, 表现出强烈的抗争意识, 交织着对理想生命的执着探寻及诗意妙悟.在作品中, 萧红致力于营造自己心中的理想家园--呼兰河--她魂牵梦绕的故乡, 以此来表达对生命的真爱和对彼岸世界的向往.  相似文献   

4.
钦吉斯.艾特玛托夫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他善于用人物的回忆、内心独白、想象、思索、梦幻等手法,使他的作品更具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艺术构思。特别是具有浓厚悲剧色彩神话传说的运用,对揭示现实悲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哈代作品的悲剧意识是哈代研究中一直被关注的焦点。而哈代作为处于新旧时代交界线上的作家,其创作必然受到现代意识、现代观念的影响。文章从20世纪现代悲剧观念的角度切入对哈代悲剧意识的分析,阐述叔本华生命悲观主义哲学对哈代的影响以及哈代对现代悲剧观念的认同,并具体阐述哈代作品中悲剧意识的现代内涵。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艾·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问世不久,在一片强烈的反驳声中,有评论大声惊呼,艾·勃朗特在本质上是不可多得的悲剧天才,《呼啸山庄》是一部可与《李尔王》相提并论的悲剧小说。尽管艾·勃朗特被誉为最少受别人影响的天才作家.但我们仍不难看出古希腊传统戏剧和莎士比亚戏剧对她的影响。古典戏剧是作家蛰居偏僻的霍渥斯荒原所能接触到的不多的经曲作品,戏  相似文献   

7.
为了丰富对哈代笔下人物悲剧的多元解读,采用了达尔文主义视角,分析了《裘德》中作家宗教情感变化与人物悲剧的联系,揭示了裘德在残酷的社会演化中物竞天择的悲情,反衬出作家对工业化所带来的毁灭性巨变的无奈,希望该研究能加深对哈代作品思想和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东西方文化中不同的死亡和悲剧哲学的比较研究为起点,从自杀现象这一独特的视角,论述了在“五四”时期作家徘徊于中西文化之间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展示了处于文化转型期的作家普遍群体的文化悲剧,并对老舍作品中的自杀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茶花女》两部作品都讲述了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爱情故事.杜十娘和茶花女的命运表现了作家的思想观念.她们的悲剧,不仅是男主人公的软弱性格造成的,更是因为社会制度和道德观念所致.男女主人公都是社会制度和社会道德观念的牺牲品.中西方两位作家通过他们笔下人物的遭遇,对主人公们所处的社会制度和道德提出了批判.在杜十娘和茶花女的身上体现了中西方作者不同的文化心理和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0.
艾米莉是南方精神的象征。她的悲剧,一方面是她的性格弱点使然,另一方面也是压抑的社会环境所造成的,她的幻灭标志着南方文化无可奈何的衰落。同时,她身上也折射出作家威廉.福克纳对南方文化的复杂情感。  相似文献   

11.
《无名的裘德》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的一部力作。作品中主人公裘德和淑的爱情悲剧和心路历程,反映了他们人格的弱点,资本主义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婚姻制度,以及现实生活中的罪恶注定的他们不能逃脱的悲剧宿命。  相似文献   

12.
以美国作家尤金·奥尼尔的悲剧《榆树下的欲望》为研究对象,以文本分析为基础,从继承和创新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这部现代悲剧中蕴涵的古希腊传统悲剧因素,以及作品中折射出来的现代悲剧特征和作者独特的悲剧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位始终关注人类现代境遇的作家,福克纳将美国南方地域性的历史和现实升华为人类的集体经验,并实现了悲剧艺术传统与现代叙事的结合。约克纳帕塔法系列作品建构了深具意义的现代悲剧文本,福克纳的现代悲剧叙事的卓越实践体现了多方面的诗学意义。叙述视角的选择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巴尔扎克具有敏锐的人生洞察力和深刻的社会剖析力 ,能够透过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抓住客观事物的整体和实质。对于高老头这样一个父爱的悲剧人物 ,他立足于生活的真实 ,从伦理与人性、社会与自然等多层面表现悲剧所具有的典型性和深刻性 ,展现了人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的全部经历、心理状态和性格发展 ,反映了社会生活和人类心灵的全部复杂性 ,使得作品显示出强大的悲剧力量及其超越时代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呼兰河传》描写了三个女子的生命悲剧。萧红把鲁迅改造民族灵魂的文化视野融进了她对妇女命运的关注,使作品充满了独特的悲剧魅力。萧红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心灵历程,又使家园情结在作品中占有重要位置。这种理性批判和情感眷恋的两难选择,使得作品在悲剧的氛围中时时荡漾着情绪的波动,因而赢得了人们愈久愈浓的追念。  相似文献   

16.
林黛玉悲剧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黛玉的悲剧具有多重性。她的悲剧 ,既是一个孤独的先行者及叛逆者的悲剧 ,是特殊的性格气质的悲剧 ,也是一个注重性灵者的悲剧 ,女性强者的悲剧 ,痴情之极者的悲剧。这几重悲剧互相渗透 ,水乳交融 ,使林黛玉这一艺术形象格外引人注目 ,更具有浓郁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7.
张弦是一位思想敏锐、创作严谨,以探索妇女命运见长的作家.他“怀着对人民、对大地一如既往的真诚”,创作出的一系列悲剧作品,具有撼人的艺术魅力和崇高的悲剧精神.刘心武《班主任》的发表,给新时期社会主义的悲剧艺术带来了春的信息.接着,《伤痕》、《神圣的使命》等一大批反映十年动乱所造成的灾难,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同林彪、“四人帮”倒行逆施进行斗争的作品相继出现.无疑,这些悲剧作品对于人们认识那个特定的悲剧时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也看到,十年动乱给人与人之间带来的相互怀疑、仇视等等不正常关系,在当时还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人们还在不停地抚摸着在灾难岁月中留下的累累伤疤,沉缅于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 ,对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第一部重要作品《喧哗与骚动》之中的中心人物凯蒂·康普生一生的悲剧进行了深入分析 ,认为家庭对她的悲剧负有根本责任。凯蒂·康普生生活在内战后的美国南方一个日渐衰败的贵族大家庭中。她一方面处于新旧价值观念的夹缝中 ,另一方面日渐分裂的家庭不但使她失去了可以依靠的港湾 ,更加加速了她最后的彻底毁灭。  相似文献   

19.
死亡·孤独·抗争——论海明威作品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这样一个价值重构的时代,悲剧性的作品更能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感,体现作家对人类社会、对人生价值与生存追求的哲理思索。海明威的作品首先展示了硬汉精神,深层次上,我们所能体会到的是海明威作品中深深的悲剧意识。文章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了海明威作品的悲剧意识:沉重的死亡阴霾、孤独的个体奋斗者和超越绝望的抗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究竟有没有悲剧?这是一个论者们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其实,重要的不是从某个固定的模式出发,划分出这是悲剧或者那不是悲剧;重要的是从分析具体的作品入手,辨明此作品的精神实质何以有别于彼作品的精神实质,此民族的悲剧精神何以有别于彼民族的悲剧精神。本文正是试图通过分析具体的作品,特别是通过分析作品的主人公,以求探明中西悲剧精神之间的根本差异。下面就来分析一下两部悲剧杰作,即古希腊的《俄狄浦斯王》和中国的《窦娥冤》。《俄狄浦斯王》是一部“命运悲剧”,主人公愈是反抗命运,就愈是摆脱不了命运的嘲弄。然而,这并不说明他毫无办法避免悲剧的发生。他只需不积极行动,就可以摆脱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