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谦的巨人     
强者自谦才算是真正的伟人。在人类的历史上,能够与诺贝尔的发明创造相媲美的发明家屈指可数,在身后能够与其留下的名声相媲美的更是凤毛麟角。他一生给我们留下了225项重大发明,他把自己的所有遗产捐献给社会成立的诺贝尔奖,不仅仅使自己名垂青史,更成为惠及全人类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2.
寻访诺贝尔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最具盛名的人物之一。这位出生于瑞典的伟大发明家,化学家设立“诺贝尔奖”,被世界知识界视为至高无上的荣誉。今年春节前夕,我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看望在那里做访问学者的妻子,有机会造访了有关诺贝尔的踪迹。诺贝尔1833年生于斯德哥尔摩。在他63年的生涯中共获得不同国家的发明专利355项。他的发明涉及炸药合成橡胶皮革和人造丝等领域地在军火石油等方面的投资使其拥有巨大财富。他辞世前把所有的钱(按当时的兑换率为8311000美元)留给7一个信托基贪会并立下遗嘱委托执行人将本金做投资…  相似文献   

3.
美国素以“世界人才的汇集地”著称。近些年来,从尖端武器装备、软件编程,到环保专利发明,世界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大多都汇集到美国。据统计,近百年来,世界4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中,美国人占了将近一半。而且,获奖后到国外工作的世界25个国家的44名诺贝尔奖得主中,有22名选择移民到美国。相反,得奖最多的美国却只有3名诺贝尔奖得主选择移民到国外。在诺贝尔奖得主中,共有6位华裔科学家,都是在美国获奖的:他们分别是:李政道(1957)、杨振宁(1957)、丁肇中(1971)、李远哲(1986)、朱棣文(1997)和崔琦(1998)。世界各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人次占诺贝尔科学奖总数的比例如图(百分制):  相似文献   

4.
11月11日至14日,2008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在京举行。包括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4位图灵奖获得者的众多科学家、专家和学者到会参加学术讲座和专题论坛,并开展学术、社会和产业等多层次研讨和交流。出席论坛的有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罗杰·科恩伯格;1973年、1999年、2000年、2004年诺贝尔物理  相似文献   

5.
1999年10月19日第8届“蓝色星球奖”颁奖仪式在日本东京举行获奖者有两位一位是中国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曲格平教授另一位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学家鲍尔·埃里克教授。这是中国入第一次摘取该项国际大奖也是曲格平教授第三次获得国际环保大奖。“蓝色星球奖”是由日本旭硝子基金会1992年设立的奖项。每年授予在环境保护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两名科学家或团体。旭硝子基金会设立此奖的目的是,弥补诺贝尔奖没有环保奖的缺憾让全世界的科学家和有识之士都来关注和参与环境保护事业。“蓝色星球奖”的奖金和评选程序也和诺贝尔…  相似文献   

6.
4年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日本筑波大学教授白川英树先生从大学的科研教学第一线退出;4年后,当这位满头白发、态度谦和的68岁老者走上清华大学讲台的那一刹那,身后依旧响起了如潮的掌声——人们对于一名诺贝尔奖得主的无限敬意与敬佩表露无遗。 我的诺贝尔之路“对不起,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能够获得诺贝尔奖。但是,我能够确信的是,我对大自然非常感兴趣。”这就是白川先生对于他为什么获得诺贝尔奖的解释。有幸拜读了白川先生的著作《我的诺贝尔之路》,里面烂漫淳朴的文字带给我们无限的思考和遐想:“我受到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一直都…  相似文献   

7.
搞笑诺贝尔奖是对诺贝尔奖的有趣模仿,其名称来自"不名誉的"和"诺贝尔奖"的结合。主办方为《科学幽默》杂志,评委中有些是真正的诺贝尔奖得主。其目的是选出那些"乍看之下令人发笑,之后发人深省"的研究。颁奖仪式安排在每年10月,在诺贝尔奖颁奖前一至两周举行,地点为哈佛大学的桑德斯剧场。以下是2012年搞笑诺贝尔奖得奖名单,看看他们能不能使你大笑!  相似文献   

8.
正斯文贝格是国际知名原子物理学家,瑞典皇家科学院和工程院两院院士,曾连续9年担任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委会委员,其中两年任评委会主席。他有个理想——亲自发掘并培养一个诺贝尔奖得主出来。2013年12月10日,诺贝尔颁奖典礼于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来自比利时和英国的两位理论物理学家因有着"上帝粒子"之称的希格斯玻色子的理论预言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又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创新成果得到了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9.
1896年12月10日,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诺贝尔在意大利圣雷莫去世。按照诺贝尔的遗嘱,他遗产的年收入分成相等的五份,每年分别奖给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及医学、文学、和平方面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人。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斯坦福大学神经科学家托马斯·苏德霍夫(Thomas Südhof)并没想到自己会拿到诺贝尔奖。去年10月初,当接到诺贝尔奖组委会打来的电话时,他正在赶往西班牙的路上,当天下午要去做一个学术报告。他起初以为是同行打来电话给他指路,于是就把车开进一个停车场以便接电话,没想到这是来自瑞典的电话。"我甚至当时都有点儿迷路了。"苏德霍夫事后回忆道。这位1955年出生于德国的科学家与来自美国的詹姆斯·罗斯曼(James Rothman)和兰迪·舒克曼(Randy  相似文献   

