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长城,作为一项军事防御工事,中外皆有之.中国秦汉长城气势宏伟,罗马帝国的哈德良长城也颇具规模.我们不妨将侧重点放于目前国内研究较少的哈德良长城,着重介绍它的修筑背景、基本构造和历史作用,并将其与中国秦汉长城加以比较,以期加深对罗马帝国和秦汉帝国防御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君士坦丁军事改革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君士坦丁是罗马帝国末年有作为的皇帝,也是帝国后期屈指可数的保持帝国统一和稳定的皇帝.在位期间,君士坦丁进行了多方面改革,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的军事改革.君士坦丁的军事改革成效显著,保证了帝国和边境的安宁,帝国后期军事制度、军队建制等都是君士坦丁军事改革的延续.  相似文献   

3.
奥古斯都建立的元首制既是对共和制的颠覆与否定,也是一个新体制、新秩序的建构。鉴于军队和帝国政权之间的关系,军事改革和对军队进行治理必然是核心内容。因此,关注奥古斯都的各种史实,应侧重关注其军事改革与治军方略。他改组军团,创建近卫军,强化军队控制权,实现了军事改革目标。在治理军队方面,奥古斯都突出了恩威并重,并达到了加强对军队掌控的目的。奥古斯都统治期间社会稳定,与他军事改革和治军策略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 明代的军事防御体制,可分为两大部分,即边地与腹里。明初创设的军事卫所,大致按此格局分布。在明代的历史进程中,由于蒙古残余势力的不断骚扰,以及倭寇的时常侵袭,明代的边防就自然分成了北方九边与东南海防两大体系。与此同时,腹里防御也可分为城市防御与乡村防御两大部分。本文试就明代乡村的防御体制作一初步的探讨。一、巡检司:专职的乡村防御机构  相似文献   

5.
北洋政府督办参战事务处及西北筹边使署军政职能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专门成立了督办参战事务处,负责参战事务.战后改为督办边防事务处.督办参战事务处所辖参战军也改为边防军.此外,又另设西北筹边使,西北边防总司令,负责西北边防事务.其职能以及独特的人事安排使其对民国军阀政治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它使北洋军事集团由军事派系联合控政走向军事寡头派系控政,使派系军队及其战争直接成为民国内政的筹码与工具.  相似文献   

6.
《中文信息》2008,(5):70-71
永泰古城是甘肃省境内明清时期具有重要军事战略位置的一座边防屯兵城,是甘肃省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城遗址。明代在今景泰县一带构筑了非常完善的军事防御体第和机构,当时兵备副使邢云路在景泰监修了三座屯兵城,其中之一就是永泰城。  相似文献   

7.
在罗马帝国的历史上,帝国的命运及走向始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3世纪中期以后,罗马帝国由盛转衰,呈现出内忧外患并存的局面.虽然经过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整,但危机始终没有消除.除了连绵的内战之外,罗马人还要应付不断渗入帝国境内的蛮族,尤其是日耳曼人.随着日耳曼人进入罗马境内,罗马的政治等也发生了变化.随着军队的蛮族化,蛮族将领不但控制了帝国军事,而且还控制了帝国皇帝的废立,成为帝国政治乃至命运的决定者.382年以后,日耳曼人开始在罗马帝国领土上建立自己的政权.到5世纪后期,罗马帝国的西部已经被几个日耳曼人政权瓜分殆尽,罗马人自己的皇帝统治的局面也不复存在.这些日耳曼人的政权不但瓦解了西部的帝国,而且奠定了未来欧洲尤其是西欧历史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共和时期和帝国前期,罗马在意大利和西部行省进行了长期的殖民活动。建立老兵殖民地成为共和国后期一些军事将领解决退役老兵安置问题的一种手段,这一活动在奥古斯都时期达到顶点,并一直延续到哈德良时代。大量的老兵殖民地的建立,有利于西部行省政治统治的加强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同时也促进了西部行省政治的罗马化。  相似文献   

9.
论东周楚国的军事防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周楚国构建有稳固的军事防御体系.此防御体系建立在"守在四境"军事防御思想的基础上,以北方防御为重点,注重都城城址优越军事防御环境的择定和多种、多重自然和人工防御设施的组合配置.防御设施包括外围军事据点、长城、山脉、关隘、河流、军事重镇和别都、城垣、护城河、高台地等.  相似文献   

10.
历代中原王朝封贡体系皆具有军事安全上的意义,其军事功能首重防御,尤以陆基性国土防御为主,不提倡建立广泛的军事联盟体系和对外领土扩张。从地缘政治关系看,中原王朝封贡体系内部情形非常复杂多变,中原王朝与周边属国、属部难以建立长期稳固、相互信任的安全体系与机制。从地缘军事关系看,一是中原王朝政权没有强迫周边属国、属部从征或邀结为外援的传统,征调外援在中原王朝的军事思维、军队序列中始终不占重要地位;二是中原王朝的军事行动与政策严重受制于其战时后勤的供给能力,加之周边地区特殊的气候、地理、人情、风俗诸因素对其军事行动的巨大阻滞效应,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原王朝统治者在大多数时期更愿意以王道待四夷,彼此相安。  相似文献   

