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文认为阅读有“精读、略读、快读”三种,突破了“读法二分观”的局限,确立了“读法三分观”的理论体系。探讨快读与精读、略读的区别和链接方法。认为我国要大力发展快速阅读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因为,快读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先进精神生产力之一。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就是要全面解决“三农”问题,走出“二元经济”困境。而“两个趋向”理论不仅解释了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原因,即在工业现代化初期,普遍存在工业剥夺农业的趋向,造成农业发展严重失血,从而致使农业与农村严重落后于工业及城市的格局;同时也指出了摆脱二元经济困境的出路,即在工业现代化基本完成后,普遍存在工业反哺农业的趋向,给农业大力输血,使农业逐步实现现代化、农村实现城镇化、农民生活实现小康。“两个趋向”理论的提出,是对国内外工业化进程规律的深刻认识、精确把握与高度概括,它已吹响了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号角,为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方向。因此,如何正确认识“两个趋向”理论,把握工业反哺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脉搏,这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 ,人们习惯把有无财产和财产多少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的先进与落后的标准。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和“十六大”报告中 ,关于“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的论断 ,纠正了人们思想中的这一传统偏见 ;从三个不同层面提出了在我国现阶段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新的思想成果。  相似文献   

4.
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三农”问题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中之重”。要坚决改革“城乡二元体制,”统筹城乡发展,注重“城乡一元化”发展的制度建设。把“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与“科技文化创新”紧密地结合起来,把“科教兴农”与“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与“中国威胁论”相应的是在近代中国曾经流行一时的“黄祸论”,其对中国未来的忧虑很深。历史的发展恰恰否定了“黄祸论”的结论;中国社会被拉进了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之中,从中国固有的“天下观”中所具有的世界主义精神来看,中国社会对此的最初反应是对“陈腐世界”的一种抗争;从传统的“天下观”和“朝贡”体制中挣脱出来,中国文化出现了新的觉醒和新的意识,这就是“文化民族主义”的意义,它是中国文化理解世界近代历史的开始,也是中国社会进入世界大家庭时的历史根据。  相似文献   

6.
赵炎才 《学术研究》2006,(10):105-111
清末时论主要从肯定论、否定论、综合论三方面诠释传统“黜奢崇俭”的“奢俭”观。肯定论着眼于严峻的社会现实,力图从中抽绎出积极价值,引导社会舆论潮流,围绕国本、官德、风俗等三方面展开,以消弭尚“奢”给社会国家带来的消极作用。比较而言,否定论则立足于中国社会发展趋势,指斥其具有妨碍思想进步、落后于时代、阻遏经济发展等负面影响。而综合论则认识到中西均有“奢俭”观;“奢”“俭”为一对相对的概念,相比较而存在;强调理性对待“俭”“奢”,倾向于“奢俭”并重,因时而异,以利政治、社会、经济、思想等发展。  相似文献   

7.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重写文学史”的呼声源于对历史形成的“二元对立”的文学史思维模式的不满。当前中国文学史观念的整合与转型意味着破除长期以来形成的狭隘、封闭的“二元对立”的文学史观 ,确立文学史写作的现代理性精神 ,从而在新的历史视野中建构文学史的新结构、新形态。  相似文献   

8.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能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取决于农村。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全国的发展,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人始终将“三农”问题作为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利益的根本问题来对待。研究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对“三农”的现状有一个准确的分析和基本判断。我国现阶段“三农”问题可以概括为:农业落后、农村不稳、农民贫困,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焦点是收入问题。解决我国的农民问题必须以人为本,离开了对农民问题的研究,不从根本制度上解决农民的身份歧视和社会地位的问题,我国的“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努力就不会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当前,我国经济理论界对“三农”问题的探讨方兴未艾,众说纷纭。本文试图从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与城市化相结合的思路探讨我国从传统的“二元结构”(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向新的“二元结构”(工业化与城市化)转型过程中将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的理论依据,解决过剩的农业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9.
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包括所有制结构、国有企业改革、分配制度和宏观调控等方面的突破,但最重要的是:所有制结构和国有企业改革要有新的突破。一、在思想观念上要有新的突破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其前提是思想的解放、观念的转变、理论的创新。(一)在所有制结构认识问题上,要破除“所有制一公有制”、“公有制二国有制”的传统观念,树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思想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项制度的确立…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党中央继“三讲”教育后,又作出了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的正确决策,这是今、明两年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根据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经验、现实需要提出来的,也是为了在新的时期、新的实践中更好地全面落实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要求而提出来的。在“三个代表”中,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居于“三个代表”的首位,是“三个代表”的基础。我们党要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坚持改革开放,全面加快经济…  相似文献   

11.
从管制发展史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变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西方管制的实践和理论发展脉络为线索,通过分析近几百年来自然垄断产业管制改革的主要经验以及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政府管制和市场竞争关系的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期刊是靠特色存在的,拥有特色是期刊成熟的重要标志。期刊的特色意识在于锁定读者市场,体现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导向,为读者提供独到内容的刊物和服务。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媒体担负着重要责任,媒体是公民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媒体及其工作者要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宣传报道之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英华 《北方论丛》2003,4(1):24-26
对于国情的认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翻开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到,正确认识国情是党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党史上的重大失误又都与对国情的错误认识有重要关系。总结这些历史经验,深刻理解我国现今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适时调整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