11.
崔琦是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之后的第六位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出身于中国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然而却依靠自己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一名全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在荣誉的背后,是崔琦平凡而多彩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位于英国中部的剑桥大学,是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同时也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剑桥大学始建于13世纪,著名科学家达尔及‘弥尔顿、牛顿等都是该校的毕业生。而该校的十艾迪分实验室(物理系)曾先后产生了1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人民两熟习的李约瑟博士(《中国古代科学史》一书作者)去世2前一直在剑桥大学生物系从事研究工作。剑桥大学是一座美丽的大学城,建于1446年的剑桥国王学院教堂被称作世民上最精致的天主教堂。闻名退还的菲兹威廉姆博物馆则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馆之一。馆内收集了许多著名的艺术作品。剑桥大学图书馆与大英图书馆…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科坛上不乏父子科学家。中科院院士、中国海洋地质事业奠基人业治铮和他的儿子——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业渝光为中国科学界留下了佳话。业治铮院士首先是一位具有前瞻意识的预言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便预言未来世纪是海洋世纪。基于这一认识,1960年,他在长春地质学院创办了全国第一个海洋地质专业,成为中国最早的海洋地质人才摇篮;1964年,他又在南京创办了全国第一个海洋地质研究所,使其成为当时全国独一无二的海洋地质研究机构。青年时代的业治铮留学美国路易斯安娜州州立大学,并曾参加该校组织的近岸海洋地质调查,他的海洋意…  相似文献   

14.
世界顶尖级的科学巨奖——诺贝尔奖,到2001年12月10日,已迈过了一百周年的历程。这一个世纪的岁月,共有28个国家的475名科学家荣幸地登堂入室,榜上载名。 对于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杰出人才,人们都对他们钦佩不已;对于虽未获得  相似文献   

15.
身材瘦高、满头银发的乔治·夏帕克是法国巴黎物理化学高等学院教授,并隶属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1992年,即他68岁的时候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喜从天降1992年,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决定把物理学奖授予夏帕克,并由瑞典皇家科学院于10月14日用电话通知。当时他象往常一样正在日内瓦欧洲高能物理实验室里工作,当听到这个决定时,他感到很意外。他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皇家科学院特意请诺贝尔评奖委员会成员、与他相识的卡尔森向他证实,这不是梦,这是真的。这对夏帕克教授来说真是喜从天降。夏帕克教授后来对记者说:“我知道我已被提名…  相似文献   

16.
华裔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成功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众多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中,有六位华裔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他们分别是李政道、杨振宁(获1957年物理学奖)、丁肇中(获1976年物理学奖)、李远哲(获1986年化学奖)、朱棣文(获1997年物理学奖)、崔琦(获1998年物理学奖)。这些华裔科学家为什么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认真思考他们的成功因素,对我国实现诺贝尔科学奖零的突破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将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1901年到2007年的107年间.全世界共有518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而目前我国本土上还没有出过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18.
1993年9月30日的白宫玫瑰园,莹莹的绿草坪上聚集着赫赫有名的科技界精英德高望重的议员和数以百计的新闻记者。在镁光灯的闪烁下和雷鸣般的掌声中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副总统科尔将美国最高科技奖国家科学奖章“授予被世界科技界尊称为“分子束磊晶技术之父的卓越华裔科学家卓以和博士以表彰他创世纪的发明“超真空处理物理过程”对整个科学界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与其他7位同时获得此殊荣的著名科学家一起单以和是从美国备大学及科研机构学术团体中的3500位被提名的著名科技专家中甄选而出,也是在美国历史上继超导专家朱经武博士后第二位获此最…  相似文献   

19.
今年32岁的刘胜,高高的个子,黑里透红的皮肤,留着北京人称为“板寸”的平头,眉宇间充满了英气和灾直。他因在复合材料领域中的杰出成就,成为1995年全美3O名总统教授专家奖获得者之一。总统奖是为美国科学、工程及教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和有发展前途的青年学者而设立的,每年评选一次,由总统颁发,目的是造就美国最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可以说是美国青年学者中的最高奖。获奖人将得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每年10万美元的研究经费,进行自己设计的革新性的研究与教学项目。1988年,刘胜从大陆去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七、八年时间是很短促…  相似文献   

20.
2004年4月20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年度大会上,美籍华人王晓东和其他70多位美国科学家一起,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新一届院士。对科学家和工程学家来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是最高荣誉。在此之前,美国国家科学院已有院士2391名(外国人有351名),其中来自中国内地的有 6名,香港1 名、台湾1名。王晓东成为其中的一员,似乎并不值得大书特书。他也谦虚地说,自己不过是在具体的领域中比别人领先了一步。但这件事本身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大陆20多万人赴美留学,王晓东是他们中间迄今进入美国科学界最高殿堂的第一人。某种程度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