11.
军人养成的基点起于武德养成。国防生作为我军后备军官,要真正实现从地方青年向合格的革命军人转变,必须从大学阶段就重视并强化武德养成。为进一步激发国防生武德养成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应首先使其把握武德内涵,理解武德养成的重大意义,在理性上认同武德作为军人的特殊职业道德,是古往今来军人的从戎之道,是战争中分量最重的精神力量,它铸就军人的英雄之美,让军人生命走向崇高。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关于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方针。这些指导方针,既是对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经验,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经验的总结,又因其强烈的时代特征,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十六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论述与13年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践贯穿着同一条血脉,即在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鹖冠子认为在他生活的时代,天下不能尽快统一,是因为一些大国的国君愚昧骄奢,重用谋臣,以致兵诎辞穷、蹙国丧师。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加快实现统一天下的愿望,他特别重视军事,认为军事攸关国家的安危存亡,主张平常多训练军队,以防患未然,劝戒君主不要宠用谋臣,同时,君臣应遵循、完善先王法制,克尽其职。他继承了先秦兵家思想,应受到兵形势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中,毛泽东依照敌强我弱、敌优我劣的历史条件,创造性地提出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在这一正确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我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我军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又实现了数次国防斗争的胜利.在中国崛起和国防逐步现代化的今天,面对复杂的国防斗争新形势,坚持和发展毛泽东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国防生教育是我国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军队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国防建设的后备人才,国防生素质高低对国防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地方高校中,国防生的综合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关键取决于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南京邮电大学的国防生教育为例,探讨了地方高校中培养高素质国防生的路径,对于提升信息化“科技强军”,促进地方高校国防教育的科学化与现代化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军队是传播罗马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对推动行省和边界地区罗马化进程起到了直接或间接的作用。罗马军队实行的当地征兵的制度,以及罗马士兵与行省当地妇女通婚的习俗促进了罗马人与当地居民的融合,并有利于罗马文化和价值观念在当地的传播。在西部行省广泛建立的大量的老兵殖民地对罗马文化的推广以及与当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奴隶军队一直以来都是奥斯曼帝国军队的重要组成。奥斯曼帝国早期,历代苏丹依据伊斯兰世界奴隶军队的传统和经验建立起自己的奴隶军队,并创立了一套独特的征兵制度,即从基督徒臣民中征召奴隶士兵。奥斯曼帝国的奴隶军队纪律严明,不仅战斗力强,同时也增强了苏丹的绝对权力。  相似文献   

18.
东北抗日联军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一支抗日武装力量.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战中,东北中共党组织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在政治建设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守人民立场;在思想建设中督促党员加强理论学习,改造非无产阶级思想;在组织建设中发展壮大党组织,特别重视党员干部的培养;在纪律和作风建设中强调遵守党纪,对党忠诚.东北抗日联军的党建工作铸造了军队之魂,扩大了党在东北地区的影响力,丰富了党的建设内容与形式.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重温东北抗日联军的党建工作对新时代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皓 《晋阳学刊》2014,(4):37-51
南口会战在华北抗日正面战场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会战展开前,蒋介石以第13军、第17军、第68军构成三位一体和实行察绥一体的防御体系,迫使日军进行南口会战。会战展开后,蒋介石指示和鼓励汤恩伯固守南口,指示傅作义和刘汝明配合攻取张北;前项部署较为成功,后项计划未能实施。日军正面攻击南口未得逞后,乃从察北插入攻击张家口,截断平绥线。蒋介石乃实施三步计划,先是鼓励固守南口,接着指示反攻,继之部署撤退。蒋介石部署南口会战的战略意图是以空间换时间,以平绥线的作战牵制日军速沿平汉线、津浦线南下。尽管蒋介石未能调集充足的兵力,也未能解决指挥系统混乱、嫡系部队与杂牌部队之间矛盾等一系列问题,但是通过南口会战,华北抗日正面战场形成。  相似文献   

20.
作家的创作与个人经历有着密切关系,沈从文早年的从军经历,影响着他小说的题材选择、价值取向,人物塑造等。在题材选择上,沈从文的自传体叙事,多写参军岁月;其乌托邦叙事,亦与美化军营生活相关;军队中目睹的死亡、动乱,促使其小说在情感情调上呈现沉郁与明亮的复杂状态;其小说笔下的英雄,多为普通士兵;这三者均表现出沈从文的从军经历是其创作的动力与源泉,其所蕴含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人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